2019-2020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251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语 文 试 题 xx.12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踮脚石 戴罪立功 承载( zi) 扑朔(s)迷离B嘌白粉 振聋发聩 怯( qi)懦 徇(xn)私舞弊 C亲和力 提心掉胆 绯(fi)闻 潜(qin)移默化 D捅娄子 一筹莫展 包扎(z) 呕(u)心沥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蒙蔽 风采 侦察兵 大才小用 B疏朗 翱翔 敲门砖 堕落腐化 C福分 签署 入场券 形影相掉 D彗星 付梓 度假村 偷工简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银行业“高利润”和“乱收费”的讨论还在继续,民众对银行业服务收费问题的关注已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B不少网友对那些在网络上脱颖而出的涂鸦之作颇有微词,认为它们不仅损害了名人的形象,也亵渎了民族的文化。C. 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50年以来,其文物安全管理水平鹤立鸡群,它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借鉴。D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真正从公心出发,从公正着眼,就不会被花言巧语蒙蔽,从而真正做到知人善任。B. 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纪录片呈现怎样的状态,中国纪录片化茧成蝶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报编辑就这些问题深度访谈行走在中国纪录片前沿的知名导演周兵。C. 公羊传的主要仁政主张有:一是主张宽民力,不奢靡,不妨民;二是薄赋敛,反对横征暴敛;三是实仓廪,重民食,这三点仁政主张的核心就在以民为本。D. 这一绰号流传甚广,甚至被当时京城中的人们拿来吓唬小孩子,只要一提到“冷面寒铁”这几个字,小孩子们就被吓得“辄皆奔匿”(明史周新传)。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张田勘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xx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xx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产生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xx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以2011年3月份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O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人类经受的灾难不只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应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选自中国新闻周刊xx年第1期,有改动)6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xx年。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7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2011年3月份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O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O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D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xx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发生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电影xx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C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檀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本,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下陈,后庭。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轻视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崇:推崇 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 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 罢:免除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不为禽兽伤人民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4分) 译文:_(2)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3分)译文:_(3)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3分)译文:_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过杨伯虎即席书事张 镃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注】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小台,即小楼。(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4分)答:_(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4分)答:_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子曰:“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纵一苇之所如,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李清照声声慢)(3) 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王勃滕王阁序)(4)故不积跬步,_。(荀子劝学) 长太息以掩涕兮,_。(屈原离骚)五、(12分)16. 下面的语段中,有多处语病和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任意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为贯彻落实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三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3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三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在特定区域针对特殊对象,实行特殊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主导产业和高端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计划引进一百名左右国际领先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把试验区努力打造出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人才特区,为建设美好山东提供战略支撑。答:_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冬天倘若没有风雪,就像文章没有主旨,少了情趣、灵魂,只会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答:_18. 阅读下面这个新闻材料,请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理由至少两点。)(4分)北大“举孝廉”北京大学xx年继续实行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211所中学推荐了260名学生。这些学生通过面试后,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到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不过,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被推荐。这不禁令人想起汉代的“举孝廉”。汉时选拔人才,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举孝廉。(1)我赞成,_(2)我反对,_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冬 荷李木生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湖,真的死去了吗?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呛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的。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纳山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没有尽头。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晶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19.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_20.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4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答:_21.第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分)答:_22.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6分)答:_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xx级上学期十二月份学情诊断语文试题答题卷 xx.12四、(24分)13.(10分)(1) _(4分)(2) _(3分)(3) _(3分)14.(8分)(1) _(4分)(2) _(4分)15.(6分)(1)_(2)_(3)_(4)_五、(12分)16.(4分) _,_ _,_17.(4分)_ _(4分)18.(4分)(1) 我赞成:_(2分)(2) 我反对:_(2分)六、(18分)19. _ _(4分)20. _ _(4分)21. _ _(4分)22. _ _(6分)座号xx级上学期十二月份学情诊断语文试题答案 xx.12一、(15分,每小题3分)1. D(A.踮脚石垫脚石,扑朔(shu)迷离;B.嘌白粉漂白粉,徇(xn)私舞弊;C.提心掉胆提心吊胆,绯(fi)闻)2. B(A.才材;C.掉吊;D.简减)3. D(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符合语境。A.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有误。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B.用错对象,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涂鸦之作。C.用错对象。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不能用于形容文物安全管理水平)4. C(A项,“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B项,“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不合逻辑。D项,“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并列不当)5. D(A项,第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之内;B项,前两个句子具有疑问性,两个逗号都要改为问号;C项,“重民食”之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后面的内容不再是冒号管辖的范围)二、(9分,每小题3分)6. A(A项,“世界末日”是指地球会彻底毁灭,B、C、D三项中的“世界末日”是指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多是人类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日)7. A(根据原文,“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是“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应是A项;B项、C项,非最近发生;D项,是未来的事)8. C(“能避免”说法过于绝对)三、(12分,每小题3分)9. C(贼:残害)10.A(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兼词,相当于“于之”;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C项,介词,因为;介词,替,给。D项,连词,来;介词,因为)11.D(两句是说明君的做法,说国君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私欲的做法是贪婪残暴;这三句不属于国君“以私恚害公法”)12.C(陈述“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的不是女子,而是晏子劝谏景公时说的话)四、(24分)13.(1)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重点词语:其:难道;淫:沉溺;见:我;奔:投奔) (2)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的缘故,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重点词语:以:因为;故:缘故;孤:使成为孤儿) (3)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重点词语:微:如果没有;几:几乎;累:危害)附译文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的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啊!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作贪婪残暴;推崇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型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作残忍暴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官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崇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辟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爱护人民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国家。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理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14.(1)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1分)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公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1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2分) (2)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飞欲尽,点点身影飞进诗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景中寓情;(2分)诗人淡雅疏郎、清新脱俗的心境跃然纸上,自然传神。(2分)15.(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云无心以出岫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哀民生之多艰五、(12分)16.在“党代会”后面加上“精神”。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将“围绕”改为“以”。删掉“和高端人才”或“科技人才和”。将“努力”放在“把”前面。(任选其四)17.示例一:春天倘若没有鲜花,就像高山没有流水,少了灵性、涵养,只会给人一种庸俗的感觉。 示例二:人生倘若没有坎坷,就像小说没有情节,少了波折、看点,只会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18.(示例):赞成理由:孝敬父母及长辈的风气淡化乃至丧失,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北大此项新规,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反对理由:无法量化标准,助长歪风邪气;变相鼓励家长、孩子搞形式主义,被动造假。六、(18分)19.线索作用,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2分)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分)20.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分)21.(1)第段总写荷叶,第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分)(2)荷叶虽干缩破败但柔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2分)22.在灾难面前,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逆来顺受,最好的办法是迎上前去,勇敢面对。(2分)与他人相拥、携手,共同承受苦难,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2分)在人生顺境时,要留下未来希望的种子,在挫折、灾难面前要保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梦想。(2分)七、(60分)23.略。参考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