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0250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3.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4.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教 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词,诵读课文。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重点难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一、目标导学1.导语:阿里山的风景美如画,阿里山在哪里呢,就在祖国宝岛台湾。一湾海峡挡不住两岸人民渴望团聚的共同心声,我们对宝岛台湾的优美风光无限神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阿里山。2.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风靡( )纯粹( )堪称( )镶嵌( )鱼鳖( ) 雄踞(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作者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3阿里山给人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风光美如画 ; 林海云雾 、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神奇的神木 ;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作用?明确: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感情基调。2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明确:由神木受到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种巨子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了不折不挠,唯物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无可匹敌,他是阿里山的标志。神木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经历磨难,却不折不挠,昂扬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阿里山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把这些美丽的景物展现给读者,层次清晰,开头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结尾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四、达标训练l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泓()莽莽()溢出()镶嵌()鱼鳖()静谧()红桧()孕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接风洗尘:(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风靡: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莽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谛听:3.假如你是吴正功先生阿里山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的浏览课文,参照作者行踪的关键词,完善下面的解说词。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3个小时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4.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五、堂清检测l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一泓( ) 莽莽( ) 溢出( ) 镶嵌( )鱼鳖( ) 静谧( ) 红桧( ) 孕生( )2解释词语匹敌:_骤然:_恍如隔世:_静谧:_庞然大物:_堪称:_谛听:_山岚:_3精读课文39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课文第3段是_。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谭水清澈;第5段,_;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_;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_。4文章写景采用了 方法来组织材料,使文章行文思路清晰明了。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