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案鲁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874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小石潭记教案 鲁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文注解读懂全文大意。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导语(二)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三、简介作者1、结合注解让学生说说应掌握的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xie)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教者补充介绍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中的精品,均为柳宗元因参与新政,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永州的行政中心在今湖南省的零陵,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刺使”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十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其主要作品基本上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柳宗元43岁时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更偏远的柳州(今属广西)当刺使。在柳州,他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政绩显著,后人因之而称他为“柳柳州”。由于长期心情抑郁,加之积劳成疾,健康状况恶化,不久病逝在柳州,年仅47岁。四、朗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用较为流畅的现代文说出文中每一句的大意。1、教者范读,要求学生对有疑问的停顿、读音进行质疑。2、要求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自学课文,掌握常用实词、虚词,了解课文大意。(自学中应相互合作,教者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3、指名朗诵课文,注意落实重点词语,要求说出每一句的大意。4、学生齐读课文。5、以练习的形式强化应掌握的文言词语。解释加点的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皆若空游无所依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心乐之 凄神寒骨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以其境过清 悄怆幽邃 隔篁竹 潭中鱼可百许头 水尤清冽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翻译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五、熟读课文,最后背诵(先分组读,再齐读)六、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青树翠蔓(3)日光下彻(4)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其境过清2翻译下列句子(1)如鸣珮环,心乐之。(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5)其岸势犬牙差互。七、布置作业:完成同步训练题。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体味景中所寄予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查文言词语的巩固情况。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重点三、齐读课文,讨论:课问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围绕小石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简要说明理由。1、组织学生自学八分钟,教者在参与中适时提示一些分析方法2、要求同桌或前后桌间相互合作交流。组织课堂讨论,重点体味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讨论中注意适时朗诵精彩句段)4、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潭水概貌 潭底 石(奇) 潭岸 近小石潭 潭中游鱼 以实写虚 (乐、清) 潭水来源 动静结合 (曲) 远 潭上氛围 情景交融 (寂) 总体感知 同游之人 (少) 附笔四、围绕“自学指导2”找出作者整体感知小石潭四周景物特点的句子,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1、说出所找的句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体味景中的情感。(孤寂、感伤、忧虑等)3、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可提示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来谈)4、感情朗诵柳宗元在柳州时所写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加深学生对这种情感的体味。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乱风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5、 要求学生感情朗诵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6、 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五、拓展延伸如果你坐在小石潭边,看到作者所描绘的这些景象会有何感“想?试以“坐潭上”开头另写一段话。附教者“下水文”(一)坐潭上,静观游鱼嬉戏,聆听泉水叮当,山气氤氲,凉风习习,恍如仙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置身于如此幽美静谧,一尘不染的世界里,你一定会感觉神清气爽,飘然脱俗;一定会暂时忘却尘世间的喧闹与纷扰,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不快。(二)坐潭上,凝视蓝晶晶的潭水,白莹莹的石底,乐悠悠的游鱼,不觉心神摇荡;潭边怪石突兀,翠蔓摇曳,杂花生树,令人美不胜收。遥望弯弯溪流,倾听潺潺溪水,又不觉想起古人的诗句来:“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待到晚间,这里定然还会出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境。小石潭将诗情画意、人生哲理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我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建议旅游部门,请来一流的书法家,一流的民间艺人,在潭底的那块巨石上镌刻五个大字:“天下第一潭。”六、课堂检测基础知识训练1 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2)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3)翻译下列句子全石以为底。 不可知其源。 (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5)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答案26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训练】1hung qun ch y lio x shu c 2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六 B 3坻 屿 岩 4C 5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略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相关练习。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