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867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学 校教材分析本课选取的四首诗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自于不同作家的手笔,但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字里行间或透出令人敬佩的凛然正气,或充满满腔的爱国热忱,或流露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 法讲练结合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教 具多媒体学 具课 时两课时课 型讲授其 它第 一 课 时(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行可以删去)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入新课一、 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3)学生认真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二、 检查预习:作者简介:杜甫: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幻灯片4) 三、 整体感知1音读(幻灯片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我读春望(幻灯片6)2 义 读(幻灯片7)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3 情读(幻灯片8)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4 美 读(幻灯片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幻灯片10) 讨 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 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明确:(幻灯片11)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幻灯片12)(3)通过刚才的仔细品读,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幻灯片13)明确:春 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幻灯片14)四、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幻灯片15)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幻灯片16)补充理解:笼:笼罩。 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汇 报 情 况:(幻灯片17)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 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 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幻灯片18)学生简介作者。学生按照要求朗读古诗。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古诗。学生畅所欲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各抒己见。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按照音读,义读,情读,美读四读法学习古诗。小组合作。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音读,义读,情读,美读这四读法,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的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幻灯片19)学生小结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课后学习将这两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学生搜集爱国诗篇。板书设计春望 唐 杜甫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泊秦淮唐 杜牧对世风时局的忧愤第 二 课 时(出示幻灯片21)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导入语: 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两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二、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幻灯片22)1.音 读(幻灯片23)比一比,赛一赛2.义 读(幻灯片24)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请结合情景,说说诗意。明确:南宋光宗绍熙三年,68岁的我(陆游)闲居在农村。农历十一月四日夜,突然狂风暴雨,(幻灯片25)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窗外呼啸的风声,雨声,在他听来就好象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若不是诗人曾经驰骋沙场,若不是诗人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决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幻灯片26)三、过 零 丁 洋文天祥(幻灯片27)1.音 读(幻灯片28)我读过零丁洋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合作学习:(幻灯片29) (1). 看看你有哪个地方不能理解的,请教请教你的学习同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幻灯片30)(2).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 首诗的?(幻灯片3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幻灯片32)四、小结:(幻灯片33)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比赛朗读古诗。学生对照注释,结合情景,用现代汉语翻译古诗。学生按照要求朗读古诗。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派代表翻译古诗。学生结合古诗背景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小结收获。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翻译古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技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创新思维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幻灯片34)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学生认真听讲。作业背诗对抗赛小组比赛。培养学生背诵的能力。板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教学反思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