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844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含解析1.中国古代把“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裕的统治时期”称之为“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和谐“治”世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之治D.贞观之治2.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的出现,与哪两位皇帝直接相关?()A.汉高祖、汉文帝B.汉高祖、汉景帝C.汉高祖、汉武帝D.汉文帝、汉景帝3.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汉朝的是()A.项羽B.刘邦C.张良D.韩信4.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5.继秦之后,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建立了,它的都城位于()A.咸阳B.陈C.长安D.洛阳6.世界古代史上,欧亚大陆曾产生许多强大的国家。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A.汉朝与罗马帝国B.唐朝与阿拉伯帝国C.古埃及与古印度D.秦帝国与古希腊7.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A.夏朝B.商朝C.战国D.西汉8.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所反映的是()A.分封王国B.罢黜百家C.文景之治D.远征匈奴9.“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在()A.秦朝末期B.西汉初期C.西汉中期D.西汉末期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削藩”命令11.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B.重视“以德化民”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12.汉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很大的城市,与它同时期的大城市是()A.英国伦教B.美国华盛顿C.古罗马城D.日本东京1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14.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西周-东周B.春秋-战国C.秦朝-西汉D.秦朝-东汉15.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人心思安以民为本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稳定社会巩固政权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16.本是封建小吏,参加过农民战争,又经历了四年帝位之争,而后形成“布衣将相”之局。根据上述提示,判断此人是()A.刘邦B.刘秀C.陈胜D.项羽17.西汉初年,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这一局面称作()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1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A.项羽刚愎自用B.刘邦收揽民心C.刘邦实力强大D.刘邦善用人才19.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0.以下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汉高祖汉武帝汉景帝汉文帝。A.B.C.D.21.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A.刘邦B.杨广C.赵匡胤D.李世民22.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B.C.D.23.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发展特征,如图所示对应错误的选项是()A.B.C.D.2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5.象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秦统一六国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楚汉之争26.西汉时期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是()A.吴芮B.刘巴C.刘发D.马殷27.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重视“以德化民”B.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C.提倡节俭D.重视地方吏治28.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29.广告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两汉”指()A.西汉、东汉B.西汉、蜀汉C.蜀汉、后汉D.后汉、南汉3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A.文景之治B.武帝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1.关于刘邦项羽反秦及楚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巨鹿之战刘邦打败秦军主力,项羽攻下咸阳B.楚汉之争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帝位的战争C.刘邦设鸿门宴招待项羽D.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汉高祖在洛阳建立汉朝,时间202年32.在我国历史上以勤俭著称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3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秦汉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A.统一国家的建立B.国家的产生C.政权分立D.中华文明的起源34.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B.重商C.农商并重D.发展手工业35.为减轻刑罚,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的皇帝是()A.秦二世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36.西汉初期在位皇帝的顺序为()A.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 B.汉景帝、汉文帝、汉高祖C.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D.汉高祖、汉景帝、汉文帝37.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楚河汉界”和谁有关?()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黄帝、炎帝D.秦始皇38.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这一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繁荣景象被史学界称为()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9.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三十税一 取消苛捐杂税 整顿吏治 提倡节俭。A.B.C.D.40.“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41.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在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它是()A.秦B.西汉C.东汉D.三国4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43.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C.黄巾起义D.楚汉之争44.你认识到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A.英雄豪杰辈出B.统一国家建立C.封建制确立D.疆域不断拓展45.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派遣王昭君和亲C.减免田租赋役D.派官员西行取经46.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是()A.秦王B.周厉王C.项羽D.刘邦47.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秦统一六国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8.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A.提倡节俭B.发展农业生产C.以德化民D.加强中央集权49.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指的是()A.楚国与西汉的争夺B.项羽与刘邦争夺王位的战争C.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50.我国古代把经济得到回复、执政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回复与发展。称之为“治”。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是()A.光武中兴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答案】1.A2.D3.B4.C5.C6.A7.D8.C9.B10.A11.D12.C13.A14.C15.C16.A17.C18.C19.A20.A21.A22.C23.A24.B25.D26.C27.C28.A29.A30.A31.B32.D33.A34.A35.C36.C37.B38.A39.A40.D41.B42.A43.D44.B45.C46.D47.B48.B49.B50.C【解析】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和谐“治”世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历史上的盛世局面2.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故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的出现与汉文帝、汉景帝有关 故选D本题以“文景之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治世3.依据所学,楚汉之争指的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的战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B本题以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汉朝的建立本题以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4.依据所学,由于连年战争,西汉初年,经济衰落,人民流离失所,为此统治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发展生产 故选C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知道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C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西汉建立的时间及都城所在地6.A汉朝存在时间公元前202到220年;罗马帝国存在时间公元前27年到476年 B唐朝存在时间618年到907年;阿拉伯帝国存在时间632年到1258年 C古代埃及存在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87年,古代印度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D秦帝国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古代希腊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故选A本题考查西汉和罗马帝国,分别掌握其存在时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情况注意把同一时期中外的不同朝代比较记忆7.依据“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D本题以“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刘邦建立西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8.据题干“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选C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9.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故“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期故选B本题以“吴楚七国之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本题以文景之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0.汉初统治者鉴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认为秦王朝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因而使天子孤立无助,因此除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即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A项正确颁布推恩令是解决郡国并行制度实行造成的王国问题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是元朝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是宋朝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西汉统治者从秦朝的历史中总结出的教训本题考查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并非文景之治时期的影响。故D表述错误;ABC是正确的表述故选D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明确汉武帝通过大一统的措施是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12.汉朝(公元前202-220年)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很大的城市;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8世纪,是古罗马的首都,古罗马分为共和国与帝国两个阶段,古罗马城是它们的首都,从时间上看,罗马共和国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到秦朝时期,帝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476年)相当于我国的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故与汉朝长安城同时期的大城市是古罗马城 故选C本题考查与汉朝长安城同时期的大城市,知道与汉朝长安城同时期的大城市是古罗马城本题考查与汉朝长安城同时期的大城市,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的前后近40余年,“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A 故选A本题以文景之治的相关表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14.题干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大致意思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实现统一,传至秦二世时秦朝灭亡,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发生了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胜利,建立西汉 故选C本题以三字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秦汉历史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理解分析三字经的内容就可以确定答案15.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初统治者采取这样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稳定社会,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 故选C本题考查了休养生息政策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巩固政权16.楚汉战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选A本题以“布衣将相”为切入点,考查楚汉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以楚汉战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楚汉战争中留下的成语故事17.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C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开创的盛世局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开创的盛世局面18.楚汉之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是善于用人、有关中作后方、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军力强大不是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当时项羽的实力强大,刘邦力量弱小刘邦实力强大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 故选C本题以“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为切入点,考查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本题考查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实力强大,刘邦力量弱小19.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故选A本题以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20.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之后汉初的统治者依次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在位时,出现了文景之治;文帝、景帝之后,汉朝的统治者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由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是开国皇帝,依次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本题以汉初统治者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汉初统治者的作为21.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们都出身平民,刘邦参加了秦末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他们都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故朱元璋与刘邦称帝过程最相似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刘邦和朱元璋的相似点 本题通过刘邦和朱元璋相似点的比较,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2.从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因而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故选A 本题以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发展特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统一中国和西汉的建立的相关史实24.西汉初年,无力反击匈奴,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多次大败匈奴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知道国力强盛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西汉和匈奴的关系25.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这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楚汉之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26.刘发,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长沙王前142年,加封武陵、零陵、桂阳为长沙国属地刘发在位27年去世,谥号“定”,故史称“长沙定王”,西汉时期,他的诸侯国称为刘氏长沙国 故选C 本题考查地方历史知识,掌握刘氏长沙国建立 本题为地方史基础知识题,学生识记地方历史即可解答27.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文帝、景帝在位时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故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提倡节俭 故选C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知道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提倡节俭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注意掌握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28.据材料“汉承秦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皇帝制与郡县制,西汉也实行皇帝制,同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包含了郡县制,故A选项正确;秦朝没有刺史制,故B、D选项错误;秦朝也没有封国制,故C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以“汉承秦制”为切入点,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注意识记秦汉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29.两汉指西汉和东汉,三国指魏蜀吴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又称后汉,合称两汉 故选A 本题以广告词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和东汉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0.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治世局面31.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刘邦项羽反秦及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32.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汉景帝在我国历史上是以勤俭著称的皇帝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汉景帝的统治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时期的盛世景象的相关史实33.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故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34.由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可知这是描绘汉初经济的贫困,此处“上”指的是汉高祖汉高祖为恢复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减轻百姓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点35.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汉文帝还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故选C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汉文帝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汉文帝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36.依据所学,汉高祖刘邦是西汉建立者,因此排第一位,排除AB两项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造就了文景之治,故汉景帝排在汉文帝之后,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西汉建立本题以西汉的统治者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7.“楚河汉界”与楚汉战争有关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38.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故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繁荣景象被史学界称为开皇之治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文帝,知道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综合记忆开皇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39.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都减轻田租,三十税一,提倡节俭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轻徭薄赋,首先是减轻田租,把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三十税一,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故选A 本题以比较学习法为切入点,考查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40.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治世景象4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在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它是西汉 故选B 本题以“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西汉的建立和灭亡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与灭亡42.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时期的盛世景象的相关史实43.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楚汉战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4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因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统一国家建立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灭六国和秦的统一的相关史实45.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减免田租赋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派遣王昭君和亲的是汉元帝;派官员西行取经的是汉明帝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景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减免田租赋役46.依据所学,楚汉之争指的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的战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D 本题考查楚汉之争 本题以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47.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并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汉建立前楚汉之争的历史史实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48.西汉初年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王朝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汉初社会状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王朝49.楚汉之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楚汉之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楚汉之争的双方与性质50.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史上的治世景象的相关史实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