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673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阅读议论文,初步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掌握本文用典型的事实紧扣论点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 3 区别议论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掌握叙议结合的不同方式。4 学习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 ,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编列课文结构提纲,从而引出学生对本文的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的认识。最后进行写作的迁移训练,达到理解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格式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有错不改”的本质区别; 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一身浩然正气的人格美;教育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人。二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中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并能进行写作迁移: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并能进行写作迁移。四 教学方法: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读、质疑,合作,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根据学生的课堂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五 教学突破:根据学生实际和新教材特点,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预见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六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 了解学生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资料,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展开教学。2 学生准备: (1) 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1有关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2有关“嗟来之食”的故事;3有关闻一多的故事;4课文中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 (2) 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并识记:骨气 、气概、淫、移、屈、嗟来之食、痛斥、拍案而起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初步理解本文说理的脉络;能概括三个典型的事实论据;理解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与记叙中的叙事的区别。 第二课时:掌握本文用典型的事实紧扣论点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第一课时(一)导入:1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1) 给全班同学讲解搜集到的材料(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文中人物背景)(2)解释老师给的重点词语,并要求笔记。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正音。3 学生通读全文,根据课题谈骨气,找出文中“谈”的跟“骨气”有关的事情或者语句,把后者有感情读出来,并反复体会体味。 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等句子。其中给“宁”(nng)正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如: “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等。 (二)课堂实践学习过程:1 反复阅读文中的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可以根据教参中的要求:写的什么事,谈的什么人,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见教参)2 讨论:(1)请你根据刚才了解的内容谈谈你对“骨气”的理解。讨论并明确:刚强不屈的气概。(2)作者对骨气又是怎样阐释其含义的?直译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讨论并明确: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多媒体展示孟子的三句话,并要求学生当堂把它背下来。学生指出三个故事分别与哪一句名言贴近。讨论并明确:作者用孟子的话解释了什么叫有骨气。板书明确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 贫贱不能移: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宁死不屈 4 提问:上面的三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观点。明确: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证明这个论点的事例也就是论据中的事实论据。同时文章用了根据需要列举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论证方法中的举例论证法。5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体会议论文中的摆事实和以前记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不同。(三)课堂反馈:投影下列思考题:(1) 比较标题“谈骨气”与中心论点的区别。(辨别论点与论题的区别)(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本文中运用了哪些论据?每一个论据是如何论证论点的?(3)划分段落层次。 (四)作业搜集几个古今体现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并把它用议论文中摆事实的方法写下来(简洁),每个事例后加上自己的几句议论。(如同志的信任中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话从他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历史人物林则徐与刘胡兰则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相关资料;1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文化大革命”中以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精选古今典型事例,号召人们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发扬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至今天,对我们如何做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2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3 关于闻一多“拍案而起” 1946年7月11日夜,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但闻一多不顾个人安危,继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不听朋友的劝阻,毅然前往参加。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扰乱会场。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原本没有准备发言的他即席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激愤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主同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4 关于谈骨气的讨论反方:文天祥抗击的是元人,那时宋朝衰微,由元取代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文天祥应该顺应历史的发展,弃暗投明。正方:正因为宋朝衰微,所以宋朝人更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哪怕宋朝被灭了,也不应该当亡国奴啊。文天祥身上体现的正是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啊!反方:史记中记载着汉淮阴侯韩信少时也挨过饿,他却接受了漂母的施舍过活。还在一次上街中受到了无赖恶少的羞辱,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受到了后人的称赞,认为他有志气。所以我认为,那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并不是有骨气的表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连人都没了,还怎么跟人抗争啊?正方:我认为韩信忍辱负重也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也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只是它们是骨气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并不是互相对立的。5 板书设计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结论我们中国人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拒不降元 发扬民族传是有骨气的 贫贱不能移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统做有骨气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宁死不屈 的人第 二 课 时(一)导入:投影,参考教参上第7页的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论点、论据、论证、人物身份、历史时期等。(理解本文论据选择的典型性)(二)课堂实践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根据表格回答(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形成文字性内容):1 讨论:作者在文中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却极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三例非常巧妙、典例,具有代表性:三个事例恰好扣住孟子的三句话,按照这三句话的先后顺序来排列,逻辑性非常强。从时间上看,三个事例中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期。这样举例,紧扣了第3段的论述,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三个事例中的人物,有丞相、平民百姓和知识分子,涉及面广,紧扣住中心论点的“我们中国人”这几个字。三个事例都截取了三个历史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突出表现,突出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2本文是如何紧扣中心论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提示:如何论证,是要求简述作者的思路,也就是论证的过程。包括先后,用事实论证了参考答案: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用孟子的三句话对“有骨气”进行了解释,接着对应孟子的三句话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用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的事例论证“富贵不能淫”;用齐民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贫贱不能移”;用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威武不能屈”,从而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3 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阐释论点4 文中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请与同学合作找出结合的方式。5 提问:这篇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简介议论文“提出论点一论证论点一总结归纳”的结构特点,要求学生理清说理的脉络,准确说出中心论点和结论,对论证论点部分,要求能说出列举了哪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最后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三)材料链接:分组讨论:学习了谈骨气这篇课文,再读下面的这首小诗,这位不跪的人叫孙天帅,他在高薪和自尊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你觉得对于当今社会有何意义?那么学生怎样才能算有骨气?(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遇到生活的困难时遇到外宾时遇到别人污辱时等等) 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一个观点(是什么),选择两至三个论据(为什么),同学间可以互相借鉴,得出一个结论(应怎样做),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运用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格式和写法。材料:中国人:不跪的人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一一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一一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的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一一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 不会 给你下跪!”于是他被开除了。 参考: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了无数有骨气、重名节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铿锵之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秋谨“祖国陆沉人有责,救时无计愧偷生”的金石之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铮铮铁骨,都足以彪炳史册,千秋传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硬骨犹存,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梅兰芳在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蓄须留发,拒不登台为侵略者演出。这种爱国主义的骨气是何等可贵和感人啊!这些志士仁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注重骨气和名节,在民族危亡之时,才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身处逆境之时,才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诱惑之时,才能淡然处之,守身如玉。历史发展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有骨气、重名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然而,直面现实,我们又不能不指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丧失人格尊严、缺乏骨气的人。他们有的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一己私利,竟唯洋人之命是从,卑躬屈膝,摧眉折腰,严重丧失了国格和人格一种可以导致腐败堕落的精神软骨病正在侵蚀着我们这个社会,侵蚀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倡导做人要有骨气,从而抵制腐败风气,弘扬社会正气,是何等的重要而又紧迫啊!面对那些丧失人格尊严、患有精神软骨病的人,我们理应严肃地鞭策和激励他们:直起你们的腰杆,昂起你们的头来,坚决同一切丧失国格和人格尊严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同鲁迅先生曾经深刻揭露的那种国民劣根性和奴性作斗争,坚决抵制精神软骨病的侵蚀,做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大写的人!做为学生我们应该在学习上不向困难低头,敢于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等。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