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581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 北师大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知道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企业的曲折发展进程。2能力要求:通过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张謇办实业,认识近代企业发展的艰难,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学习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背景、概况,一方面认识近代工业兴起的主要动机,另一方面感受中国社会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从而培养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张謇“从状元到实业家”的事迹,感受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感受他拯救民族的高尚爱国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立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重点难点重点:评价实业家张謇。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洋务运动相关图片资料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解释什么是近代化: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化过程。本单元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学习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请大家翻到课本P26页“近代工业的兴起”,那么,近代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基本概况如何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讲授新课】一、“自强”与“求富”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2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企业有:曾国藩创建的全国第一家自行制造火器弹药的企业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另外还有“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并且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所以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第二、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第三、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第四、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指导学生掌握主要史实。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唐胥铁路的开通和天津电报总局的设立等史实,感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4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提问:“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然后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活动事实及其影响引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二、状元办企业1教师提问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张謇的?(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张謇的资料)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2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3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课堂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中国出现了像张謇等以“实业救国”的人士,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课堂作业】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板书设计】一、近代化工业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1、军事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2、民用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