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布置新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575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教案:布置新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中班教案:布置新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教案:布置新家一、 背景及主题家是每个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家里有什么人,家里共有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摆设了什么家具,我在这个房间里做了什么等等都是幼儿熟悉的经历。对于中班小朋友他们是这个能力辨别和归类的。考虑到本班幼儿的特点及现有经验,我们开展了“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一个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是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熟悉家的结构等。二、细节描写活动一:今天,我预设了“布置新家”的活动。在带领幼儿辨别平面图中四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后,我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为每个空房间粘贴适当的家具(说明:在前一个环节中,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各个家具的名称是什么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分别房间的名称较为模糊,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辨别房间的过程中。)镜头一:王雨佳小朋友很快的撕下各种家电。他先选择了卧室。从许多丝毫了的家电中挑出床,台灯,电脑,衣柜,打算贴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面。一会儿,床先贴好了,放在房子的中间偏左。然后贴了衣柜。最后,他想到了台灯应该是放在床的旁边,可是刚才贴的时候房子的空间被衣柜和床占满了,没有地方贴台灯了。所以很为难得想了想就把台灯横着贴在了衣柜上。镜头二:张予捷把椅子,桌子,沙发,电脑,衣柜应该放在客厅里的家具都挑了出来,然后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一样家具,拿一样,贴一样。不一会儿客厅都贴好了。(如图) 活动二:再次布置家活动前,我把上次几个幼儿的作品摆在黑板上。陈俊杰走了过来,他看了一会儿,觉得好滑稽,笑着对我说:老师,这个床怎么在半空中啊?小妹妹怎么睡啊?赵孝楠也被吸引过来,指着其中一张作品的舆洗室:嘻嘻,这个房间怎么这么挤阿?(说明:几乎所有的用具都挤在了一起)于是,我把这两个小朋友的发现抛给所有的诱饵,请大家来找一找。把你认为非常滑稽的地方告诉大家。顿时,幼儿开始七嘴八舌了。赵艺萱:这个沙发都倒了罗伊:客厅里的椅子乱乱的,还有浴缸怎么放在客厅里呢?冯新诚:这个客厅太小了,客人来了都不能走路了蔡孜亿:有些家具都在半空中了幼儿纷纷跳着自己以前的作品的不当之处。他们发现了许多滑稽的事情。比如:家具都贴翻了或贴在了半空中。又比如:家具放得乱七八糟不好看。(那么如何布置新家才会更漂亮呢?在布置新家是又该注意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第二次布置新家时自己思考)三、结果呈现(分析)幼儿第二次实践布置家,聂海岭,王雨佳两个小朋友坐在了一起。王雨佳的动作较快,很快的把家有布置好了。聂海岭看了一眼,提醒他:你怎么把家具贴在了半空中?“噢,我贴错了。还有没有?”图片呈现:这张是王雨佳小朋友第二次的作品。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两张的作品明显有差别。第一张出现的一些问题,幼儿在第二次活动中基本上注意到了,并进行改正。四、分析1、在这两次活动中,幼儿都是布置新家,材料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们都没有兴趣上的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次的目的不一样。通过对前一次自己作品的分析,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许多有问题的地方。有的幼儿虽然在家具选择方面对了,可是在布置新家时,大部分幼儿都呈现出了粘贴技巧的缺乏。第一次它们仅仅是在把物品挑出来,然后随便找一个空间贴上他。但是这样作出的作品美观么?很显然是不美观的。对于这些,幼儿就需要在粘贴技巧上进行提高。以往对于如何贴,如何折,如何撕等为题,我都是先把技巧交给幼儿,孩子们在得到了现成的知识后,才开始行动。没有探索的过程,没有探索就不可能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长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第一次活动时,只是注重了家具的分类,而没有像幼儿灌输粘贴的技巧。结果在作品呈现时,孩子们自发的就发现了这些问题。问题是提出来了,那么应该如何就纠正呢?这次我选择当个“懒人”,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应该如何美观的布置家。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商量探索的能力,他们因该有达成共识的能力与意识。结果我的“懒”却意外的造就了孩子们的“勤快”。他们争相恐后的挑着作品的矛盾,在粘贴时,又提醒对方不可犯错误。他们成了自己的小老师。2、二期课该注重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教给孩子们知识。教师要为孩子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可能需要的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技能技巧就成为老师严重的敏感地带。想教又不敢教成为心病。这样下去,孩子们再必须获得的能力方面肯定会存在缺憾。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教师退出自己的地位,通过对比,幼儿自己前后的作品,挖掘“滑稽”的地方,让孩子们自己教给自己技能是不是可以呢?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