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4浙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494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4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4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4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4 浙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信息搜集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2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演示蔗糖的溶解,引入课题。2学生随堂实验: 顺序过程实验1实验2问题将6满药匙蔗糖放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蔗糖能完全溶解吗?加热或加水能使实验1中没完全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吗?实验检验注意: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注意:加热的方法。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探究 “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1 提出问题: 由实验提出问题:在实验中大家为什么要用玻棒搅拌?(使溶解加快)除了搅拌可能加快溶解的速度外,当水的量和蔗糖的量一定时,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能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学生:加热、蔗糖颗粒变小等)那么,影响蔗糖溶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根据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2建立假说: 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建立假说猜测1:搅拌可能会加快蔗糖的溶解 。猜测2:热水中比冷水中可能更快溶解。猜测3:颗粒变小可能会加快溶解。设计实验分组讨论3实验检验: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目的检验搅拌是否会加快溶解。检验在热水中是否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检验颗粒变小是否使溶解加快。条件控制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等,蔗糖的质量相等,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学生实验实验结论交流评价得出结论搅拌能够加快溶解。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 指导学生填写上表,解释条件控制的重要性。(对比实验必需满足的条件)4交流评价:小组汇报,对各组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1)搅拌能够加快溶解。(2)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3)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 学生谈谈上了本课后的收获。三、进一步的研究: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如果水和蔗糖的质量不限定,你还能作哪些猜测,为了检验这些猜测,你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物质的溶解性课后感这节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有以下两点:1通过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学生随堂实验作为铺垫,通过演示蔗糖的溶解,引入两个过渡性问题: 过渡性问题一:将6满药匙蔗糖放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蔗糖能完全溶解吗? 阶段目标一: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过渡性问题二:加热或加水能使实验1中没完全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吗? 阶段目标二: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精设问题:影响蔗糖溶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根据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变量控制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初一学生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有待于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我是从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的,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以必要的帮助,允许多种答案的出现,鼓励其自圆其说,探究过程中,过程错误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难以替代的学习。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远比单纯地填灌知识更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得到都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猜测、探讨、实验而产生的,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较难,由于较难把握学生活动的时间,受时间的限制,有些地方还不够开放。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