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350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陋室铭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熟读并背诵全文。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黄龙洞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到的?这张照片拍自我们杭州的黄龙洞。景区内山崖上有一龙头,泉水由龙嘴泻入水池,水池中央立有巨石,上面刻有陋室铭中的名句“有龙则灵”。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块石碑呢?我想自然是因为这里有黄龙的传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希望得到黄龙保佑的美好愿望。那么,“有龙则灵”的作者刘禹锡的本意是不是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禹锡的散文陋室铭,(出示课题、“陋室铭”山水画)。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3、范读(听课文录音)。4、齐读。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五、三读课文,背诵课文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提问:大家觉得这篇文章难不难?(不难)是啊,总共个字,名副其实的短文,浅显易懂,“何难之有”?可是,这样的一篇短文为什么会被后人传诵了一千多年呢?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与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可以从技巧(如文体特点、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和内涵(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我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两个方面来考虑。小组代表上台总结性发言,教师及时抓出发言中的关键词句,纠偏扶正。七、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辩证地、多角度地对陋室铭进行了赏析,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赏析是这堂课的目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为人处世,懂得身处顺境或逆境,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也正是陋室铭的精髓!爱莲说教学目标:1托物言志的写法。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思考: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思考: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思考: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思考: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六、结束语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七、作业:流利地背诵两文,准备默写。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