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名师导航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335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名师导航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名师导航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名师导航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名师导航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内容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写了作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无法入睡,便去找好友张怀民一同在月下的庭院中漫步。作者对澄清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空灵透明的意境,也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作者将写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运用比喻描写月色,如诗如画。咬文嚼字1.字音解衣(ji) 藻荇(zo xng) 遂至(su) 未寝(qn)2.多音字3.形近字4.古今异义念无与乐者 念:古义,想;今义,考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品评: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象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作者见月色而“欣然起行”,充分表现其兴奋和喜悦之情。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品评: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月光,如神来之笔。“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用一“影”字,即使不明写月光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俱现。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评: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柏呢?只不过是少像我们两个人这样的不求名利而能从容留恋风景的人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于是,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各种微妙复杂的感情都融入了似真似幻的月色之中了。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他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旷达向上的胸襟。二、重点语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至“相与步于中庭”。剖析: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已是初冬时分,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寒夜寥寂,“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射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都已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念无与乐者”这个“念”字,由“欣然起行”的“行”字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见明月而思同心,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包含着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寻”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这就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亦未寝”的“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心情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事。末一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结构简析1.按内容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第二部分(第2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部分(第3段),惋惜无人赏月。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部分,记事,写庭院漫步。 第二部分,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部分,抒情,抒发作者面对月光如水、竹柏疏影的感触。主旨探究对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说法:1.这篇短文,对澄清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本文通过对月色之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解脱世俗、忘情自然的恬淡旷达的情怀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审美鉴赏别出心裁的比喻 宁静淡雅的意境 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月光似乎有情,映照着作者的心扉,流淌着作者的情绪,倾诉着作者的情怀。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只有三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着实让人神往。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月色的庭院,仿佛从上而下都充满了澄澈的水。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澄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影”,可谓勾魂摄魄,十分精练。“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运用之妙,因人而异。在这里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是先不出现本体月光,写人们的错觉,用“庭下如积水空明”这个隐喻先声夺人。接着进一步写清澄的水中的藻荇,它们参差错落,互相交接。这样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难辨。而“盖竹柏影也”,读者这才醒悟过来。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俱在。这样运用比喻别出心裁,一个宁静淡雅、冰清玉洁的境界出现在作者笔下。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月下的竹柏倒影,不正是纯洁坚贞的象征吗?这一写景之笔不仅是纪实,而且是一种含蓄的抒情。我们从“积水空明”的意境总体中,联系作者的境遇,让人感觉到,只有这时,他才摆脱了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人间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作者这样状物达情,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极处。这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