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247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撰写人:_时 间:_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通过讲述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充分凸显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主题:一是火车轮船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和商品流通带来了便利;二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的传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三是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四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一系列法令,是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将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二、课程标准1.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让子弹飞的视频剪辑 教师:同学们,视频展现的众多马匹在铁轨上拉火车的情景,看似滑稽。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火车确实是那个时期的新鲜玩意。那么,火车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它给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设计意图:以让子弹飞的视频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扬鞭起航步正轨近代交通通信的出现教师:同学们,假期爸妈带你们出去旅行,经常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汽车;飞机;火车教师:这些交通工具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你知道工业革命后,相继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吗? 学生:轮船、火车。展示: 教师:这两种交通工具与古代的马车、手推车、木船相比有何优点?学生:速度快;载人或载货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展示: 材料一 对利用轮船的货运主来说,轮船的快速性能,又意味着经营资金周转的加快、周期的缩短,其结果必然导致贸易与货运额的加大,“蒸汽创造商业”一语的含义或许就在这里。 由于轮船技术的不断改进据统计,各个通商口岸进出外籍船舶货物吨位自1864年的660余万吨增至1894年的将近3000万吨。30年间增长近4倍半。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教师:近代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学生: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几天。教师:中国古代居外的人们用书信向家人传报平安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通讯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教师:有线电报与过去的书信传递相比有何优势?学生: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效率高。教师: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学生:商人可以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教师:两次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在交通和通信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火车的传入入手,设计中有视频,有图片,有材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交通通信的引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的进步。)二、春风拂面展风姿文化生活的变迁教师: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丰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近代在文化生活方面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新成果?学生:照相、电影、报纸和出版机构。教师:在没有照相、电影、电视、录像带的古代,如果想把一件事、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保留下来,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学生:找画师画像。展示: 慈禧太后画像(左一)及照片(右三幅) 教师:与画像相比照片有何优点?学生:清晰;逼真;栩栩如生。展示: 教师:请结合以上照片谈谈照相传入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以相片的形式锁定了历史的瞬间;保留了历史证据,提供了历史资料。教师:报纸和出版机构也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用哪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思想?学生:维新变法时期是借助中外纪闻;辛亥革命时期是借助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借助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教师:当时最著名的报纸指的是什么?学生: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展示:教师:申报刊载的主要内有哪些呢?学生:新闻、评论,还有广告。教师:报纸的出现促进了出版机构的兴起。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哪个?学生: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教师:商务印书馆现在还在运作。同学们家里有很多的字典、工具书的出版机构都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至今已走过了近111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展示,材料分析以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渡: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文明新风进万家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师:思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社会习俗颁布了哪些法令?学生: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表演: 表演场景 1:“军警为行人剪辫” 表演场景2:“孙中山和盐商” 表演场景3:“废礼仪”“改称呼”(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展示: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之新陈代谢教师:资料展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学生:剪辫,易服,废缠足;废阴历改阳历,废跪拜改鞠躬。教师:你们能从礼仪和称谓上的变化体会到什么?学生:体会到了由等级差异到人格平等的变化,理解了废除陋习的必要。展示: 教师:民国初年在服装方面,女性的旗袍开始普及,中山装成为男士追求的时尚。展示: 教师: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教师:社会习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快的变化吗? 学生: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教师: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明新风渐趋形成,但受传统文化势力的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又是有限的;要想是文明新风成为社会民众的共同行为,还必须推翻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国家。(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资料、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讨论、表演历史剧为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习俗带来的巨大变化。)(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四、追根溯源探究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展示: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选自容闳西学东渐记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选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三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 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确认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民主、平等的原则;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师: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鸦片战争始,在列强的侵略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宪法、法令方面的改革措施的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追求西方的社会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教师: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它的出现既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关,又与西学东渐的浪潮有关,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有关,还与辛亥革命的冲击有关。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大的变化。(设计意图:结合材料,使学生探究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借助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近代社会的变迁,曾受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锁,曾受到封建守旧派抨击、曾遭受中国民众的排斥,但外来的物质和文化缺不断让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扬鞭起航步正轨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二、春风拂面展风姿文化生活的变迁三、文明新风进万家社会习俗的变化四、追根溯源探究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八、教学反思 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结合图片及小组内合作加强对交通方面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时间和作用的掌握,加强对近代通讯方面有线电报传入的时间和影响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的引入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向学生讲述文化生活变迁的基本内容。通过向学生讲解西方发明的照相、电影传入和中文报纸、文化出版机构的基本内容,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其内容及对近代文化生活的影响。第三部分借助图片、材料,直观形象地展现社会习俗的变化,使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冲击是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演出,加强学生对社会习俗内容的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和情境演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以材料展示为突破口,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理解、概括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并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知识性、趣味性是学生乐学的关键激趣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多用。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