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长春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215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长春版撰写人:_时 间:_作家与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身于一个乌克兰农民家庭。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并曾获2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主要的分别收入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编选的著作选集(5卷本)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的教育著作选集(3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9)、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帕甫雷什中学(1969)、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公民的诞生(1974)等,已有中译本。思考与讨论 一、设以上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中的重点语句出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可适当引导。 1.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告诫女儿:进入青春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只有做一个“明智”的人,正确认识爱情与异性之间互相吸引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做一个幸福的人。 2.希望女儿能认真思考父亲所说的每一句话,并确立自己对于爱情的正确观点和信念。 3.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能使人产生出创造生活的巨大力量。 4.只有真正“懂得”爱,善于像人那样去爱,才能从爱情中汲取力量,成为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推动力。 二、在信中可以直接表达你的思想、观点,也可援引名人的故事、名言警句等,更形象、生动、清楚地阐述你的观点。 设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可让学生事先查找有关名人的故事和名言警句,使讨论更加充实。教学建议 一、有关爱情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初中学生开始思考的问题。可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文用故事来诠释什么是爱情,使爱情这一抽象事物形象化,易于被人接受。可引导学生也讲一些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三、课文中有一些有关爱情的名言,可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深刻含义。附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一些字词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如“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等。2.理解作者关于美好爱情的观点。3.思考文章借童话形式表达观点的深刻寓意。4.通过学习本文能使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产生正确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关于爱情的理解和看法。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作者所阐述的爱情观是文章的重点,运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有何用意是文章的难点。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以学生自我研讨为主。四、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于歌颂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 2.可以提前观看有关于爱情的经典影片,如泰坦尼克号、魂断蓝桥、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几幅画面。 1.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和杰克浮在冰面上,罗丝看着杰克一点点地沉下去,慢慢地松开拉着他的手,无力地呼唤着“Jack,Jack”。 2.简爱的最后,罗切斯特被火烧伤,带有伤残,坐在椅子上拄着拐杖,在心中不断地呼唤着简的名字,这时简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握住罗切斯特的手。 3.放一组照片:大学校园里的一对情侣,漫步于林阴路上;一对新婚夫妇站在红地毯上的照片;一个三口之家在阳光下的草坪上玩耍;两位老人坐在夕阳下的湖畔面色安详 教师解说:杰克为了让罗丝获救,放弃了生的机会,自己慢慢沉入海底,罗丝眼睁睁看着他沉没,而没有办法营救;简在罗切斯特穷困潦倒,陷入人生困境最需要她时返回他的身边;大学校园内一对热恋的情侣,相爱的人走进结婚的殿堂,三口之家的温馨,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与默契这是什么?这就是爱情。爱情陪伴我们走过漫长的人生,爱情陪伴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爱情让孤独的老人对人生充满爱恋,爱情让青年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爱情是个神秘、美好、高尚、纯洁的词语,都说醉过方知酒醇,爱过方知情重,我们如何去认识爱情、把握爱情呢?请同学们谈自己眼中的爱情,然后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和过渡。(此设计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揭示的作者的爱情观做铺垫和比较。在课程结束时还要提这个问题。) 拟总结词:同学们对爱情的理解不尽相同,肯定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却可能有深刻与否,宽广和狭隘之别。其实,爱情是人们穷其一生都在进行尝试和经营的一门学问,凡尘俗世之人莫不如此,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就连大教育家们也是一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写下教育专著爱情的教育一书。而且也曾经与女儿们公开通过书信的形式对什么是爱情进行过讨论,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看看大教育家怎么说。(二)整体把握课文1.介绍作者。2.朗读课文,或学生自读课文,做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写这封信的动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自己在童年的时候也曾经向祖母问过这个问题?(3)祖母讲的故事分为三个阶段,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类的眼神里分别看到了什么?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4)每一次上帝看见人类的目光时都会发现一种不同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又有共同之处,作者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名称,只是其强烈程度、表现方式等不同,暴露了人心灵的秘密,这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请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在书上,并请谈谈你对这几个句子的理解?找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1)因为十四岁的女儿询问他什么是爱情,所以他写信来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这是动因。而作者写信的目的却并不是单纯回答女儿的这个关于爱情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回答可以让女儿能够学会如何去明智地生活,善于生活。“告诉你要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2)对于爱情的疑惑和向往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感情,不必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涩。(3)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从人类的眼神中看到了“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彼此之间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才能使爱人之间生死相依,永不背离,相濡以沫,永不厌倦;也只有经过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产生超越死亡的“追念”,而只有拥有了忠诚与心灵的追念,才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把它们看作爱情的三位一体。(4)上帝三次看到相同的东西是“美和力量”有三个句子:“上帝在他们的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郁的神色,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爱情便是一种“美和力量”,对于爱情这种人间的至爱之情,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也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美的,才是人性光辉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永恒!(三)分析和研讨 研讨课题1:当小女儿问作者什么是爱情的问题时,作者用一个故事对此进行了解答,故事本身在结构的安排,逻辑顺序上并不令人费解,然而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故事中男人女人的一生,而要以上帝为线索人物贯穿呢?这里有怎样深刻的寓意?研讨思路点拨:1.注意找出上帝在文中每一次出场的表现。2.注意故事的开头和文章的结尾。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且画出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的语句。 “当上帝创造人类时,他在地球上播下了一切有生命的种子,并教会他们延续自己的后代,生出和自己同样的人,他把土地分给一个男人和女人,告诉他们怎样搭窝棚,给男人一把铲子,给女人一捧种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一年之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至惊呆了。于是,上帝恼火了。” “这次上帝更加恼火了。” “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 “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同学分组讨论后发言,老师总结: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在这个童话里上帝却有所不知有所不能,他不知的便是人类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美和力量,他不能的便是阻止人类爱情的发展。尽管上帝恼怒于自己的创造,三番五次地要阻止人类爱情的发展,但最后只能是沉思着离去,他的沉思意味着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创造的万物生灵中,人类与其他的动物不同,人类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的离去象征着人类终于以爱情这种至高的美和力量征服了上帝,连君临宇宙的上帝也最终向人性的力量认可和屈服。于是暗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人性的美和力量,人类善于去爱这将是人类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研讨课题2: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 “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同学分组讨论后发言,老师总结: 仅仅能繁殖后代的爱,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超过了生理的需要,要包含着“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这是人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上帝没有创造出人类的爱情,说明上帝只是把人类看做了普通的动物,但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并战胜了上帝,这说明人只要有高尚美好的爱情存在,就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研讨课题3: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人类的爱情,没有了人性美的光辉,没有了忠诚追念等美好的内涵,那么人就不能够成其为真正的人呢? 其实,作者的爱情观不是对女儿一个人说的,而是对所有的少男少女说的,学了这篇课文,是否对你的爱情观有所启示呢?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怎么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呢?你可以从原文中找到做父亲的对这个问题的嘱托作为答案。 学生回答:“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研讨课题4:如何理解“明智”的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问答。这是个人生的智慧,包括对自己情感的把握,对异性选择的慎重,培养爱情的最佳人生时期,爱人或异性之间交往的机警与尊重,爱情中的自尊自爱,爱情出发点的纯洁高尚等等。 教师总结:爱情对每个青少年都充满了神秘的向往,我应该感谢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解决了一个教育的难题,我一直想让同学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今天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也使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可以和课前你自己对爱情的定义做一个比较,看看自己的观点是否成熟了许多,有所提升。(四)课外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收集成果,或者名言警句,或者影片片段,或者文学名著。结合此,再次谈对爱情的深入理解。说一段简短的话。(五)作业 写一篇日记,自己和自己心灵的秘密对话,写出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启示。(六)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美和力量!忠诚爱情?记忆你的观点?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