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198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多媒体显示雪景。2、导入语:这是一幅什么图?能不能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这图?同时它让我们想起哪首古诗?唐朝柳宗元的江雪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明未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也写了一篇冰清玉洁的雪的文章。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一起到湖心亭看雪!(多媒体出示文章题目)二、多媒体展示本文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介绍作者与湖心亭 多媒体显示: 1、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2、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四、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划出句子朗读节奏。读一读,写一写。 更(n)定 毳(cu)衣 雾凇(sn) 沆砀(hndn) 一芥(ji)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教师答疑解惑。五、分步赏读 领悟情感 1、课文中有一处明显的前后意思矛盾的地方? 哪个问题是作者的疏忽呢?还是另有奥妙?2、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 如何解释?1.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1)张岱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2)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3)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 (4)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清高、孤傲。没有朋友,独来独往。不同常人。)(5)当我们了解了张岱是个清高孤傲、没有知己的人,是不是可以解决我们开始遗留下来的问题?( 内心很孤独,而不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舟子他们不理解他的心,这个“独”字更显出他的清高、孤傲。)2.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并加以评析。(提示:可从修辞用字用词哲理表达感情描写角度联想等方面来赏析句子)(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一句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后一句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侧面烘托出雪笼西湖、水天之间茫茫一片的景色 。体现出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小结: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后来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3.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1)、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心情如何?(大喜)(2)哪几个词重读,可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高兴?(更、此人)(3)这种人,指什么人?指有雅兴的人。(指张岱这样的痴人)(4)痴人碰到痴人,那他们是?(知己)(5) “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他们痛饮而别。我们把张岱他们在湖上相遇的这一段读一读,注意不要多读。(学生读“到亭上金陵人,客此”)(6)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提示:你能不能联系作者的思想性格和“金陵”的特殊含义来想想?) “金陵”是南京。(7)南京和明朝有什么关系?请你联系作者对明朝的感情来思考。(会思念明朝、思念故国、因为张岱本来就是个不忘明朝故国的人。)四、评点张岱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奇遇”,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心,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孤独 清高痴人超凡脱俗 痴迷自然 思恋故国内心孤独)五、在音乐声中试背课文同学们,通过赏读,我们读懂了张岱其人,那么我们还要背诵张岱其文。大家自由诵读,试背全文。(师生共背。师背一句,生背一句。在朗朗的书声中下课。)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