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6《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131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16论语九则教案 长春版撰写人:_时 间:_目标聚焦项目内容概要重点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每则论语的含义,背诵全文。2、了解语录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难点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信息驿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赏析】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的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作者语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小传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社会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制度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超越本分)越,怀疑主义思潮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孔子的家庭而对孔子产生影响的。所以,时代、社会、家庭构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2、题目解说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论(ln)”就是编纂的意思。九则,即九篇文章。字词积累1、生字鲜矣仁(xin) 小人长戚戚(q) 2、一词多义父母唯其疾之忧(疾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游必有方(方向)方方七百里(方圆)鲜矣仁(少)鲜芳草鲜美(鲜艳)3、妙语连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巧言令色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圈点课文感受原文 名家批注孟武伯 问 孝。 子 曰: “ 父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让父母唯 其 疾 之忧。”(为政)母只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游 问 孝。 子 曰:“ 今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人之孝者,是谓能 养。 至于犬马,皆的孝,就是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说到狗马都 能 有 养; 不 敬 何 以 能够得到饲养,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 别 乎?”(为政)分别呢?” 子 曰:“父母 在, 不 孔子说:“父母在世,为人子女的不应出远游, 游 必有方。” (里仁)远门,如果不得不远行,一定要说明去处。” 子 曰:“父母之年,不可 不知也。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得。一 则 以 喜, 一 则 一方面要为父母年寿的增加而喜悦,一方面要 以 惧。”(里仁为父母身体的衰老而担忧。” 子 曰:“ 巧 言 令 色,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 鲜 矣 仁!”(学而)10人,仁德是不会多的!”句解:子女要有健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让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而不用顾虑其他。段解:方正为人,勤勉处世,做让父母省心、安心放心的子女,是行孝的关键。3句解:口体之奉仅是孝养,心意之奉才是孝敬。4段解:如果子女的孝道只停留在孝养的层面,就与对待家中的牲畜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爱父母,方能言孝。5句解:“不远游”是为能在父母面前及时行孝,“有方”是让父母心安。6段解:父母年高难免有意外情况,子女远行,不便及时赶到,难免留下人生遗嘱。如果事出有因或身不由己,必须远行,就一定要交代清楚原因和去向,让父母心安。7句解:知道父母的年纪,珍惜有限的光阴,即使尽心地侍奉。8段解:如果父母的年纪,寿高康宁,子女得以承欢膝下,实乃人生喜事,足以摆酒相贺。但也要念及人生苦短,父母年纪增高,来日不多,时有不测之忧,必须珍惜光阴,尽心侍奉。9句解:花言巧语,面貌伪善,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想知相爱。10段解:孔子强调,“巧言令色”之下很难有仁的存在。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弟子。养:奉养。养:饲养在:健在,在世。游:游历,外出学习或做官。方:去向。之:的,结构助词。巧言:花言巧语。令色:好的脸色。这里指假装和善。 子 曰:“ 德 不 孤, 必 有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 邻。11”(里仁12(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子 曰:“君子 喻 于义, 小人 喻 于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13(里仁)14利。” 子 曰:“君子 坦 荡 荡,小人 长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 戚 戚。”15(述而)16局促忧愁。”子贡问曰:“ 有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乎?” 子 曰:“ 其 恕 乎! 己 所不欲,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 勿 施 于 人” 17(卫灵公)18。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11句解:有德者立于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会“有朋自远方”,更何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2段解:不论能否欢聚畅谈,有德者都不愁没有精神知己相伴相和。13句解:君子以义为道德标准来自律,小人只懂得私利。14段解: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15句解:君子的心灵世界坦荡无私,所以仪态风度神清气爽;小人循人欲,贪私利,永不知足,所以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16段解: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世,堂堂正正,所以坦坦荡荡,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小人则与此相反。17句解:恕,是将心比心,不强加于人。孔子把“恕”看作可以奉行终生的准则。18段解:仁的核心是爱人,待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提炼主旨本文通过论述“行孝”“立德”,得出君子之道: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用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做人的正确方向。这些思想,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文章结构剖析1.名教点拨本文所选的九则论语,思想深刻,涉及行孝、立德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这些对我们影响很大,是现代人做人的准则。2. 结构图解 唯疾之忧敬而养之孝为人之本游必有方知年喜惧 德不孤:有道德的人就不孤单。 邻:亲近,做伴。喻:明白,懂得。戚戚:局促不安,忧愁。一言:一个字。 难点解析1、“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之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这类人的存在会让他周围的人看不清自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为政者,听信了花言巧语,就会腐化堕落,危害国家、百姓。2、“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一“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德不孤”是指有德之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他尽管会遭遇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有意志的话,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之人陪伴。3、 “义”与“利”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当与不当,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君子以义为道德自律,不义之物不取,不义之财不获,不义之名不居。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义和礼不同,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4、君子为什么会“坦荡荡”?小人为什么会“长戚戚”呢?君子以“义”行天下,乐天知命,俯仰无愧于天地,所以其心坦然。而小人追名逐利,私欲满腹,因此常会处心积虑,又常会患得患失,所以其心忧戚。5、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异同?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义务劳动”中的“义”都是这个含义。但是,因为“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共产主义”等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人们心中的“义”有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等。写作特色品评1、 言简意深,富于哲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是记言。其中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语言凝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2、 篇幅简短,语言精练。 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课文中所选的九则,第六则只有8个字,第九则稍长,也不到30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完整,这是因为语言非常精炼、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式化的语句,表达了精辟的认识和深刻的哲理。其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一直流传,很多成语至今仍很有生命力,对我们仍有大的启迪作用,熟练成诵,牢记在心,将是我们终身受益。课后习题解析一、“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思路方法:按照孔子的说法,只要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的需要是不够的,真正的孝顺还需要怀着对老人的尊敬之心,体贴关怀。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孝”排在“忠君”之前,可见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当今社会仍然需要。参考答案: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能及时行孝。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使远游和迟归的必然联系淡化了,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游子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正是因为太多的现代游子以“忙”为由,丢失了为人子女应有的孝心,使“意恐迟迟归”的双亲饱尝孤独寂寞。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二、孔子认为“恕“是值得人终生奉行的,并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解。与同学相处时,如何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路方法:围绕着“恕”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正意思来思考。参考答案:“恕”是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的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希望体会的也不要让别人体会到。与同学相处,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大家就会觉得你善解人意,就会有很好的同学关系。如:自己不希望被同学起外号,就不要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被同学揭短,就不要揭同学的短;自己不希望被同学孤立,就不要孤立同学等。与同学交往是如此,将来与众人交往亦如此。三、君子原指有官位者或权贵子弟。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是儒家的人格典型,指有理想、有原则、不断进德修业、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什么?还应有哪些发展?思路方法:首先应明确古代“君子”的真正含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再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赋予21世纪的“君子”以时代的新内涵。参考答案: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除此而外,还应赋予君子以时代的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机会、显现才能,但也要懂得纳悦自己。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