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945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语文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三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四、疏通文意:a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b全文讨论,理解文章大意c、背诵课文、自由竞背、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教师抽查背诵五、品味语言、探究文章内涵: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明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明确: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明确: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明确: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总分总 俯仰结合答谢中书书 多角度写景: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