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4课时)教案沪粤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918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4课时)教案沪粤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4课时)教案沪粤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4课时)教案沪粤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4课时)教案 (新版)沪粤版撰写人:_时 间:_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三、教具准备:学生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二)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1:图7-1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常用单位:兆欧(M),千欧(k)。1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三)1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2A”,其中50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4)元件符号: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4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 5小结。练习。五、教学后记:142 探究欧姆定律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教学目的: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验得出I与U的关系和I与R的关系。2、理解I、U、R的比例关系。三、教具准备: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开关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1)用同一个小灯泡分别用二节干电池和一节供电,为什么用二节时较亮?当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2)用同一节电池分别对2.5V和3.8V小灯泡供电,为什么2.5V小灯泡较亮,当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用实验来研究U、I、R的关系。(三)新课讲授。 1电路设计:(如右图)2.实验研究(学生实验)(1)R一定(R=10)I跟U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电压(V)123电流(A)0.10.20.3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U一定(U=2V),I跟R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电阻()51015电流(A)0.40.20.13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小结。4练习 (1)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电压增大到6V,那么它的电流为 ;如果要使电流为0.1A,那么电压为 。(2)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接上5的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6A,那么把电阻改为15,则通过的电流为 。5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142 探究欧姆定律二:欧姆定律一、教学目的: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运用欧姆定律计算进行的简单计算。三、教具准备: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表1: 表2:R()U(V)I(A)U(V)R()I(A)51.50.31.550.30.6104.50.1(二)引入新课: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三)新课讲授。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课本中例题 (使用小黑板) 要求: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12-13)。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介绍伏安法测电阻3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三、教具准备: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 已知电压和电流怎样求电阻呢?(二) 引入新课:给你一个电阻,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有多大呢?-答:实验测量。1 实验目的: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2 实验原理: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得R=U/I来测量。3 实验电路(让学生自己设计,如右图)4 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1个。5 实验步骤:启发:伏安法测电阻需测出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归纳:(1)测Rx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流I,(2)I用电流表测,U用电压表测(3)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用03V,电流表用00.6A量程。(4)闭合开关,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填入表中(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加在Rx两端的电压,再记下两组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6)利用公式:R=U/I求出RX的电阻,再取三次平均值注意: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电压时,要考虑电表的量程是否恰当。6 问题讨论:给你这个实验的器材中,如果没有电压表,但有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你有办法测出这个未阻值电阻是多大吗?如果没有电流表又怎办?7 小结五、教学后记: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