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4.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873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4撰写人:_时 间:_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两电极均冒气泡,且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种类数目为( ) A.1种B.2种C.3种D.4种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是( ) A.氧化物:H2O、O2、NO2B.单质:Ne、O3、C60C.纯净物:食用盐、蒸馏水、酒精D.混合物:大理石、石油、烧碱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甲试管中的电极相连的是电池的负极B.产生气体时,水槽中的液面会逐渐上升C.乙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若将试管换成量筒,则能直接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比5.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往往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含有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减小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6.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C.将长江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7.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B.C2H6OC.CuOD.KMnO48.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CO2C.KClD.NaOH9.(20xx广西)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COC.CH4D.H2SO4二、填空题(共4题;共15分)10.下列物质:液氧冰水空气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填数字序号,下同);含有氧分子的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 11.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属于化合物的有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属于单质的是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_. 12.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1)核潜艇舱室中氧气的来源主要靠电解水制得(原理如图)。试管_(填A或 B)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可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2)过氧化钠(NaO)可作为宇航员供氧剂。它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俗名为_。(3)海水的动植物能够生存是因为海水中含有(_)。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4)向包有超氧化钾(KO2)粉末的棉花上滴入少量的水,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已知:棉花滴水前无任何现象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解释呈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 。 13.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_(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共1题;共5分)1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出来的是_。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_,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_。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稀盐酸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5.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3)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4)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5)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 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3分)16.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正极的一端是_ (2)检验D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是_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CD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原因可能是_ (4)电解水实验说明了_ 17.水的组成揭秘: (1)【资料卡片】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即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_(写现象)。 (2)【定性实验】如图所示,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检验管a中产生的气体时,观察到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3)本实验中,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硫酸钠不发生反应。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测定其pH=7。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此时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填“酸”、“碱”或“中”)性。 (4)【交流反思】若取24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4g水,则电解后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 (5)本实验中,若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则电解后溶液的碱性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6)【定量实验】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含其中物质)的质量和U形管(含其中物质)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下列情况中,有可能造成测定值大于理论值的是_(填序号)。氧化铜未被完全还原;未连接装置B;装置C中U形管后未连接干燥管。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答】解: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气体体积之比为1:2;组成氢气的氢元素、氧气的氧元素都来自水,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根据水的化学式H2O,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H、O元素质量比=1:8,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B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故选B【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A、C、D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B、E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故选C【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类别,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则属于单质;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则属于化合物3.【答案】B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A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符合题意;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食用盐属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烧碱是氢氧化钠,属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按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元素种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甲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所连的是电池的负极,故正确;B、产生气体时,试管内的水逐渐排出,水槽中的液面会逐渐上升,故B正确;C、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乙试管内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正确;D、若将试管换成量筒,则能直接读出生成气体体积故D错误故选D【分析】可以根据电解水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 电解过程中,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A不符合题意;B. 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剂质量减少,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符合题意;C. 发生电解的物质是水,氢氧化钠质量不变。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D.纯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因此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介于1:81:16之间,且水的含量越多,氢氧化钠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越大,由于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水的含量减少了,因此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会随之增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在电解过程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浓度等于物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A错误;B、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将长江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C正确;D、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B、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分析;C、根据生活用水的净化方法分析;D、根据水天然循环的特征分析7.【答案】C 【解析】【解答】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BD因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A错,只有氧化铜符合氧化物的特征是氧化物故选C【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8.【答案】B 【解析】【解答】A.选项氧气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A不符合题意;B.选项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B符合题意;C.选项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D.选项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碱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一氧化碳是一种含有C和O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物质,则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甲烷中不含有氧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硫酸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二、填空题10.【答案】; 【解析】【解答】解: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分析】根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等;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1.【答案】(2)(3);(4)(5)(6)(8)(9)(10)(11);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7);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析】【解答】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通常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判断,抓住概念的要点12.【答案】B;氢、氧两种元素;纯碱;A 、C;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热,具备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试管B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过氧化钠(NaO)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3)海水的动植物能够生存是因为海水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即也可以说含有氧分子。(4)向包有超氧化钾(KO2)粉末的棉花上滴入少量的水,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原因是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热,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具备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答案】对 【解析】【解答】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所以上述说法正确故答为:对【分析】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三、综合题14.【答案】(1)磷矿粉(2)碳酸氢铵(3)氯化铵;碱;A 【解析】【解答】利用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解决此题,主要利用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等知识解决。解:(1)、加入盐酸会放出二氧化碳这是碳酸根的特点,因此此化肥中一定含有碳酸根,四种化肥中只有碳酸氢铵含有碳酸根;(2)、剩余的三种化肥中氯化铵是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硫酸钾不行,因此使用氯化铵时应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采用其他方式对氯化铵及硫酸钾鉴别时可从硫酸钾中的硫酸根入手,加入钡盐能生成白色沉淀的即是硫酸钾。故选A。故答案为:磷矿粉;碳酸氢铵;氯化铵;碱;A。【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分类和鉴别,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四、解答题15.【答案】解:(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3)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5)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3)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5)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分析】根据自然界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单质、化合物、纯净物的定义进行解答五、实验探究题16.【答案】(1)氧气(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2:1;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4)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解答】解:(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故填:氧气;(2)试管D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由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可知,C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D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为氢气难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比氢气溶解的更多一点,所以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故填:2:1;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4)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则说明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正氧负氢”来分析;(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3)根据“氢二氧一”以及气体的溶解性来分析;(4)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17.【答案】(1)小水滴(2)木条燃烧更旺;氢、氧元素(3)酸(4)2.4%(5)增强(6)DBAC; 【解析】【解答】解:【资料卡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故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小水滴;【定性实验】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检验管a中产生的气体时,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交流反思】(4)电解时正极放出的是O2 , 那么OH-被消耗,有多余H+ , 因此正极pH值小于7,此时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呈酸性;(5)电解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故若取24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4g水,则电解后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4%;(6)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溶质质量不变,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溶液质量减少,相当于对溶液进行浓缩。故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定量实验】由于要进一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则通入玻璃管内的氢气必须是干燥的且不能受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故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DBAC;由可知,有可能造成测定值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通入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湿润的或者是受到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故下列情况中,有可能造成测定值大于理论值的是。故答案为:小水滴、木条燃烧更旺、氢氧元素、酸、2.4%、增强、DBAC、。【分析】水电解正氧负氢,体积比1:2;质量比8:1。电解时不管加任何物质,都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因为纯净的水导电性比较弱。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