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866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课时安排】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续),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3、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由五段组成,是按照声音的“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了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来安排的。通过四个活动以及讨论、看图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2、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板书: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看谁的效果最好。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然后,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提问:通过实验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4,让学生归纳:板书: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3、把声音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5,让学生归纳板书:3.示波器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4、声音的传播条件.活动2: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不相同,空气的效果最差,木杆的效果最好).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演示实验2:参照课本图27,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提问:真空能传声吗?演示实验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问:抽气机一直在抽走罩内的空气,当罩内空气抽完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个现象表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的故事”教师提问:请你猜想一下,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与同学们交流并讨论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板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5、声音的传播有多快请同学们阅读P27内容(结合观察图2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思考题: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否计算出:听见枪响计时会慢多少?板书: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2)V固V液V气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指导学生结合图211,阅读课文P28的内容,说说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并写在方框中。板书: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四、巩固练习完成P29的“自我评价与作业”的No.1.2.3.4.5.6.五、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会调节弦乐器的音调。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和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调,知道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重点、难点】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板书: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二) 新课教学一、声音的高低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2、活动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的含义。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归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二、用波形比较频率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进一步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2、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xx0HZ。3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三、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活动2: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1、按照课本图2-20组装仪器 2、提问:如何调节弦的张紧程度?如何调节弦的长短? 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并完成填空。 5.思考:课本32页的问题四、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五、巩固练习1、课文P34的“自我评价与作业”;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了解乐音的三要素。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乐音,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并能用这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引入新课:我们还可以用响度和音色来区分声音的不同 二、新课教学(一)、 声音的强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3.教师讲解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可结合课文P35图2-27的用波形比较振幅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4、通过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论。并完成P35的文中填空。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5、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6、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6,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7、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二)、声音的品质活动3: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1、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2、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7,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三)、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四)巩固练习“自我评价与作业”;【反思】本节的教学主要是乐音的三要素,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基本上都知道三要素是什么及其影响因素。但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例如,敲击瓷器辨别好坏,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和音色都不同,有的资料上说是利用音调,有的资料上说是利用音色,我认为这里主要是利用音色来判别,因为好的与坏的,其自身结构发生了变化。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与建筑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通过阅读和查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感兴趣,有自豪感;能查找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声音与建筑、音乐、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为四部分,本节教学方式主要以阅读讨论和讲解相结合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一些应用;2、知道噪声的防治途径。【教学用具】立体声录音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实验、讲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它的一些特性。当人们掌握了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板书:2.3让声音为人类服务二、新课教学(一)声音与建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声音与建筑的关系,知道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它们都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二)声音与音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2、对声音的研究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3、结合P41的图237,知道“双耳效应”的作用及“立体声”的形成。(三)听不见的声音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超声和次声。它们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四)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噪声的概念、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及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四、巩固练习:当堂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和作业。五、反思: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信息。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