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618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撰写人:_时 间:_课 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 具:多媒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教学 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思考:当时的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好奇?那时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过渡:从西方引进的新奇的东西正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第一环节 交通通信之变 第一幕(清末民初)小明:妈妈,外公来电报啦!小明妈(看完电报):外公过几天要来上海看望咱们啦!小明:从昆明到上海那么远的路,那得花多少时间呀?小明妈:现在交通便利,外公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教师引导:这一天,小明家收到了一份电报,于是小明和妈妈展开了一段对话。请同学们从对话中找出当时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学生回答:电报 火车 轮船教师提问: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火车轮船,外公来上海得坐什么车?走什么路?花多少时间?学生讨论:马车、轿子、黄包车、木船教师讲述:总之,在那个古老年代,人们陆则骑马坐轿,水则乘舟,属于典型的慢节奏。外公从昆明到上海既要走旱路,又要走水路,把当时所有的交通工具试了个遍才到上海,仅在路上花费了近半年时间,再加上回程,这一往一返,一春一秋,一年时间搭进去了!当我们在使用这些慢节奏的交通工具时,西方已经响起了火车、轮船的轰鸣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以蒸汽为动力,马力大,速度快,不久传入中国。课件出示图片:早期的火车头、明轮(感受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方便快捷)教师过渡: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近代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然我们不用出门也可以与远方的亲友联系,像外公不用出门,用电报传达他要来上海的信息。教师提问:如果没有电报,外公如何与小明一家联系?古时候,我们的先民用哪些方式传递信息?学生回答:飞鸽传书 点烽火 驿站教师引导:电报的诞生克服了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的局限性,开创了用电来传递信息的时代,从此不管相隔多远,联系都不成问题。教师过渡:外公凭借便捷的交通工具、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终于到达目的地上海。在上海,他同样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大开眼界!第二幕(清末民初)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扬子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很多字小明不识,外公让小明查字典。教师引导:大家来找茬:在外公接触的新事物中,有些是不符合当时时代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学生回答:数码相机 声音 扬子晚报第二环节 文化生活之变课件出示图片:我家的老照片;历史老照片学生活动:从黑白照片中追忆童年; 边浏览图片边回忆历史事件教师过渡 照相将历史定格在瞬间,而能够完整记录历史活动的则是电影。教师讲述:今年恰逢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电影得到了长足发展。最初的电影则是黑白的,无声的。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我国进行了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评选,而入选的就有一位江阴人上官云珠。中国电影协会主席评价说:“上官云珠是长泾的骄傲,是江阴的骄傲,更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教师过渡: 欣赏电影时你会发现,电影题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带有艺术色彩,而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则是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教师提问: 近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哪份报纸?学生回答:申报教师提问:展示申报,从申报上可以看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广告 新闻 评论教师提问:对于广告,我们书上的男孩、女孩展开了一场争论!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广告可以夸张,但要忠于事实教师过渡:看报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同学们通常会怎么办?学生回答:查字典教师讲述:同学们最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它是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其传统特色就是编工具书。教师过渡:外公在上海看到的这些新事物,像照相、电影刚出现时属高雅艺术,西方人看电影穿的可讲究可正式,戴礼帽穿礼服去欣赏这种高雅艺术,中国人渐渐觉得穿长袍马褂去影院不合时宜了,也得赶上潮流,于是在社会习俗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第三环节 社会习俗之变展示相关图片:思考:有哪些变化?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教师:说说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过渡:以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虽然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但不管怎样,西方文明的传入才使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可是有人却说:“西方文明是随着列强的枪炮一起进入中国的,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你认为这种代价的付出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火车、轮船、电报、电影的传入实际上传播的是科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首先必须发展科技!板书设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检测题目:完成助学中练习教学反思历史是有趣的,但是历史教材本身作为教育的载体是枯燥的。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感知历史发展到感悟历史,实现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炼。本课在流程设计中,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资料,图片创设情境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条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学生的回答点评是否少了点;话语权交给学生能否再多一点;课件在制作精细和完备一些;在教学中对时间的分配上等。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