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沪粤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441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沪粤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沪粤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沪粤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 沪粤版撰写人:_时 间:_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机械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和测算。“做功”是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但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有着不同的含义。机械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概念,是前面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的延伸,又是进一步学习功率、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基础。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用图13-1,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物理学中的“做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是不同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活动1”让学生找出两次做功的共同点,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通过“活动2”让学生运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加深对机械功概念的理解;最后教材在此基础上顺次介绍机械功的公式、单位,通过“活动3”和例题让学生经历并学会正确的测算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定性到定量,并逐步形成概念。和旧教材相比,该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机械功的定义,而是设计了“找找共同点”这样的一个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经历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讨论,逐步建立功的概念。关于功的计算(“活动3”),教材也不是直接讲解,而是给出了一种常见的错误,通过学生的辩析、讨论、纠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本节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贯穿全章,功的计算在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所以让学生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用了力却没有做功”感到困惑,所以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教学建议可以利用教材图13-1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入课题,使学生心生疑问:为什么“大汗淋漓”却没有做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引入课题:(1)讲故事: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学习好,而且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大华同学百思不得其解。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叫做功?(2)小游戏:在两块同样大小、一定厚度的木板上,各钉五枚铁钉,其中一块板上钉得浅些,另一块板上钉得很深,再准备两把老虎钳。请两位男同学用老虎钳拔钉子,个子小的同学拔钉得浅的钉子,个子大的同学拔钉得深的钉子。结果,小个子同学先将钉子拔完,大个子同学甚至一只钉子也没拔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人都用力拔钉子,消耗了体力,付出了劳动。小个子同学将钉子全部拔出来了,这是劳而有功,在物理学里我们称他做了功;大个子同学没有将钉子拔动,这是劳而无功,在物理学中我们称他没有做功。究竟什么叫功?怎样才算做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怎样才叫“做功”活动1 找找共同点“活动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种情况做功时的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教材这样安排,一是为了避免抽象的说教,而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二是渗透了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一般只注意到“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而忽视“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在力的方向上”这一特点,建议老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答: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4)综上所述,怎样才叫做功?(答:物体受到力,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得出机械功的初步定义后,学生即可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13-1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让学生明确:“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象,所以建立功的概念,只让学生观察活动1中的两幅图是不够的,为此教材又安排了“活动2”。活动2 力对物体做了功吗“活动2”的目的是将“功”的概念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的过程中,小鸟对虫子施加了力(方向向上),虫子从地里被叼出来的距离和该力的作用方向一致,所以,小鸟对虫子做了功;(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人对油桶持续用力,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油桶在上升的过程中沿斜面移动的距离和该力的作用方向一致,因此,人对油桶做了功;(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尽管运动员对杠铃始终施加力,但由于杠铃没有移动距离,因此,运动员对杠铃施加的力没有做功。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更多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如能播放一些生活实际场景的录像片,效果更好),以下例子可供参考:(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答:木块受到手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力对木块都没有做功,因为虽然有力作用在木块上,但木块并没有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答:拉力对小车做了功,重力对小车没做功。因为小车受到了水平向前的拉力,又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拉力对小车做了功。而重力在竖直方向,小车的移动是水平方向的,不是在重力方向上移动的,所以重力对小车没做功。)(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答:不再对小车做功,因为此时小车虽然依靠惯性向前运动,它在水平方向上已不再受到拉力的作用,所以工人对小车不再做功。)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怎样测算功关于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既然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因此,“功的大小”就由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决定,由此引出功的计算公式,并介绍功的单位。也可板画图13-1,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下面的问题,讨论总结功的计算公式: 图13-1(1)如图13-1所示,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F,使小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拉力对木块做功了吗?(2)假设在甲这种情况下,木块受到的拉力为1N,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木块做了1份功;那么,在乙、丙两种情况下,拉力F2分别做了多少份功?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小车受到的拉力小车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1Ns1份功2Ns2N2s(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距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答: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4)如果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用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则功的大小可表示为W=Fs。关于功的单位焦(J),要让学生弄清其来历,并尝试解释1J的物理含义(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按教材图13-5所示的方法把两个鸡蛋(或两个钩码)匀速举高1m,计算做的功,让学生对1焦耳功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还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焦耳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和事迹,组织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活动3 怎样正确地测算功“活动3”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讨论,学生会发现:(1)20xxN的重力并没有对车子作功。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车子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2)要计算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就要用拉力的大小乘以车子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已知车子沿拉力的水平方向前进了5m,所以还需要知道拉力的大小。“例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公式计算功。该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确:利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力F和移动的距离s要对应,即距离s必须是沿着力F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机械功原理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学生在八年级已学过简单机械,这里可适当结合滑轮或杠杆,说明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让学生对机械功原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图13-2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图13-22. 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5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A3000J B500JC150J D0J3.一位同学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m,该同学登楼做的功最接近( )A.15000J B.1500JC.150J D.15J4. 如图13-3所示,有一重为10 N的物体,沿着长为2 m,高为1 m的光滑斜面自顶端滑下,重力做的功为 J。5. 兰倩同学用5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100N 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则她对箱子做的功是 J,重力对箱子的做的功是 J。6. 用拖拉机耕田,如果牵引力是28000N,拖拉机水平行驶了3km,那么它共做了多少功?7.若质量是60kg的人骑重40kg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取g=10N/kg,求:行驶10min,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参考答案1.C 2.D 3. B 4. 10 5.5000 0 6. WFs 28000N3000m 8.4107J 7.电动自行车在10min内移动的距离:s=vt=6m/s600s=3600m,人和电动自行车的总重:G=mg=(40kg+60kg)10Nkg=1000N,电动自行车的牵引力:F=0.02G=0.021000N =20N,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W=Fs=20N3600m=7.2104J。“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1妇女做的功多。妇女对童车施加了推力,并使童车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她对童车做了功;而男人虽然对汽车施加了很大的力,但汽车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他对汽车没有做功。 2矿石的重量:G=mg=3.0103kg9.8N/kg=2.94104N,矿井的深度:h=150m 3F=500N 4.可获得以下信息:乘车地所在城市、发票编号、乘车时间、乘车里程、单价、车号等。W=Fs=3103N1520m=4.56106J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