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440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政治上册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二、新课导入歌曲中国话全世界掀起汉语热问题:提起中华文化,除了屏幕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三、教学过程1、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京剧。、编钟。、粽子。、丽江纳西族文化。(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称谓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思想家孔子整编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典籍科技工艺(3)中华文化的构成 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如:A、吃一堑 长一智 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2、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苏武牧羊爱国主义 徙木为信诚实守信负荆请罪宽以待人 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表现内容奉献精神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爱国情操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崇高志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昂扬锐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广阔胸襟厚德载物、道济天下英雄气概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美德连线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 E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D )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注重道德内省 ( A )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C )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不求富贵)捍卫道德尊严( B )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F )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之用,和为贵)(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南京路上好八连四、板书设计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中华文化的构成4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中华美德的内容(表现)2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五、小结学生总结,教师修正六、作业 本课同步训练七、导学后记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