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224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新人教版内容标准: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预习指导: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一下知识点:(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时间、内容=和作用。(2)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加盟国。(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措施、时间、结果。(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及评价。【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 时期。2、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时间: 年 实施者: 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2)内容:允许 并存,大力发展 。(3)作用:促进了 的恢复和发展。4、苏联的成立(1)时间: 底, 成立,简称 。(2)构成:当时有 、外高加索联邦、 和 。(3)扩大:后来有 个加盟共和国。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工业化:(1)领导人: (2)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 ,重点发展 。(3)成绩:苏联由传统的 变成强盛的 。农业集体化:到 年,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1)基础:全国基本实现了 和 。(2)形成背景:外有 包围,国内 相对落后。(2)形成标志:1936年 的制定。(3)特征: (4)重点发展的行业: (6)评价:积极方面: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 消极方面:第一,优先发展 ,使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 体制下,片面强调 和 ,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 的利益;第四,经济发展 , 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7)后果: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巩固练习】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二月革命 实施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B. C. D. 3、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4年,一位旅居海外的俄罗斯人收到一封仍居住在祖国父母的信,告知列宁逝世的消息。这封信的寄信栏地址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苏联的成立 B.“一五、二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新宪法的颁布6、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极度重视,就是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观点的是( ) A、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 C、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 D、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要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1)“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2)“新经济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5)有人说该模式一无是处,你认为呢?为什么?它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启示?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