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鲁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150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鲁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鲁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鲁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两首教案 鲁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诗两首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精选了两首有关战争的诗歌。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揭示了不抵抗的后果,字字如鼓,催人奋进。胡昭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战士和女性救护人员的形象,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教学时间:一课时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教学难点: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领会、点拨相结合。教学时间:半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二、朗读练习: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明确: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三、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四、内容探讨:1、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明确:设问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明确: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3、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明确: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4、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明确: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5、“看,这是奴隶!”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 明确: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气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6、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为什么?明确: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的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7、诗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在面临杀戮和侵略时,人们别无选择,只有拿起武器来抗争! 五、小结: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醒我们,催人进取!六、板书设计: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一(第1句):提出“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一令人警醒的问题。二(第2句)写如果我们不反抗,敌人就会把我们凶残的杀戮。三(35句)写敌人还会鄙视不反抗而遭杀害的同胞的尸骨,在人格上加以践踏。军帽底下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含。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间:半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导入: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三、理清写作思路:由救护人员的眼睛到妹妹、妈妈的眼睛,从前线到后方,从朝鲜战场到整个祖国,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到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切期待,联系紧密,构思精巧。四、内容研讨: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明确: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诗歌刻画了战士和战地救护人员的光辉形象。战地救护人员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可敬的勇敢中蕴涵着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对前线战士无限的关爱一览无余;诗中的“我”是一个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战士形象。3、诗人为什么会不由地想到妹妹的眼睛和妈妈的眼睛?明确:诗人幼年丧父,家乡解放不久又失去了母亲,成了孤儿。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他从未得到的手足之情和过早失去的母爱是十分渴望的,这也许是诗人不自觉地写到妹妹和妈妈眼睛的一个内在原因。自然,诗人有权利向往那些从未得到的和过早失去的一切,更有权利捍卫全国人民已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一切。4、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五、配乐朗读课文,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一节,赏析诗歌。六、小结:这首诗着重展示了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叙事在前,是基础;抒情在后,是在叙事基础上的发展和升华。七、板书设计:军帽底下的眼睛 胡昭 第一层:所见:救护人员和伤员坚毅的眼睛。 第二层:联想:妹妹和妈妈的眼睛。 行动:杀敌。 勇敢战斗 第三层:决心和意志:保卫人民和和祖国的眼睛。八、作业:A、课外收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选择其中一首朗读并点评。B、做本课伴你学。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