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138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说理方式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为学习写作议论文打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新奇的感觉,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是写作的良好基础。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大多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还不习惯对事物作理性的分析,常常无法领悟事物深层蕴含的道理。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为作文辅导课。初中学生开始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语文课程标准)。写好议论文的基础是能够观察体验生活,深入地思考生活,形成独立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因此,本课设计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怎样去感悟生活,同时,了解表达观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写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事儿。有的同学最怕写作文,其实写作文就跟说话是一样的。我们在生活中碰上一些事情,把它转告给别人,这就是记叙文;有时候还要告诉别人某个道理,或者要说服别人怎样做,这就是议论文了。告诉别人道理,并不一定采用某一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把道理讲清楚,让别人能够理解,能够接受,就是成功的。二、复习本单元课文,理解说理方式的多样性。我们学过的第六单元的课文,有的重点在写人,有的重点在记事,也有的直接地说理,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说理,只是说理的方式有不同。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各篇课文的说理方式有什么样的不同。明确:愚公移山是寓言,讲述愚公带领全家挖山不止的故事,让我们在读了故事后,从中领会其中的道理。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也基本如此。老翁捕虎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在叙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作者的评论阐明道理。叙事为主,议论画龙点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篇以说理为主,虽然也提到了些事例,但这些事例只是为了证明道理正确的依据。可见,在生活中,在写作时,说理的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我们同学说话、写文章也是如此,只要能把道理说清楚,能够让对方接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三、走进生活,学习怎样体悟生活中的道理。(一)交流在生活中感悟到的道理。道理总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你在生活中也感悟过什么道理吗?把它说出来,与同学交流。要求简单叙述事件经过,并讲出其中蕴含的道理。目的在引导学生认识说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二)学习怎样从生活中感悟道理。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但是有的人感悟比较深,说起来滔滔不绝;有的人却总觉得生活平平淡淡,无话可说。原因在哪里呢?请大家思考。先请大家阅读下面一篇短文,说说作者感受到什么道理,是怎样感受到的。投影出示例文红毛衣白头发(见附录)。同学们讨论文章的作者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请同学们分析这篇文章,并结合自己刚才叙说的从生活中感悟到的道理,讨论怎么样才能体悟到生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并适当加以引导补充:1、要认真观察生活。要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观察生活中的特殊之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触动,才有可能认识生活。例文中的作者如果没有仔细观察,那根细细的白发是不可能被发现的,也就不可能由此领悟道理了。认真观察生活,并不一定指什么重大事件,生活中的一件细微小事,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次浅浅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一处细小的风景,都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感受,引发人的思考,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2、用心去感受生活。这是最重要的,多情才能深入地感受事物。只有把外物和人的内在感情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思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例文的作者观察到了一根白发,但是如果他不是对母爱有着深深的体会,不是充满感激之情去感受,是不可能体会到其中深切的母爱的。感受生活,重在体验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写作就要抒发这种独特感受。3、由表及里地思考。要有意识地思考生活现象和客观事物中蕴含的道理,要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综合,把主观的感受上升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例文的作者正是在深入的思考下,得出了“爱也许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但它赋予的重量却是一样的”的道理。四、复习课文,讨论怎样阐明道理。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讨论如何阐明道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明确:1、自己要先明确要告诉别人的道理是什么。2、所写的文字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要根据阐明道理的需要决定写什么,不写什么,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3、可以有不同的说理方式。五、写作训练。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选取一件具体的事情,讲述一个道理,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题目。字数不少于500字。 附录:红头发白头发 真爱不是大肆宣扬的告白,而是默默无闻,心甘情愿的奉献。题记天气越来越冷,翻翻衣柜,我的毛衣已是小得不好再穿了,心中禁不住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与失落。晚自修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发抖。回到家,妈妈见我冻得发紫的脸显得有些愧疚不安。我没有任何抱怨,因为妈妈一直都在为我操劳,况且她最近的身体也不好。妈妈从衣橱里翻出毛线准备为我编织一件毛衣。台灯下,我作业,妈妈打着毛衣。我能清晰地听到妈妈织毛衣的那种节奏。我沉醉在幸福之中。就这样连续坚持了几个晚上。中午回家吃饭,妈妈说毛衣织好了,让我试穿。我迫不及待地套上毛衣,抚摸着那有规律的花纹和可爱的图案。突然一个亮得耀眼的东西闯入了我的视线。我轻轻地想把它抽出来,它被毛线紧紧地扣住了。我脱下毛衣,才发现那竟是一根白头发,而且牢牢地和毛线织在一起。妈妈竟然有白头发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小心将那根头发插入另外几个线的结扣里,我想就让这种幸福陪伴我度过每一个严寒的冬季。我拭干泪,把毛衣叠好,让那根白色的头发在红色的毛线里,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猛然发现我竟从来没有这样虔诚地对待妈妈给我的任何一样东西。爱也许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但它赋予的重量却是一样的;爱也许有许多种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它的感觉都是温馨厚重的。(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6期,作者:丁易琴) 综合实践之一“追星”社会调查活动目标: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与语文的密切关系,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性。2、通过活动,正确地认识“追星”现象,树立正确的名人观。3、初步学习了解调查、统计、分析、查找资料、筛选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学情分析:“追星”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多数学生在“追星”过程中是“跟着感觉走”,对什么是明星、应该崇拜什么样的明星、应该怎样崇拜明星等问题都没有深入思考过。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有一定的调查、分析能力,“追星”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他们应该会感兴趣,因此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后,会有兴趣和能力去完成这个课题。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设计即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思考生活,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时间:本教学内容被安排在课本的末尾,但由于本次活动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议要提早作准备,提早布置,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建议本活动安排在元旦之前,要充分利用元旦期间让学生开展活动,整个活动时间约一个月。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布置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么样做”。“我要做什么”调查的内容:1、在中小学生中,“追星族”的比例有多少?大家崇拜的有哪几类的明星?各占的比例是多少?2、“追星”的原因是什么?“追星”的利与弊有哪些?3、明星成名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明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名誉?“我应该怎么样做”调查的方法:1、选定一定的对象作为调查范围,在选定对象时要注意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数量。2、设计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可以对身边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资料,也可以查寻其他资料。问卷调查要设计好调查表格,合理确定调查的项目。3、设计统计分析的方法。4、设计成果展示的方式。成果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心得体会,也可以在调查基础上编写寓言,编排小品、短剧等。(二)学生分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帮助协调。每个活动小组以四至六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少可能任务过重,结果学生或完不成任务,或敷衍了事,人数太多则可能导致有些人依赖别人,滥竽充数。在小组中每个学生负责哪部分的任务,要十分明确,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三)教给方法。教师在布置活动时要教给学生调查研究、上网查询、利用图书资料的方法,教给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下载资料、制作表格和幻灯片的方法。(四)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意义或价值、调查的对象与内容、研究的程序与时间安排、预期的成果与成果表现方式、小组成员分工、存在的困难与求助的对象等。二、学生活动阶段。(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搜集各类数据。时间约10天。(二)学生活动小组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开展讨论,去伪存真,得出结论。时间约10天。(三)学生合作设计成果展示方式。成果展示方式可以先提出方案,与指导教师商量后再实施。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具备的才能加以指导,既要防止千篇一律,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发扬个性。时间约10天。教师在学生活动全过程中要加以指导。三、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一)地点:建议在多媒体教室,具备投影、音响设备,且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开展小型的表演。(二)准备的材料:电脑、背景资料片、实物投影仪、表演应有的道具等。(三)课时:以2节课为宜,既让多数小组有汇报的机会,又不至于过于冗长让人厌烦。(四)确定主持人、汇报次序,撰写节目串词等。(五)学生交流调查成果。调查成果展示可以是直接展示调查的结论,也可以叙述调查的方法途径,也可以述说调查的感受心得,更提倡运用说故事、讲寓言、演小品、说相声、编快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四、总结提高阶段。(一)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内容应包括学生的选题、方法的确定、成果的正误、表达方式的高低、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否、存在的不足等。(二)学生的自评、互评。评议的内容应包括按分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活动中个人按分工所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成果展示期间个人承担的任务和完成的质量,还应该包括参加活动中的态度、合作的程度等。评议的方式应包括自评和互评。 综合实践之二学习对偶知识,学写对联活动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对偶的修辞方法,加深对汉语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情分析:对偶是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对联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接触较多,但是真正深入地了解它,掌握它们,却还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能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习惯也还不够自觉。设计理念:“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本课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趣谈语言“仪仗队”课文,理解什么是对偶,对偶的特点等知识。2、每人课外收集对联10对。收集的对联中应该包括春联和各种的行业联。3、了解春联产生的情况。活动过程:一、导入示例。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学是一座万紫千红的大花园,对联则是其中一枝最富特色的奇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花园,去领略这里满园的春色,采摘最美的花朵。二、学生展示收集的对联,总结对偶的特点。(一)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对联,每个学习小组推选12副最优秀的对联写到黑板上或通过实物投影仪、输入电脑展示出来。(二)对照课文,总结对偶的特点。明确:字数相等,结构类似,词性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平仄相对。从内容上分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以上内容可以结合课文讲解总结。在归纳对偶的特点和分类后,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对联加以分类,加深对三种类别对偶的理解。补充:正对:腊梅香千里,东风暖万家。 四面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反对: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串对: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不经几番磨练,怎成一段锋芒。三、了解对联产生的故事。(一)教师导入:对偶的方法,几乎在汉语产生时就随之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对偶的诗句,例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斯干)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后代的诗文中,对偶的句子更是层出不穷,触目皆是。但是把对偶的句子写成对联贴到门上,则是后来的事。同学们谁能说说对联最早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吗?(二)学生讲述对联产生的故事。(三)补充参考资料:对联的产生 ,应该远溯到桃符。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上古时候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能捉鬼,兄弟二人居住在一棵大桃树下。后来人们就在除夕扎桃人,执绳索,并在门上画虎,借以吓鬼压邪。为简便起见,又用桃符(在桃木板上画符)来代替桃人。这种风俗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后来又以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或其他简单的吉祥语句代替桃符,每年更换一次。正式的春联可以确考又保存下来的是五代时期后蜀孟昶写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四、竞赛游戏分组连对子。出示连对子的题目,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竞赛。题目分为必答题和竞选题。(一)找出与例句对偶最工整的句子1、例句:科学能致富( )A勤学成栋梁 B勤劳可兴家 C大地展宏图2、例句:扫千年旧习( )A长创造才能 B立宏图大志 C树一代新风3、例句:处处春光好( )A人人建家园 B家家气象新 C业业换新颜4、例句:风暖日华丽( )A、气澄天清高 B、乾坤福气临 C、风云浩荡春参考答案:1B,2C,3B,4A。(二)找出下列对联最适于使用的地方。1、五味烹调香千里,三餐饭美乐万家。2、变废为宝两全其美,综合利用相得益彰。3、流水高山会心不远,阳春白雪和曲其谁。4、术业宜待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5、对面得来毫末生意,从头做起顶上功夫。6、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7、千里路朝发夕至,两地货南流北通。8、妙灸神针解内外困苦,琴心剑胆保人民健康。参考答案:1、饭店 2、废品收购店、污水处理厂 3、乐器店 4、学校或教室 5、理发店 6、书店、图书馆 7、车站、码头 8、医院(三)分组比赛对对子。为下面的对联上联对出下联:1、一代园丁乐, 。2、祖国江山好, 。3、爆竹声声脆, 。4、春晖盈大地, 。5、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6、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参考答案:1、九州桃李荣。2、大地气象新。3、祖国日日兴。4、正气满乾坤。5、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6、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五、妙联欣赏。(一)周恩来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赏析:这是周恩来青年时期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写如何交友共事,体现了周恩来做人的原则。“肝胆”被看作是人的灵魂、良知和内在品性。与这样的人共事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耳濡目染,终生受益。上联体现了青年周恩来在交友中所持的慎重态度和对“真友”以“肝胆”相许的高尚品格,他一生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并证明了这一诺言,为后人交友处世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下联说的是怎样读书求知。周恩来针对旧时读书人不重实践的通病,大胆提出“从无字处读书”的主张,强调社会大课堂的重要。全联对仗工稳、严格,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底。(二)陶澍题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赏析:上联写得月楼之高。楼之高,高得只能让云飞过。联中“任”字用得很好,不仅将得月楼写活了,而且灌注着作者微妙的审美体验。得月楼一任白云飘过,看起来是无心,但在这无心之中,高楼与白云彼此才获得飘逸悠闲的神采。物我相忘又不相忘,让人体味无穷。下联一转,把人们的视线拉到最低处,“池小能将月送来”,真是别开生面。小池嵌着明月,是构图美;水中之月,是朦胧美。无风之时,池中是璧玉;风起水皱,池中满是散金碎银。登楼时仰观俯视,流连忘返,令人叫绝。(三)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赏析:这副对联借用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真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蒲松龄虽然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坚信有志者事竞成,他发扬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精神,下决心一干到底,义无反顾,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灭吴,报仇雪耻一样,他写成了不朽巨著聊斋志异。今天,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已经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了。(注:妙联赏析内容摘自山西古籍出版社楹联精华。)六、教师总结。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形式和广博的内容受到人们的喜爱。著名作家丁玲曾说:“美的语言从哪里来?是从生活中来,从传统的民族遗产中来,但要有一颗美丽的心去体会,去容纳,去融合,去创造,去运用,望有心人努力去求之。”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汉语的美,学习优美的汉语,运用和创造优美的汉语。七、课外作业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撰写2副春联。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