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医学PPT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08093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内胆管细胞癌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内胆管细胞癌,病史简介,患者 男 72岁 入院时间2015年1月6日主诉:右上腹痛半年余主要阳性体征:肝缘位于右肋下4横指门诊彩超: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灶,辅助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6.1*109/L,中性 77%,血红蛋白122g/L生化 碱性磷酸酶 187.5U/L,白蛋白31.8g/L r-谷氨酰转肽酶 210.7U/L肿瘤标记物 甲胎蛋白6.5ng/ml CEA100ng/ml,CA19-9 265u/ml,诊断: 原发性肝癌? 肝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定义,肝内胆管细胞癌指发生在包括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的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约占胆管细胞癌的10%。在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占5%,胆管细胞癌是指发生于肝内胆管(即左、右肝管第1级肝内分支以上)的癌肿,属原发性肝癌的一种 ,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末梢型胆管癌(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的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是指肝细胞表达了癌基因,由正常的肝细胞变成了癌细胞,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相关因素包括:囊性胆管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慢性寄生虫感染、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能与胆管的慢性炎症有关 与肝细胞癌不同:多无乙肝病史,HBsAg 阳性率低,肝功较好,不合并肝硬化,病理特点,目前根据日本肝癌研究会(the Liver cancer study group Of Japan)分类,依据肿瘤大体表现可分为三型: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型。其中肿块型最多见,管内型外科手术切除后预后好于其他类型,病理特点,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常较大,直径520cm,质地较硬,坏死、出血范围小且少见,囊性变罕见,可有卫星灶 这些表现与典型的肝细胞癌的大体表现(质地较软,中心常伴坏死、出血及囊性变等)有所不同 组织学上,ICC为具有丰富纤维基质的未分化或分化很差的腺癌,与其他腺癌(如大肠癌肝转移、胆管硬化型肝癌)鉴别较为困难,临床表现,ICC多发生于6070岁,小于40岁发病者罕见,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无明显优势 早期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不适、疲劳、消化不良等非特异症状,晚期可出现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 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感染时,常有腹痛、发热和黄疸,检查发现肝脏肿大、上腹部肿块等 血行转移较少而淋巴道转移多见,辅助检查,生化检查肿瘤标记物B超 CTMRI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穿刺活检,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AKP) 和谷丙转氨酶(AST) 轻度升高, 肿瘤晚期可出现胆汁淤积的特征(如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增高) ,但均无特异性,对诊断的帮助不大 可有中度贫血、白细胞升高,肿瘤标记物,尚未发现一种特异性很高的肿瘤标志物: 血清AFP 值常为阴性 CEA升高较常见,可占46.2 % 血清CA199升高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当CA199 100/ ml (正常值100ng/ml,CA19-9 265u/ml,磁共振:考虑肝脏多发肿瘤性病变,来源于胆管可能,诊断: 胆管细胞癌,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如下的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其治疗与肝细胞肝癌不同: (1) 胆管细胞癌属于少血供的肿瘤, 因此, 通过肝动脉栓塞, 往往不能起到阻滞肿瘤的血供, 介入治疗效果差 (2) 胆管细胞癌易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特别是肝门区的淋巴结转移, 因此, 外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淋巴清扫。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手术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3) 胆管呈树枝状多级分支结构, 胆管细胞癌可以沿胆管蔓延, 故切缘阳性率高(4) 肝内胆管细胞癌只有到肿瘤足够大时, 才出现腹痛、腹胀和消化不良症状, 此时患者就医时往往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 肝门区肿瘤患者常会出现黄胆就诊, 肿瘤尽管不大, 但因周围存有大的血管, 手术难度大, 没有足够的切缘, 容易复发(5) 胆管细胞癌属于腺癌, 对放疗相对不敏感, 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单纯放疗只能起到姑息效果,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尽管手术切除率不高,仍应争取根治性肝切除,提高长期生存率 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肝叶段(半肝) 切除、胆肠吻合和Whipple 等术式 此外因本病常经淋巴向外扩散,术中要仔细清扫十二指肠韧带内的纤维结缔组织,手术治疗,Chu报道显示ICC经保守治疗和肝叶切除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1.8个月和12.2个月,似乎意味着手术切除病灶的预后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案。Jarnagin等报道,对于肝内胆管癌,肝叶切除手术是最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案。在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三年生存率为40-60%。五年生存率在20-40%之间,手术死亡率约10% 适用于该肿瘤的肝叶切除必须完全做到切缘无残留,无转移,无播散,无广泛的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韩国park等临床研究了155 例不能手术切除的IC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CE 治疗组72 例和支持治疗组83 例),结果在TACE 组有23的患者肿瘤部分缓解。TACE 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3.3 个月(P 0.001),介入治疗TACE(化疗栓塞术),德国Thomas 等研究了TACE介入治疗115 例无法手术切除的ICC 患者,共进行了819 例次化疗栓塞术(平均7.1次例),平均间隔时间为4周。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时间为13个月和20.8 个月;1年存活率为52、2年为29、3年为10肿瘤血供情况和Child分级B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疗效好:浓度正相关,肝组织是其他器 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 肝组织5-20倍 毒副作用低:其他器官药物浓度低,肝 脏已降解部分化疗药,介入治疗TACE(化疗栓塞术),化 疗 药 特 点,CCNSC对癌细胞杀伤强而快,浓度时间曲线中,浓度关系大,浓度增加一倍,作用增加十倍 CCSC对癌细胞的杀伤弱而慢,浓度时间曲线中,与时间成正比,吡柔比星THP,属CCNSC,进入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阻断核酸合成,使细胞终止于G2期,不进入M期迅速分布于血细胞内,5分钟血浆被廓清,转移至肺脾肾等组织,胆汁粪便排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顺铂DDP,CCNSC,改变正常复制摸板功能,影响DNA复制药代:分布半衰期25-49分,消除半衰期58-73小时,约90%以上药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清除缓慢,5天仅排除27-54%不良反应:肾毒性(水化); 胃肠道100%,呕吐:2小时开始,8小时高峰,持续24小时;骨髓抑制;神经、耳毒性;皮肤过敏;脱发轻;低镁、钙,羟基喜树碱HCPT,CCSC,作用于S期,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霉而发挥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逆的DNA链破坏药代:药物浓度以胆囊及小肠内容物最高,其次癌细胞,小肠,肝骨髓胃肺,主要通过粪便排泄,24小时排出29%,48小时排出48%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尿蛋白尿,乏力脱发,氟尿嘧啶(5-Fu),CCSC,S期。药代:主要经肝脏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道排除,15%经肾 以原型药 排除。大剂量可透过血脑屏障。四氢叶酸增效;别嘌呤醇减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口腔黏膜炎溃 疡,腹泻; WBC下降; 长期应用可导致 神经系统毒性(它能产生神经毒性代谢产物-氟 代柠檬酸而致脑瘫),适应症 禁忌症,适应症 不能手术 术后预防 术后复发 术前二期切除禁忌症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大量腹水 严重黄疸 感染 出血,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前对于肝功能的准确评估是避免术后肝衰竭的重要措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PT,Child分级,评估肿瘤血供情况等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与积极防治化疗药物副反应亦需重视,由于癌细胞缺少血供, 总体来说对放化疗不敏感 。但手术后加放化疗仍比单用手术的预后好,放化疗,肝移植,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或合并有严重肝硬化无法耐受手术的,可以考虑行肝移植手术。然而同种异体肝移植对晚期或不能切除的肿瘤指征有争议,全肝切除后肝移植不能提供存活率的,多数学者不主张肝移植,预后,本病恶性度较大,预后不佳,少有长期生存者,平均生存期仅46 个月 区域和局部复发很常见,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其次为腹膜后或肝门淋巴结、肺、骨 预后不良因素有血管侵犯、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肝内卫星灶、切缘阳性等,有学者认为血管受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