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826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220xx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320xx深圳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A B C D420xx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520xx青岛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合并州县A B C D620xx聊城“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720xx济宁“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820xx赤峰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920xx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A B C D1020xx成都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辟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1120xx滨州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进士科主要考查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A B C D1220xx菏泽“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二、非选择题1320xx衡阳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A、B两点的地名与B点通往A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2)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1420xx苏州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忆昔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与材料一相关的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3)材料二中,639年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1520xx聊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能力强化练】一、选择题1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最终金榜题名,从而改变了命运。那么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2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3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摘要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摘要二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元世祖4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后,成就了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A BC D6“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7“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丝绸之路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郑和下西洋A B C D8衔高题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9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 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依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3)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和“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帝国”在政治、经济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A解析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2D解析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是开通大运河也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成为隋暴政的内容之一。3D解析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D项符合题意。4C解析 本题考查大运河开凿的主要影响。根据诗文中的“共禹论功”可知,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5D解析 题干材料中有“任贤能、受谏诤”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键信息,材料没有提及合并州县,据此可以排除含的A、B、C三个选项。故选D项。6B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中书、门下、尚书”可以判断材料介绍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故选B项。7C解析 “开元”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商业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8C解析 从材料中“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等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唐朝的商业发展状况。故选择C项。9D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述都为唐代对外交往活跃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故选D项。10C解析 题文材料中的“西行”是指玄奘西游,“东渡”是指鉴真东渡,都是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往来。A项是国内政策,不符合题意;B项是指汉朝张骞通西域;D项不是这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只有C项正确。11D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表述错误,明经科主要考查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侧重考诗赋和策问,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有很高要求。因此排除含有的选项,正确答案为D项。12B解析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与进士及第有关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度,A、C两项表述的是政治制度,由此排除;D项八股取士是明朝实行的科举考试之法,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13(1)A.洛阳;B.涿郡。永济渠。(2)隋炀帝。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4(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贞观之治”(奠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15(1)标准:材料一:门第(或出身)。材料二:才能(或学识)。(2)作用: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力强化练】1D2B解析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代”“太宗皇帝”“长策”。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比较严格,不好考取。“长策”是指科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所以B项正确。3C解析 由“贞观之治”可以判断出是唐太宗。4C5B解析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隋炀帝时,表述有误;进士科是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故表述错误。6A解析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均属于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件,从而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7D解析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朝”“开放”。丝绸之路体现了汉朝的开放特征;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天竺体现了唐朝的开放特征;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的开放特征。所以选D项。8C 解析 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D两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B项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推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9(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言之有理即可)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3)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10政治: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或由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经济: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旧的选官制度向科举制转变。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专制达到顶峰,错过了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的时机。(或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