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练习语文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219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练习语文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练习语文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练习语文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练习 (新版)语文版撰写人:_时 间:_1.走近作者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基,四川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早在学生时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2.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3.主题解说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也包括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4.重点突破诗人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为深广的含义?提示:诗人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勃勃生机,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里的少男少女,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5.结构图解歌唱内容 放飞我为少 歌声飞扬 激情男少女 歌声来源 放飞们歌唱 抛弃忧伤,充满希望 理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颤抖( ) 琴弦( ) 忧伤( )渴望( ) 沦丧( ) 疆场(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1)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颤抖:_(2)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四方八面:_3.这首诗的作者是_,原名_,我国现代著名_。他的两部诗集是_和_。诗歌采用了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4.某校举行诗歌配乐朗诵会,张小山同学朗诵的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请你为他选一首曲目,作为他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 )A.惊心动魄的十面埋伏 B.委婉凄凉的梁祝C.奔放快乐的金蛇狂舞 D.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5.“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如果删掉“一阵”“一片”好不好?用上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此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句中的“飞”字饱含激情,高扬明快。C.结尾写“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又“变得年轻”,充满梦想和渴望,是说“我”歌唱新事物的同时,也受到强烈的感染,新事物身上蓬勃的力量感染了“我”,使“我”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歌唱所得到的结果,同时是对新事物进一步的赞美。D.这首诗采用第二人称,进行直接抒情,完全是内心的独白,体现了诗人关怀年轻人的真挚情感。7.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我们是创作者;_;_;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将竭尽全力,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书写我们火热的青春。8.“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2)请你为“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写一份发言稿,不少于80字。(3)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你交流的名言警句是:_我来了严辰我来了/像一只大雁/带着热情的歌唱/从荒凉无边的沙漠/穿过万里长空/来到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我来了/像山谷里流出的/一支清冷的泉水/跳过岩石,冲过堤坝/经过小河,经过大江/奔流到广阔的/波涛汹涌的海洋。我来了/像一个漂泊的流浪人/跨过饥寒的道路/跨过被迫害的道路/跨过侮辱和残暴/所铺成的艰险的道路/含着一把辛酸泪投进了慈母的怀抱我来了/带着长久的相思/长久的爱慕。我来了/带着默默的骄傲/和发自心底的/不可遏止的欢笑我来了!9.这首诗歌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样都是反映延安革命生活的,它和着时代的脉搏,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昂扬着时代的强音,我们看出全诗的格调是_。10.读诗要理解诗歌的意象,诗中反复说:“我来了”,来到了“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来到了“广阔的/波涛汹涌的海洋”,来到了“慈母的怀抱”,这些实际是指什么呢?11.全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12.这首诗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首呢?请说出理由。名著导读巨人三传(一)作者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痛感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创作了“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在贝多芬传中,罗曼罗兰突出表现了以反抗苦难作为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教育两兄弟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美好的爱情促使他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的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不幸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但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参考答案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 2.(1)哆嗦,发抖。(2)泛指周围各地、各个地方。3.何其芳 何永基 诗人 预言夜歌 和白天的歌 排比 拟人4.C(解析:C项中金蛇狂舞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正符合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5.删去不好,这两个词写出了风的轻柔和阳光的温和,使喻体更加鲜明生动。6.D7.青春是一曲动听的歌,我们是演唱者青春是一支迷人的舞,我们是舞蹈者8.(1)示例:青春的魅力;珍惜青春,笑看生活;放飞青春,放飞梦想;青春在拼搏中闪光。(2)示例:青春是一个耀眼的词汇,而我们,正处于如此灿烂的年华下。年轻的心憧憬良多,谁不渴望成为自己的舵手,引生命之舟航进另一片海阔天空;谁不想飞出父母的翼护,搏击属于自己的重霄九天。毕竟,我的青春,要由我做主。(3)示例: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失去了理想,就如同失去了生命。阿普漠拉维奇9.清新明快,积极高昂10.指延安的新生活。11.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成大雁、泉水、流浪人。这些事物都具有流动、不稳定、动荡的特征,展示了诗人苦难的经历。12.它们都歌颂了延安的火热生活,全诗的格调大致相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喜欢哪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