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鲁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211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鲁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鲁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鲁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鲁教版撰写人:_时 间: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中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内容设计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后奇景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2、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教 学 流 程环节 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复习导入 一、 齐读课文二、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这篇文章,并理解了字词句,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练习之后)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张岱的世界,去欣赏湖心亭看雪(出示练习题) 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字 ,又字石公,号 ,又号蝶庵居士,本文选自 。 2、注音并解释更( )定 更( )有此人 毳( )衣雾凇( ) 沆砀( ) 强( )饮芥( ) 喃喃( ) 痴( ) 3、翻译句子(1)更日更定矣,余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齐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回忆,将注意力转移到本文中来。 出示小黑板上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文学常识、字间、解词、翻译、对上节课内容逐项复习)可采用提问,板演的方式来反馈,然后齐读。整体感知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地点:湖心亭事件:看雪 教师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 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品读赏析 一、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二、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后来又写到“再中人两三粒”,文章结尾还出现了舟子,那作者为什么还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这是否矛盾?在作得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清高、狐傲、遗世独立、不随流俗,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三、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找出并品味这些句子。(出示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去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睢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 1、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使人想到柳宗元江雪。 2、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峰,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辩的景象,给人一种“下下皆白”全景,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3、这个句子是写雪景的特写镜头,描写了雪景中的亮点事物“长堤、亭、舟、人”,从大到小,小到更小,甚至微乎其微,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描写方法白描。(出示知识点)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有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可用于写人、写景、写事。这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包含了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小、大与不、动与静、茫茫宇宙如此空阔,而人如此之渺小,“两三粒而已”以此烘托孤烛,淡淡的愁绪。四、这么独具一格的雪景仅有作者一个人欣赏吗?五、“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为什么答非所问?金陵原是明朝开国皇帝的首都,后迁至洛阳,作者为明末清初的人,满人建国,汉人十分痛恨,说是金陵人表现了作者对大明国的思念。文中还有一句体现了这一点“崇祯五年十二月“仍用明代年号,说明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没有灭亡。 加点词用彩色笔标示出来。 写雪景赏析是重点,学生可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这些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其妙处,教师再补充归纳人,使学生进入情境,同时采用与柳宗元江雪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赏析。 边讲边板演。 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表达的能力,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应点拨指导。 环节 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导学方式 六、作者巧遇两个金陵人,心情如何?大喜 强饮三大白七、结尾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又是对作者最贴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是对“痴”的称赞,同时又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淡淡的愁绪。八、围绕“痴”字,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 围绕“痴”字将文章内容及写法板书在黑板上。熟读成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趁热打铁,自由背诵。 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于记忆的巩固。拓展延伸 1、积累关于西湖的古诗词。 2、积累关于雪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痴行(记叙) 清高孤傲 痴景(描写) 痴迷自然 痴情(抒情) 思恋故国 教学反思 阅读赏析时,从课文中找到“突破点”,以“痴”字统率全篇的理解,围绕“痴”字,分析痴人之“痴行、痴景、痴情”,促成内容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敲碎打。但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讲解得部分太多,学生积极主动发挥得太少,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力求创新,在逐步的尝试中争取有进步。 一节课的点评 这是一堂非常实在的语文课,既包括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包括了精彩语段的赏析。在教学中运用朗读、启发点拨、提问、绘画、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做得不错。但朗读形式还需多样化,如某些语句可个别读后教师做朗读指导或范读,学生再次体会情感试读,教师予以点拨。另外,教师还需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