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09 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存档编号: _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题目: 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 部 (系) 机械与建筑工程学部 _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09 年 月 日 2 1. s in . , on of of of , 3 of on in a a of of of of NC 000. he is a of of of 0 to , M he t of of of a of NC in is a of on in of of be a of of on of of a of a of in NC to on NC be is a of of of 5% ) 5% ) 0% ) At to MS 20 NC in . is a of of in he of of of by is to in at 3 3 of of of of he of of 958, in 0 be is 958 979, In of of of of of is , of in , of of At of of in of of of of is on of , of At in of of of 0% , to up 0%. in 0 of of of in a. of of of of is of In up of of as a of of as of up of a s in of of we of of of is of of in to , is in in of 4 to as of in 0- 1 in it is in is is of a to be is is is up s in of to of to be It is to is to It is to to of of to in in in of in of up of of in in is 4. of of ur of to of in in a of of . We as to , of of so of of 5 We in of to of s at of s of of of of as of to is of of of of of as of as be to in of of 1st of to of as of is a of as as a a ) of he of ) no of in it is to to up is of In of as to in to of of on of of 6 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 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 (研究和制定,世界 3 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 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 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 50 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 准,即采用 G, M 代码描述如何( 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 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 统标准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 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 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 序可 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 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 35)和加工时间(约 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 研究,欧洲发起了 划(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 20 个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 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 (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 及欧洲 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 1958 年,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8 年到 1979 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 六五 ” 、 “ 七五 ” 期间以及 “ 八五 ” 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 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 “ 八五 ” 的后期和 “ 九五 ” 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 “ 九五 ” 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 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 4 个 5 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7 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 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 10 15 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 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技术的角 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8 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 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 “ 空芯 ” 。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 “ 加工中心 ” 和 “ 组装中心 ” ,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 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 “ 东芝事件 ” 和 “ 考克斯报告 ” 就是最好的例证。 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 21 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 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 “ 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 ” 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