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6813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2、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知识结构:一、文景之治 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提倡节约; 提倡“以德化民”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举办太学。 三、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展示内容:一、情景导入,渐入新课。(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二、通读教材,编织知识提纲。(速读全文,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1、我来告诉大家: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短剧欣赏:话说汉武帝的大一统。 剧1:由两名学生扮演汉武帝和主父偃,通过对话,表达出在政治方面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欣赏完后,学生自己总结知识要点。 学生1白: 学生2白: 总 结: 剧2:由四名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儒家、法家、道家,通过对话、争论,得出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欣赏完后,学生自己总结知识要点。 学生1白: 学生2白: 学生3白: 学生4白: 总 结: 大胆尝试:谁能总结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4、东汉的统治: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巩固达标: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汉高祖 汉武帝 汉文帝 汉景帝A、 B、 C、 D、3、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是(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它学说 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加强中央集权5、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 )A、政治制度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对待儒学的态度 D、开发边疆地区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加强思想控制 C、注重儒家学说 D、中央集权的强化 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文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卫青 B、主父偃 C、王莽 D、董仲舒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文帝、景帝都很重视什么?(3)结合今天的现实,谈一谈你对文帝、景帝的做法有何看法?10、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的词中满怀激情的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毛泽东在他的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归纳生成一、文景之治1、原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2、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提倡节约; 提倡“以德化民”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意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课后反思:学会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记忆法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重点问题形象化,思想教育进课堂,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举例如下:1、(20xx年市)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B)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2、(20xx市)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C)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