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03754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2.掌握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3.理解地表不同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1.表现: 不等,内部具有一定 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 的差异。 2.特征: 性、 性。,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大小,自然条件,有序,普遍,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 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 逐渐减少 分布特点:沿 延伸,随 变化,太阳辐射,纬线,纬度,相似性,答案,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又称经度地带分异),制约出现差异性的基本因素: 分布特点:沿 延伸,随 方向变化,水分差异,经线,3.垂直分异规律,制约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和 随高度变化 分布特点:受 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 规律的制约,4.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 、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 发生变化的规律。,温度,降水,纬度地带,地形,地势剖面,经度,1.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 答案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和雪线高度有何不同? 答案 珠峰南坡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的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答案,【思考】,返回,探究点一 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的区别 探究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_ 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 要因素是_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主要 是受_的影响而产生的。 (2)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_地域分异规律,决定 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_,该分异规律在_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的影响。,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纬度地带,热量,太阳辐射(或热量),干湿度地带(经度地带),水分条件,中,海陆分布,答案,反思归纳 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的区别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探究点二 垂直分异规律的特点 探究活动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 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 该自然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 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 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答案,答案,(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答案 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 所需的水热条件。 (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位置低于北坡? 答案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 坡多,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积雪下滑较多。 (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答案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 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 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 差异大,自然带复杂。,反思归纳 垂直分异规律,方法技巧 分析山地两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差异的方法 要运用主导因素分析法,看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向阳坡高于背阴坡。东、西走向的山脉常常有阴、阳坡之分,例如我国的天山、喜马拉雅山、秦岭、南岭等。 (2)如果以水分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迎风坡低于背风坡。因为在以水分为主导的地区,迎风坡水分充足,在基带就形成森林带,而背风坡降水少,只有在海拔高度上升到一定高度,降水逐渐增多,才形成森林带。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脉,往往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例如我国的太行山脉、吕梁山脉等。,探究点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探究活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完成(1)(2)题。,(1)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解析 根据材料,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不是阳坡、阴坡的差异。结合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判断,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D,解析答案,(2)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 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形成,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A,解析答案,反思归纳 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不符合地理环境的水平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现象。世界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如下表:,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句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2,3,4,5,6,A,答案,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解析答案,1,2,4,5,6,解析 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沿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D,3,对点训练二 垂直分异规律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34题。,1,2,4,5,6,3.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 B. C. D.,解析 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故位于北半球。,C,解析答案,3,解析答案,4.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 B. C. D.,解析 长白山位于温带,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D,1,2,4,5,6,3,对点训练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5.沙漠地区出现如右图所示景观体现的是( ) A.山地的垂直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纬度地带分异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解析 沙漠中出现绿洲是地方性分异。,D,解析答案,1,2,4,5,6,3,综合提升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带B的气候类型是_ 气候,该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常年受_ 控制,自然带A的植被类型是_。 (2)自然带ABC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 是以_为基础的,表现为地表景观 和自然带沿着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解析答案,1,2,4,5,6,返回,3,解析 据图可知自然带A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为热带荒漠带,C为热带雨林带,D为热带草原带,自然带ABC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热带沙漠 副热带高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纬度地带 热量 纬度,返回,1,2,4,5,6,3,教材P78活动 提示 1.森林景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 2.右上方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下排四张图片左起依次表示的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带、非洲热带草原带上的动物斑马、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草原带上的植物金合欢树。 3.同一自然带内部亦存在差异。例如:位于中纬度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明显,大陆东岸季风气候明显,对应的土壤也有区别。,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教材P79活动 提示 1.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从海南到漠河的自然带表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 2.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教材P80活动 提示 1.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依次表现为雨林景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原因是纬度不同,热量条件有差异。 3.向东前进,自然景观更替大致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教材P81活动 提示 1.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现象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2.(1)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的原因: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谱较北坡复杂。 (2)南坡降水多,因为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3)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密切相关。阳坡气温高,热量条件好,雪线较阴坡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背风坡低。,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