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98641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学习探究区,一、追求礼乐的一生,答案,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 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 ”,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 。,礼乐文化,六经,春秋,关键点拨,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教材互补,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答案,图一 孔子周游列国 图二 孔子不仕,退修诗书,思考 (1)图一中,孔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 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2)图二中孔子的活动具有怎样的意义?,答案,图二 孔子不仕,退修诗书,答案 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答案 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制社会的政治理想。,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 (1)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 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答案,周礼,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 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_ 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答案,立国立身,德和礼,重点精讲,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礼”中,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孔子中庸思想中,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重点精讲,对中庸思想的认识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深化探究,材料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观点中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特性。,答案 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答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答案,答案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3)孔子观念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答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孔子开创 ,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3.教学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2)注重言传身教。 4.编修典籍:编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弟子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 ,成为儒家经典。,答案,私学,论语,特别关注,孔子作为教育家,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孔子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四、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理论基础。 (2)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 、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答案,传统政治,教育内,容,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 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朝鲜,论语,答案,重点精讲,对孔子思想的综合评价 (1)积极 “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学思想有关。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方法点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其次,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深化探究,材料一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答案,思考 (1)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答案 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材料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答案 方法: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诸子百家,答案,思考 综合材料,探究“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答案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返回,反馈训练区,1,2,3,4,5,解析答案,1.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 A.热衷于从事政治 B.专门研读六艺 C.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 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 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C,1,2,3,4,5,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解析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孔子体贴他人,注重调整人际关系,通过体察民情稳定社会秩序。孔子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A、B、D项与此相反。,C,1,2,3,4,5,3.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国诸侯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答案,解析 孔子主张恢复礼制社会,主张“仁”,这显然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B,1,2,3,4,5,4.“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B,1,2,3,4,5,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 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返回,解析答案,解析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广泛,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被广泛接受。,D,教材问题解答,资料回放 提示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少年时就立志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为周文王所制定,故孔子的话体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学思之窗 1.提示 儒最初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使儒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的含义。 2.提示 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但孔子的“仁”尽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3.提示 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谋求仁和礼的人。在今天看来大部分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对贫贱、义与利的观点具有消极影响。,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