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名,“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 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延续至今。男儿取名多用威武、刚强之字,女儿多选贤淑、优美动听之词。,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并取表字,这标志着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娘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或“待字” (待字闺中)。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三国时孙氏兄弟: 孙策字伯符; 孙权字仲谋; 孙翊字叔弼; 孙匡字季佐。,如何称呼 名和字,古代特别重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十分讲究。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平辈间,相互称字,则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长辈的名,更是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 “百里”。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元瑜,汝南应玚(yng)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号,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号 的形成,最常见是本人起的。 文人雅士,喜欢给自己起号。因为是自己起的,所以不像名、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行辈限制,可以自由抒发和标榜志向和情趣。 1,鲜明时代印记,唐宋佛教盛行,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多。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鸦片战争后,国家苦难,民族危机。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时代背景给自己起号。像谭嗣同号“北飞”;秋谨号“竞雄”等。 2,强烈抒情色彩,辛弃疾重视农业,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按他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3,深刻寓意。明末清初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明亡后,清廷几次请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试,都被他拒绝。“朱衣” 实际上是明朝的象征,因为明朝皇帝姓朱,寄寓着对明朝的深厚感情。 4,特定名词运用。称“先生”,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称“公” ,“任公”(梁启超);称“子”,如“幽忧子”(卢照邻);称“老人”,如“少陵野老”(杜甫);称“翁”,如“醉翁”(欧阳修);称“叟”,如:“正斋叟”(关汉卿);称“外史”,如:“会稽外史”(王冕);称“散人”,“顾曲散人”(冯梦龙)。,谥 号,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年龄称谓:,2、孩提: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说文 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 声。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 3、齿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齿龀 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 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 角。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5、豆蔻年华:“豆蔻年华”在文学里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 词,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之语。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 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 体态柔美,自此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 尚未成年的少女。 6、笄年:笄( j )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笄女(指成年的女儿);笄年(女子盘发插笄的年龄;成年);笄冠(女子加笄,男子加冠,指成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部分农村地区在人去世时称呼年龄,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官职和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