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P142)。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不同肌肉的协调性(P142) 。 身体素质是基础,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在专门动作上的综合体现。,2,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P144)。,3,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44)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位移速度: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如30米跑。 2、动作速度: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如步频。 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如径赛运动员在出发时对枪声的反应。,4,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44)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定距计时:如100M跑。 2、定时计距:如4秒钟快跑。,5,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45-150) 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位移速度测量:50M跑、4秒钟快跑等。 2、动作速度测量:两手快速敲击、坐姿快速踏足等。 3、反应速度测量: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等。,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P150),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不同属性的速度测验不能互相取代。 2、位移速度的测验,受试者只穿运动鞋,不得穿钉鞋。 3、注意安全措施,测试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4、测试后测试者应记着回表。,7,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力量是指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P150)。,8,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50)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静力性力量:肌肉做等长收缩,其最大值为最大肌力,其长时间维持亚极量的能力称静力性力量耐力。 2、动力性力量:肌肉做等张收缩或等动收缩,又称速度力量,其长时间维持亚极量的能力称动力性力量耐力,爆发力是指肌肉做向心收缩时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注:爆发力=输出功率(P)=肌肉收缩速度(V)肌肉力量(F),在最大P下,V与F负相关。例如,举重时,腿肌的F略大于体重+杠铃重,V较小;纵跳时,腿肌的F略大于体重,V较大。当V趋于0时,F趋于最大,此时的F即相当于静力性力量的最大值(最大肌力)。,9,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51)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绝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为成绩的测量法。 2、相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与受试者体重之比为成绩的测量法。,10,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51-158) 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最大肌力的测量:握力、背力等。 2、爆发力的测量: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等。,1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P158),四、测量注意事项,1、应选择适当的重量负荷,不宜过轻或过重。 2、测试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测试的安全与保护。 3、每次测后切记仪器指针回0,每测100次后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正负0.5cm。,12,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P158)。,13,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58)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有氧耐力:又称一般耐力。中、低强度,长时间,有氧供能为主。 2、无氧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性、动力性)。亚极限速度(或力量),较短时间,无氧供能为主。 注:从器官角度分,耐力分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两类。从能量代谢角度分,耐力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类。肌肉耐力既可能是有氧耐力,也可能是无氧耐力。肌肉在特定力量下维持运动的能力称肌肉的力量耐力。肌肉在特定速度下维持运动的能力称肌肉的速度耐力。,14,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59)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式:以完成特定动作次数(或距离)所用时间为成绩的测验。如“1500米跑”、“400M跑”等测验。 2、定时计量式:以特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12分钟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测验。 3、极限式:以特定强度运动至力竭时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测验。,15,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59-169) 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一般耐力测量:女800(男1000)M跑、12分钟跑、50M8往返跑等。 2、速度耐力测量:400M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 3、动力性力量耐力测量:俯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双臂屈伸等。 4、静力性力量耐力测量:屈臂悬垂、仰卧举腿等。,1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P169),四、测量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 2、力量耐力测试应个别指导并及时纠错,错误动作不计成绩。 3、测试后应让受试者做整理放松练习。 4、定时计数的测试时间以30秒或1分钟较妥。,17,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柔韧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P169)。,18,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P169)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一、测量形式,1、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韧性。 2、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肢体)之比的一种相对值。,19,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P170-175) 三、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内容与方法,1、绝对柔韧性测量: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俯卧背伸等。 2、相对柔韧性测量:后屈体造桥、俯卧抬臂、转肩。,20,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P175),三、测量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 2、受试者与测试者应密切配合,以确保测量迅速、准确。,2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灵敏性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的应变能力。它不仅与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有关,而且与年龄、性别、体型、肥胖、疲劳和神经类型等因素有关,因而是一种内容复杂的综合身体素质(P176)。,22,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P176)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一、测量形式,1、跑方向的快速转换:如410M往返跑、“十”字变向跑等。 2、连续跳方向的快速转换:反复侧跨步、象限跳等。 2、身体姿势的快速转换:如10秒钟立卧撑等。,23,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P176-181) 三、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内容与方法,1、跑方向的快速转换:如410M往返跑、“十”字变向跑等。 2、连续跳方向的快速转换:反复侧跨步、象限跳等。 3、身体姿势的快速转换:如10秒钟立卧撑等。,24,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形式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测量注意事项(P181),三、测量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 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25,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方法与内容 四、测量注意事项,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协调性素质是指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的能力(P181)。,2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82)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方法与内容 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一般协调性:双脚连续跳、投远、投准等。 2、专项协调性:足球曲线运球、对墙传球等。,27,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82) 三、测量方法与内容 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测量按固定路线移动所需的时间:双脚连续跳、足球曲线运球等。 2、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对墙传球等。 3、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投远、投准等。,28,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方法与内容(P182-185) 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方法与内容,1、测量按固定路线移动所需的时间:双脚连续跳、足球曲线运球等。 2、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对墙传球等。 3、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投远、投准等。,29,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方法与内容 四、测量注意事项(P186),四、测量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验前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0,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平衡性素质是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人体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P186)。,3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86)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2、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32,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86)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测量。 2、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形式测量。,33,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86-192) 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静态平衡性:闭目单足站立、单足前脚掌站立、鹤立、踩木等。 2、动态平衡性: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直线行走等。,34,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P192),四、测量注意事项,1、闭目测量时,周围2M内不能有其他物体,以免碰伤。 2、静态平衡性测量时要统一不穿鞋鞋子。 3、动态平衡性测量前可先练习几次后再正式测量。,35,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3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P193-195) 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1、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 2、斯科特(Scott)运动能力测验 3、埃黙里(Emory)运动能力测验 4、勒森(Lerson)运动能力测验 5、卡膨特(Garpenter)运动能力测验 6、国际体力测验 7、美国、日本等国标体力测验,37,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 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38,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P195-196) 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39,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 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本套测验的测验单项分五类,分别代表“位移速度”、“一般耐力”、“下肢爆发力”、“上肢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素质。测验时每类任选一项测验,以总分为成绩。“大学生组”各单项测验评分细则见表6-5及表6-6。评价:总分420-500为“优秀”,350-415为“良好”,250-345为“及格”,215分及以下为“不及格”。,40,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结束,“第05章”内容到此结束,谢谢!,41,50M跑测验(P145) 场地器材:在平坦的地面上,划若干条长50M的跑道(跑道宽122-150cm),地质不限。秒表、发令枪、口哨等。 方法与要求:受试者至少二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快速跑至终点。计时员见到起跑信号开表,当受试者的胸部到达终点线垂直平面时停表(人到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至一位小数。受试者须穿平底鞋跑,不准抢道和串道。违例时可重测。评价标准详见P145表5-1。,返回,50米跑测验,42,4秒钟快跑测验(P146) 试者可用任何起跑方式,听到起跑令后,迅速沿跑道快跑,当听到停跑哨声时,即停止跑动。测验至少由两名测试者实施。一人发令兼计时(到4秒时发出停跑信号),另一人则在跑道前方预等,并随受试者的远近而移动,听到停跑哨音后,即记下受试者所跑的距离。测两次,以所跑的距离(米)为成绩,取最佳成绩。 评价标准参考P146表5-2。,返回,4秒钟快跑测验,43,两手快速敲击测验(P146) 受试者站在测试车前,调节金属触板与其髂嵴同高。令受试者两手各执一支金属棒,用食指按着棒的前端(以免敲击时棒杆弹动)。听令后,两手快速交替敲击金属触板。测2-3次,每次10秒。记录计数器的数值(10秒钟内重复动作的次数),取最佳成绩(次数),查P147表5-3进行评价。,返回,两手快速敲击测验,44,坐姿快速踏足测验(P147) 受试者两手扶快速动作频率测试车的车把坐于车鞍上,大小腿弯屈成直角(大腿成水平状)。两脚快速上下交替做踏足动作。测2-3次,每次测10秒。记录计数器数值(10秒钟重复动作的次数),取最佳成绩,查P147表5-3进行评价。,返回,坐姿快速踏足测验,45,简单反应时测验(P147) 受试者坐在桌边,集中精力,手放在测试仪器按钮上方,作好准备,受试者两眼凝视灯光反应仪,听到测试人员“预备”口令后即进入测试状态,当红灯亮时,用中指以最快速度按下按钮,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保留小数点后3位,测5次,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下3次的平均值。正式测试前可先练习3次。评价见P148表5-4。,返回,简单反应时测验,46,选择反应时测验(P149) 受试者静坐声光反应测试器前,右手握着开关,用拇指按下开关键,注视信号屏。出现绿光时不作任何反应;出现红光时拇指立即离键。测试者按规定发出信号并记录时间。受试者必须连续6次对红光作出准确反应,否则重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以6次反应时间的平均数为成绩(秒)查P149表5-5进行评价 。,返回,选择反应时测验,47,握力测验(P1513) 根据受试者手掌大小,调节握力计握把间距至感觉合适止。受试者一手持握力计尽力抓握,左、右手各测两次。要求身体必须保持正直,双臂自然垂于体侧。每次抓握后,记录读数(千克),并使指针回零。分别取左、右手两次测验中的最大值,除以自身体重,以其商为成绩。评价详见P152表5-6。,握力测验,返回,48,背力测验(P152) 受试者双足站在背力计底盘上,调节拉杠高度(握杠高度与受试者膝盖上缘平齐)。受试者上体前倾,双手正握拉杠,身体用力上抬。要求肘、膝关节保持伸直,不要猛然用力。测两次,记录各次测验的读数(千克),然后使指针回零。取最佳值除以自身体重,以其商为成绩。评价见/P153表5-7。,背力测验,返回,49,立定跳远测验(P155) 起跳线放一条标志带。受试者赤足,脚跟沾些粉末,两脚并拢站在标志带后,屈膝摆臂尽力向前跳。丈量标志带至落点(后缘)的距离(cm)。测3次,取值同前。评价详见P156表5-9。,返回,立定跳远测验,50,纵跳测验(P156) 受试者踏上纵跳板,双脚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测试时受试者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迅速摆臂,双腿同时发力,尽力垂直向上跳起。当受试者下落至纵跳板后,显示屏显示测试值。以cm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0.1cm。测3次,取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157表5-10。,返回,纵跳测验,51,原地纵跳摸高测验(P157) 受试者右手中指沾些白粉末,身体直立右侧靠墙,右臂上举,手伸直。先测原地摸高的高度,然后令受试者离墙20cm用力跳起摸高。测试者丈量其手触点上缘的高度(cm)。测3次。用最大值减去原地摸高值为测量成绩。评价见P157表5-10。,返回,原地纵跳摸高测验,52,女800(男1000)M跑测验(P159) 受试者至少2人一组进行测试。受试者采用站立姿势站在起跑线后,当听到哨声后立即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跑完全程,当胸部到达绺线垂直百时停表。测1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0.1秒。评价详见P160表5-11。,返回,女800(男1000)M跑测验,53,12分钟跑测验(P160) 受试者采用站立姿势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哨声立即起跑,绕跑道跑12分钟。要求受试者在规定的12分钟内,尽力跑最长的距离。测试人员负责给每一名受试者报圈数,当听到“停止”信号后,记下受试者所处的地点,丈量所跑距离。测1次,以米为单位记录成绩。12分钟跑距离越远,表明受试者心肺功能越好。评价详见P161表5-12。,12分钟跑测验,返回,54,50M8往返跑测验(P161) 在平坦地面上划若干条长50米、宽2-2.5米的跑道。在离起点与终点线0.5米(向场内丈量)处各立一根标杆(标杆高1.2米以上)于跑道正中。受试者若干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绕杆往返跑8次50米,共400米。绕标杆时不得扶杆,不得串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事先讲明注意分配体力,用匀速跑,对开始跑得过快的学生,应加劝阻。我国大学生均值:男1分31秒,女1分55秒。,50M8往返跑测验,返回,55,400M跑测验(P162) 受试者采用站立姿势站在越跑线后,听到哨声立即起跑,要救尽快跑完全程。测试人员发出“跑”口令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胸部到达绺线的垂直面时停表。测1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0.1秒。评价详见P162表5-14。,400M跑测验,返回,56,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P154) 受试者屈膝仰卧,大小腿成90度,两手手指交叉置头后。一助手双手握住受试者两侧踝关节处,将双足固定于地面。测试者发出“开始”口令并计时,受试者双手抱头,收腹使躯干完成坐起动作,双肘触及或超过双膝后,还原至开始姿势为成功1次。记录1分钟内完成的总次数,以次为单位记录成绩。评价详见P154表5-8。,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返回,57,俯卧撑测验(P163) 受试者俯身,两手撑地,手指向前,两手相距与肩同宽,两腿伸直,前脚掌着地,身体保持平直。屈臂降体至肩,与肘平齐,两肘与头部成正三角形。降体时躯干保持平直,然后用力撑起至双臂伸直。按上述方法反复做至力竭为止。计其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测一次。以受试者正确完成动作次数为成绩。评价详见P164表5-15。,俯卧撑测验,返回,58,引体向上测验(P164) 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呈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无附加动作)。上拉至下颌超过横杆上缘为完成一次。测一次。记录完成次数为成绩。评价详见P165表5-16。,引体向上测验,返回,59,斜身引体测验(P165) 调节或选用适宜高度的低单杠,使杠面高度与受试者胸部(乳头)齐平。受试者双手正握杠,握杠间距与肩同宽,两腿前伸,两臂与躯干呈90度。两脚着地,并由助手压住两脚,使身体斜下垂。身体保值挺直做屈臂引体,使下颌能触到或超过横杠,然后伸臂复原为完成1次。以完成的次数为成绩。评价详见P165表5-16。,斜身引体测验,返回,60,双杠双臂屈伸测验(P166) 调节两杠之距与受试者肩同宽。受试者双手握杠,然后跳起成直臂支撑。当身体下降至两肘成直角时,即计其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测一次。每一名受试者由一名测试者测试。要求肘未成直角、支撑时臂未伸直、撑起时收腹或蹬腿、身体不成直线等,均不计其次数。评价详见P166表5-17。,双杠双臂屈伸测验,返回,61,屈臂悬垂测验(P167) 受试者站在凳子上,用双手正握(或反握)单杠,屈臂,使下颌位于横杠之上,受试者双足离开凳面时开表计时。受试者尽量保持该姿势至力竭为止,当下颌低于上马杠上缘时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持续时间,精确到0.1秒。评价详见P167表5-18。,屈臂悬垂测验,返回,62,仰卧举腿测验(P168) 受试者成仰卧姿势,头触地,两臂向两侧外展。两腿伸直,两脚并拢,举腿至脚面触到橡皮筋时开始计时。当两脚下降脚面离开橡皮筋时,令其向上举腿,若出现两脚2次下降时停止计时,以秒为单位记录持续时间,精确到0.1秒。,仰卧举腿测验,返回,63,坐位体前屈测验(P170) 受试者直腿坐地上,双足跟(赤足)置基准线后,两脚相距15cm。一同伴在其体侧按双膝,令上体前屈,向前伸臂,用两中指端一起向前推动引尺,直至不能前移为止。测验时上体不得左右摆动或前后弹振,双手不得离开引尺。测量2-3次,记录量尺读数(cm),精确到0.1cm。 评价详见P171表5-19。,坐位体前屈测验,返回,64,立位体前屈测验(P172) 受试者立于测量台,两腿并拢伸直,足尖与固定直尺的台缘平齐,上体徐徐前屈,同时双手与臂充分伸直,沿直尺尽力向下伸,记录中指尖停止不动时所触及的刻度值,台面下为正,齐台面为0,台面上为负,连续测3次,取最大值为成绩。测试时不用爆发力,注意保护以免受试者向前摔倒。 评价详见P172表5-20。,立位体前屈测验,返回,65,俯卧背伸测验(P173) 受试者俯卧于地,双手背叠于臀上,腿伸直。由一同伴按压其两大腿,受试者尽力向后仰体抬头。测试者在其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后仰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引尺上端触及鼻尖。要求后仰至最高点时,保持1-2秒的稳定,以便测量。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 评价详见P173表5-21。,俯卧背伸测验,返回,66,后屈体造桥测验(P174) 先测脐高(脐点至足底之距),再测桥高:受试者仰卧,两手分开与肩同宽,双掌在颈两侧反撑,屈膝,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足同时用力,缓慢撑起身体使呈弓状(桥状)。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于弓最高点测2-3次并记录(cm)。以“脐高-最大桥高”为成绩。桥高愈接近脐高,成绩愈好。,后屈体造桥测验,返回,67,俯卧抬臂测验(P174) 受试者直立,两手下垂于体侧,测量其右臂长。令受试者俯卧,下颌着地,两腿伸直,双臂前伸,两手相距与肩同宽,正握木棍,然后两臂尽力上抬(可伸腕)。肘伸直,双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测试者持尺在受试者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两臂上抬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木棍下缘中点为止。要求测验时下颌始终着地。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右臂长-最大上抬高度”为成绩。,俯卧抬臂测验,返回,68,转肩测验(P175) 测量受试者肩宽。受试者直立,两手正握皮尺(左手虎口与尺的零端处对齐),两臂同时上抬,逐渐绕至体后。当两臂后绕时,若感觉所握的尺距太窄,右手可向尺的外侧滑动直至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位置,然后再由体后绕至体前(仍然握着尺)。要求两臂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直臂、身体不得扭动,不得提足跟。测2-3次,记录右手虎口握尺处的读数(厘米)。以“两手握距的最大值-肩宽”为成绩。,转肩测验,返回,69,410M往返跑测验(P176) 按P176图5-28设计场地。受试者立于S1线后,听到信号即向S2线快跑。然后往返于S一、S2线之间,依次用手触摸S一、S2线,触线后迅速转体变向快跑,最后10米直接向A线冲刺。测2-3次并记录(秒)。取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177表5-22。,410M往返跑测验,返回,70,“十”字变向跑测验(P177) 按P178图5-29设计场地。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即开始快跑,绕E杆后依次绕B、C、D杆。每绕一杆都须绕E杆,绕杆时均向右侧变向。最后一次绕E杆后,应全速冲刺。测2-3次,记录完成测验的时间(秒)。评价详见P191表5-23。,“十字”变向跑测验,返回,71,反复侧跨跳测验(P178) 按P178图5-30设计场地。受试者双脚骑跨在中线上。听信号后,右腿跨向标记线和端线(一步一线,触及或跨过线为止),接着收右腿跨步返回中线。然后再以左腿向左跨步。方法同向右跨步。以此往复跨步10秒,跨步腿每触及或超过一线计一次(包括中线和标记线)。测2-3次,记录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评价详见P179表5-24。,反复侧跨跳测验,返回,72,10秒立卧撑测验(P179) 受试者从站立姿势开始,1、屈膝下蹲成蹲撑;2、双腿向后伸直,两臂伸直成俯撑;3、还原为蹲撑;4、站起成开始姿势。连续做10秒。1、4、各计一次,完成动作共计四次。凡出现下列情况均不计数:两臂弯曲;两腿弯曲;还原成下蹲姿势时,双足距离手着地点远;在完成下蹲动作前手已离地;站立不直。测2-3次,记录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 评价详见P180表5-25。,10秒立卧撑测验,返回,73,象限跳测验(P180) 按P180图5-32设计场地。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即以双脚跳入第一象限,然后依次跳入第二、三、四象限。按此法反复跳10秒,每跳入一个象限计一次。要求跳跃时必须双脚同时起跳,同时着地。踏线或跳错象限不计其次数,测2-3次,每次10秒,记录完成次数。取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180表5-26。,象限跳测验,返回,74,足球曲线运球测验(P182)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听到开始信号后出发,两脚按箭头方向绕标志物运球,快速回到起点。测2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取最佳成绩。评价:足球曲线运球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协调性越好。,足球曲线运球测验,返回,75,双脚连续跳测验(P182) 受试者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当听到“开始”信号后,双脚开始向前起跳,连续跳过10个软方包停止。在受试者在起跳线上起跳时开表计时,当跳过最后一个方包双脚落地时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0.1秒。测2次,取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183表5-27。,双脚连续跳测验,返回,76,对墙传球测验(P184) 受试者持球站在限制线后,当听到开始信号后,对墙反复传球,记录在15秒钟内完成传球的次数。测3次,取最佳成绩。评价:对墙传球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性就越好。,对墙传球测验,返回,77,投远测验(P184) 受试者投掷前可以助跑3-5步,向投掷区域内用力投掷球(须由肩上将球掷出)。以米为单位记录成绩,投3次,取最佳成绩。评价:投掷距离越远,则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越强。,投远测验,返回,78,投准测验(P185) 靶与投掷线的距离根据投掷者的年龄而定,9岁为9M,10岁为10M,11岁为11M,12岁为12M,13岁及13岁以上为13M.令受试者手持垒球站在投掷线后,原地将球经肩上投向靶心。共投10次,计算命中率。评价:命中率=中靶次数/10100。投掷的命中率越高,则受试者的视觉与手臂的协调性越好。,投准测验,返回,79,闭目单足站立测验(P186) 受试者赤足,两手叉腰,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当听到口令时,受试者在闭眼的同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足,使足离开地面。计时从离地脚离地开始到失去身体平衡为止。以秒为单位记录站立时间,不计小数。测2次,取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187表5-28及P188表5-29。,闭目单足站立测验,返回,80,单足前脚掌站立测验(P188) 受试者先单足站立10秒,然后立即提踵单足前脚掌支撑,测量维持平衡的时间。站立时要求两眼平视前方,两手叉腰,非站立足向前抬起。测3次,记录最佳成绩。,单足前脚掌站立测验,返回,81,鹤立测验(P189) 以有利腿足支撑,另一足置支撑腿膝内侧,两手叉腰。听到开始信号后提踵,前脚掌支撑不动,足跟不着地,尽量保持平衡。计算提踵至失去平衡的时间。测3次,记最佳成绩。查P189表5-30评价。,鹤立测验,返回,82,横向(纵向)踩木测验(P189) 将2.5cm2.5cm30cm窄木条用胶布粘在地板上,受试者听到信号后,单足前脚掌横向(或纵向)踩木,与木条成十字形,另一足离地,记录维持平衡的时间,左右足各测3次。6次测验总时间为成绩。测验时若在头3秒即失去平衡,应重测;若足尖或足跟着地,应停止计时。评价:踩木时间越长,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越强。,横向(纵向)踩木测验,返回,83,平衡木行走测验(P190)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百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绺线移动。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侧前方发令,当受试者起动时开表计时,并跟随受试者移动,当受试者的脚尖超过绺线时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0.1秒。测2次,记录最佳成绩。评价详见P91表5-31。,平衡木行走测验,返回,84,闭目原地踏步测验(P191) 在地板或平地上划一个直径为40cm的圆圈,受试者两脚并拢,闭目站立在圆圈的中央。当听到开始的信号后,以120步/分钟的频率原地踏步。计时从踏步开始到脚触线或跨出线外为止。以秒为单位记录时间,不计小数。测2次,取最佳成绩。评价:闭目原地踏步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闭目原地踏步测验,返回,85,直线行走测验(P191) 受试者站立在交叉点后面,确定方向后闭目向前直线行走,到达10米令其停止行走,测量交叉点至偏离点的距离(S1)。然后令受试者睁眼背向10米线站在端线后面,听到口令后受试者倒退走,测量交叉点至偏离点的距离(S2)。两个偏差值S1和S2的均值为该指标的测量值。评价:偏差值越小,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直线行走测验,返回,86,大学男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返回,87,大学女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返回,8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