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2304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上说:“这一伟大行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相关的“行动”应是()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纯洁的道德心”等信息表明,范文澜评价的是禁烟运动。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回合,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答案:A2.史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将鸦片战争)称为商务战争,中国并未禁止任何正当商务,只是禁止走私,而且禁止的是毒物走私。”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A.与鸦片战争的发生无任何关系B.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C.是导致中英之间战争的直接原因D.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止的是英国对华进行鸦片毒品贸易,而不是禁止正当的商务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也是一种侵略行为,因此,中国的禁烟运动是正义的反侵略行为。由此可判定B、C两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鸦片战争前,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鸦片输入、鸦片战争都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禁烟运动仅是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寻找的借口而已。因此,A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鸦片战争时期,清朝一官员曾就某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发表了如下的评价,“该夷一入京师,则一切政今,必多牵制”,会带来“肘腋之变”。他所评价的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清朝官员害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会使清政府的内政受到干涉,引发所谓的“肘腋之变”。近代中国,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答案:C4.(原创)以下是某历史著作的论述,其评论的应是()A.南京条约的危害B.天津条约的危害C.马关条约的危害D.辛丑条约的危害解析:直接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要求的,是中日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由此可判定C项正确。答案:C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这一规定()A.凸显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B.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C.打击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规定收成之后,生产者留足口粮,其余的产品要上交国库。这一规定无法体现多劳多得,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6.(原创)“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表明()A.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异常强大B.清朝统治者已经众叛亲离C.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干涉革命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解析:武昌起义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迅速蔓延,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这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已众叛亲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答案:B7.(原创)1912年2月3日,孙中山在与日本友人的对话中说:“倘近数日内,无足够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将面临瓦解之命运作为最后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这表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主要是为了()A.通过南北合作赢得列强支持B.避免军阀割据以抵抗外来侵略C.稳定政局以促进经济的发展D.解决财政危机以维护革命成果解析:孙中山的谈话表明,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和军队缺乏运转资金。因此,孙中山认为与袁世凯缔结和议,稳定中国政局,是其最佳的选择。答案:D8.(原创)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该统一战线的基本目标是()A.彻底根除封建专制制度B.建立俄国式的新型政权C.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即完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C9.(原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的“工农武装割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主要因为它们是()A.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B.革命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区C.经受国民革命广泛洗礼的地区D.反动力量统治最薄弱的地区解析:湖南、湖北、广东等省都是国民革命经过的中心地区,曾经有过高涨的工农运动和广大的工会、农会组织,这些地区的工农群众受过革命锻炼和洗礼,具有一定的斗争经验。故选C项。答案:C10.(原创)据统计,1931年,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共有1 600多人,其中当红军和被调到县以上工作的干部就达320人,占全乡青壮年男子的80%。当时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从根本上看是由于()A.武装斗争的需要B.党的宣传和组织C.工农联盟的巩固D.土地革命的开展解析: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参军参战,就是为了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答案:D11.(原创)“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上述情形应当出现在()A.上海失陷后B.南京失陷后C.武汉失陷后D.太原失陷后解析:1937年11月,太原会战结束,太原失陷。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答案:D12.(原创)“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参战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战果最丰硕的一次战役,它提升了共产党人民军队的威望。”上述评论针对的战役应是()A.武汉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投入作战兵力最多的战役是百团大战。答案:D13.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B.C.D.解析:根据图文信息“镰刀、斧头”“抗战八年纪念”“冀鲁豫”,可判断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正确;由“1945年7月7日”“抗战八年”可推出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正确;新四军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南方,不符合“冀鲁豫”信息,错误。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故选。答案:B14.(原创)1946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在记者招待会吹嘘,同共军作战,“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面对狂妄的敌人,我军制定的作战目标是()A.夺取中小城市B.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C.开展游击战争D.展开局部的战略反攻解析:面对强大的敌人,我军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很快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答案:B15.(原创)观察下图,为“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的实现揭开序幕的是()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C.人民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D.人民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解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16.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请完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8分)(2)材料一、材料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6分)(3)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内涵是什么?(4分)(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重大变化。(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不同。(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4)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西方的老路走不通);汲取历史智慧(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精神)等。17.阅读下列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须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请完成:(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8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