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236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2分1(6分)下列化学事实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B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C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胶体的重要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电化学专题;氧族元素分析: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发生光的散射;C、复分解反应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解答:解:A、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B、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散射,故B错误;C、复分解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钝化是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铜在冷的浓硫酸中不发生钝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腐蚀、复分解反应、丁达尔效应形成原因、Cu的性质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准确把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6分)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烷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及加聚反应等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及加聚反应等C乙醇能使某些蛋白质变性D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将乙酸中的苯分离出来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烷烃及其命名;乙烯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乙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C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D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苯不溶于水解答:解:A乙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和加聚反应,可燃烧,故A错误;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C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C正确;D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苯不溶于水,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3(6分)NaNO2像食盐一样有咸味,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IB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NaIC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D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可以服用HI溶液解毒考点:亚硝酸盐;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氮族元素分析: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B根据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只有I2;C根据HI一半是作酸、一半作还原剂来计算;D根据反应产物NO有毒解答:解:A由NaNO2 NO,N元素的化合价+3价+2价,得电子,所以NaNO2是氧化剂,由HII2,碘元素化合价1价0价,失电子,所以HI是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故B错误;C该反应中氧化剂为NaNO2,还原剂为HI,物质的量之比为2:2=1:1,故C正确;D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服用HI溶液产生有毒的NO,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正确分析HI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4(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Ca2+、K+、Cl、S2四种粒子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CPo、Po、Po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4、125、126D第A族元素氧、硫、硒对应的氢化物H2O、H2S、H2Se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键.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BCa2+、K+、Cl、S2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A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含有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Ca2+、K+、Cl、S2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B错误;C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都为84,故C错误;D非金属性OSS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5(6分)现有CuO和Fe2O3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1molL1的HNO3溶液200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a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2a1.6)gB2(a1.6)gC(a1.6)gD3.2 g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CuO和Fe2O3的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CuOCu(NO3)2,Fe2O3Fe(NO3)3,由电荷守恒可知:2n混合物(O)=n(NO3),据此计算2a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用足量CO还原2a g混合物,反应剩余固体为Cu、Fe,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减去氧的质量即为金属的质量解答:解:CuO和Fe2O3的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CuOCu(NO3)2,Fe2O3Fe(NO3)3,由电荷守恒,可知ag混合物中2n混合物(O)=n(NO3)=0.2 L1 mol/L,则n混合物(O)=0.1mol,故2a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mol216g/mol=3.2g,用足量CO还原2a g混合物,反应剩余固体为Cu、Fe,则金属质量为氧化物的质量减去氧的质量,即金属质量为:2ag3.2g=2(a1.6)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确定金属氧化物中O氧原子物质的量与硝酸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也可以根据酸与氧化物生成水计算氧元素质量6(6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42B将某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无SO2C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测溶液酸碱性试纸变蓝原溶液中有NH4+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2+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溶液X中可能含SO32;B氯气、二氧化硫以等物质的量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不会褪色;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不加热不生成氨气;D亚铁离子与KSCN溶液不反应解答:解:A向某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可能含SO42、SO32,或均存在,故A错误;B氯气、二氧化硫以等物质的量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生成硫酸和盐酸,则溶液不会褪色,但混合气体存在SO2,故B错误;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不加热不生成氨气,应利用浓NaOH并加热生成氨气,然后检验,故C错误;D亚铁离子与KSCN溶液不反应,则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呈血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氧化还原及氨气的检验,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7(6分)铅蓄电池用途极广,可多次充放电铅蓄电池中铅做负极,二氧化铅做正极,电解液为30%的H2SO4溶液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可表示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下列关于此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pH将增大B放电时,铅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C充电时,原来材料为二氧化铅的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向原来材料为二氧化铅的电极移动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二氧化铅得电子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2e+4H+PbSO4+2H2O,溶液中氢离子参加反应而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充电时是放电的逆过程解答:解:A放电时,总反应可表示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反应消耗硫酸,电解液的pH将增大,故A正确;B放电时,Pd为负极,负极发生Pb+SO422e=PbSO4,故B正确;C充电时,原来材料为二氧化铅的电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充电时,Pd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为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向原来材料为铅的电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二、必做部分。8(14分)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个C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的少1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A族(2)用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氧气(填物质名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3)C与X的单质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4)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与W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pH7(填“”、“=”或“”),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已知Y的单质与Z的单质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0将3mol Y单质、5mol Z单质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平衡后C的浓度为1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填写代号)aY单质、Z单质与C三者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1:3:2时,达到化学平衡b达到化学平衡时,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L2mol2d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6)已知:Y2(g)+2X2(g)2YX2(g);H=+67.7kJmol1Y2Z4(g)+X2(g)Y2(g)+2Z2X (g);H=534kJmol1则2Y2Z4(g)+2YX2(g)3Y2(g)+4Z2X (g)H=1135.7kJmol1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短周期中形成无色气体单质的只有H2、N2、O2(稀有气体除外),三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16,三种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NO、H2O、NH3,且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则B为H2O、C为NH3、Z为氢,由转化关系可知,故A为NO,X为氧,Y为氮,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短周期中形成无色气体单质的只有H2、N2、O2(稀有气体除外),三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16,三种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NO、H2O、NH3,且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则B为H2O、C为NH3、Z为氢,由转化关系可知,故A为NO,X为氧,Y为氮,(1)O元素的质子数为8,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2周期VIA族,故答案为:第2周期A族;(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负极放电,碱性条件下生成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答案为:氧气;H2+2OH2e=2H2O;(3)C为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为NO,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4)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与W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应为硝酸铵,为强酸弱碱盐,发生 NH4+H2ONH3H2O+H+,水解呈酸性,故答案为:; NH4+H2ONH3H2O+H+;(5)已知氢气的单质与氮气的单质生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0将3mol 氮气单质、5mol 氢气单质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平衡后氨气的浓度为1molL1则 N2+3H22NH3,起始(mol/L) 1.5 2.5 0转化(mol/L) 0.5 1.5 1平衡(mol/L) 1 1 1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Y单质、Z单质与C三者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1:3:2,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故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达到化学平衡时,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正确;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L2mol2,故正确;d正反应放热,则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错误;故答案为:bc;(6)X为O元素,Y为N元素,Z为H元素,则N2(g)+2O2(g)2NO2(g);H=+67.7kJmol1NH4(g)+O2(g)N2(g)+2H2O (g);H=534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将2可得2N2H4(g)+2NO2(g)3N2(g)+4H2O (g)H=(534kJmol1)2(+67.7kJmol1)=1135.7kJmol1故答案为:1135.7点评:本题无机物推断等,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推断该题的突破口为X、Y、Z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为无色气体,再结合信息与转化关系推断,题目难度中等9(14分)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如图1为海水利用的过程之一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序号)a在第、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c可以用海滩上的贝壳制取Ca(OH)2使母液中的Mg2+沉淀下来d步骤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为NaOH、BaCl2、Na2CO3(2)氯碱工业中将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中可得到一种消毒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3)工业上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进而生产纯碱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原理,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实验室用两种固体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实验中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过滤(填分离操作名称),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取上述实验中制得的碳酸氢钠样品20g于试管中分解一段时间,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10g沉淀,则样品中分解的碳酸氢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84%(或0.84)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氨的实验室制法.专题:卤族元素;氮族元素分析:(1)a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b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都可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氢氧化镁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小,易生成沉淀;d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无先后顺序要求;(2)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3)甲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在丙中生成碳酸氢钠,丁为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氨气解答:解:(1)a中溴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溴元素被还原,故a错误;b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都可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镁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小,可用Ca(OH)2使母液中的Mg2+沉淀下来,故c正确;d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d正确故答案为:cd;(2)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3)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装置乙用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分离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等,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过滤;玻璃棒、漏斗、烧杯;涉及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CO2+Ca(OH)2=CaCO3+H2O,n(CaCO3)=0.1mol,则分解的n(NaHCO3)=2n(CO2)=2n(CaCO3)=0.2mol,则分解的m(NaHCO3)=0.2mol84g/mol=16.8g,(NaHCO3)=84%(或0.84)故答案为:84%(或0.8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反应的相关方程式计算,难度中等10(15分)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图:(1)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四氯化碳检验所生成的碘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2)从滤液中得到KIO3成品的操作为蒸发结晶,操作时除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外,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当析出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某探究学习小组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请配平:1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生成的碘单质用Na2S2O3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S2O322I+S4O62滴定时,选择淀粉为指示剂,眼睛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刚好消失,且30秒内不恢复,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时,恰好反应完全(4)该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专题:实验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可知,用四氯化碳检验碘时,需要用到萃取,则需要用到分液漏斗;(2)由KIO3溶液得到KIO3成品,则需要蒸发结晶;根据蒸发结晶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判断;(3)反应中I2KH(IO3)2,I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共升高10价KClO3KCl、Cl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KCl、Cl2,KClO3KCl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1价,化合价降低6价,KClO3Cl2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0价,化合价总共降低10价,二者获得的电子数目相同,获得电子最小公倍数为30,则KCl的系数为5,Cl2的系数为3,所以化合价降低60价,故I2系数为6,根据元素守恒配平KClO3、H2O、KH(IO3)2的系数;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第步生成的碘单质被消耗,则可选用与碘单质显色的淀粉做指示剂;根据滴定操作注意事项回答;(4)根据硫代硫酸钠与碘酸钾的关系式计算碘酸钾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碘的含量解答:解:(1)(1)根据实验操作可知,用四氯化碳检验碘时,需要用到萃取,则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由KIO3溶液得到KIO3成品,则需要将溶剂蒸发掉,而得到晶体,该操作为蒸发结晶;当蒸发到较多晶体析出时,溶剂较少,为了防止形成的晶体KIO3受热分解,应停止加热,用仪器的余热蒸干溶剂,故答案为:蒸发结晶;当析出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反应中I2KH(IO3)2,I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共升高10价KClO3KCl、Cl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KCl、Cl2,KClO3KCl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1价,化合价降低6价,KClO3Cl2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0价,化合价总共降低10价,二者获得的电子数目相同,获得电子最小公倍数为30,则KCl的系数为5,Cl2的系数为3,所以化合价降低60价,故I2系数为6,根据元素守恒配平KClO3、H2O、KH(IO3)2的系数,化学方程式可写为:1 KIO3+5 KI+3 H2SO43 K2SO4+3 I2+3 H2O,故答案为:1、5、3、3、3、3;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第步生成的碘单质被消耗,则可选用与碘单质显色的淀粉做指示剂;滴定时,眼睛应时刻注视溶液颜色变化,防止滴定过量;滴定终点时,为了防止出现滴定不足或者滴定过量,应保持溶液半分钟内颜色不变,故答案为:淀粉;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刚好消失,且30秒内不恢复;(4)设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S2O32=2I+S4O62,将方程式3+得IO3+6H+6S2O32=I+3S4O62+3H2O1 6x 2.0103mol/L0.01Lx=105mol,根据碘原子守恒知,碘元素的质量=105mol/L127g/mol=105g,所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mg/kg,故答案为:点评:考查物质组成与含量的测定、对实验原理理解、氧化还原滴定、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等,难度较大,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选做部分【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11(15分)有机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有机产物例如:HX+CH3CH=CH2工业上按如图路线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香料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为消去反应(2)已知A1、A2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A1、A2可能的结构简式:A1,A2(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工业生产中,中间产物A须经反应得D,而不采取直接由A1或A2直接转化为D,其优越性主要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5)这种香料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2种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其水溶液遇FeCl3溶液变紫色; 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种考点:有机物的推断.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一氯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代物转化生成B,B能发生加成反应,则一氯代物应发生消去反应,故B为,根据的结构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则C为,据此解答解答:解: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一氯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代物转化生成B,B能发生加成反应,则一氯代物应发生消去反应,故B为,根据的结构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则C为,(1)由苯、丙烯与异丙苯的结构可知,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故答案为:加成;消去;(2)由上述分析可知,A1 的结构简式为,A2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中间产物A须经反应得D,而不采取直接转化为D的方法的原因是:A中 的水解产物 中的OH不在链端,不能氧化成CHO,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5)这种香料()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a其水溶液遇FeCl3溶液变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种,符合条件的2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及其反应条件是解本题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