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模拟试题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235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模拟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模拟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模拟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模拟试题3一、选择题(2X24=48分)1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城市生活进一步丰富C宋代开始出现茶坊 D宋代国家对商业的控制管理放松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3.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4.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5.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时 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6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8.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B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9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下列事件最能佐证这一史观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巴黎公社革命 D欧盟的建立10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美国共和制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的建立D中华民国的建立11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12英国金融时报 2010年12月12日报道 ,WT0 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 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 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C 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6、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17、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9、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20、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表明雅典民主制:民主范围狭隘;抽签的产生方式不能反映民主性;公共权力使用表决方式简单A、 B、 C、 D、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2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24、xx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每题13分,共52分25(13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2分)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1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3分)史实政治外交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25.(1)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救国救民意识高涨;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2分,每点1分,其中第一点为必答点)(2)五四运动。(1分)影响: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爱国、救亡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2分,每点1分,其中前两点至少回答一点)(3)史实政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回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亦可)。(1分)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4)特点: 50、60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群众运动色彩明显、极富鼓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发展经济意识浓、多为经验性总结。(2分,每个时期至少回答两点才能得满分)原因: 50、60年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左”倾错误的发展;国际形势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3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1500年19世纪末是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欧洲与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以中国为例,从政治、经济上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4分)(4)结合材料及对本题第(1)(2)(3)问的回答,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的认识。(2分)26(1)对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分)(2)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随着时局的变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兴起。(2分)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在曲折中发展。(2分)(3)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贷币关系恢复与发展生产。(2分)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分)(4)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使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1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和冲突。(1分)27、(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凤凰网 材料二、 xx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凤凰网 材料三、近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一系列的“搭台布阵”备受国际舆论关注。面对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显而易见这是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围堵战略。 凤凰网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却选择了陆地”是指什么?(2分)这对以后的中国发展带来那些消极影响?(3分)(2)后来中国终于决定要走向世界,获得重大发展与成功。试举例中国相关重大史实说明它。(3分)中国的走向世界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走向世界有何本质区别?(3分)(3)结合原材料一二和中国的历史,你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应对策略?(2分)38、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2分)消极影响: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市场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遭到西方列强频繁的侵略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2)重大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未开放、xx年加入世贸(3分)区别: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西方的本质则是侵略与掠夺(3分)(3)(开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3分)材料二: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分)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2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2分) 39、参考答案:(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2分)(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3分)(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2分) 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2分)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2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分。或有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