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169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 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2.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3.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这说明A宗法制已经崩溃 B姬括是鲁国的小宗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 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4.图6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5.清代景德镇陶录载: “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陶瓷业的分工较细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工人领取计件工资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A B C D6.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7.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词的创作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明代,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国王 B内阁 C议会 D联邦法院 1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1.读图7,判断英国两个时期投资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剧B圈地运动的需要C工业革命的完成D对外贸易的扩大12.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14.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15.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C量子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16.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7.“6日晚上,举行了专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会议。到处都有工人、学生。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第二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场景会发生在A1919年的北京 B1926年的广州 C1931年的瑞金 D1937年的延安18.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依据图 1 、图 2 ,提取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 )图1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 图2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从革命形势看:由农村革命根据地演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 从斗争对象看: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反对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等 从分布状态看:根据地由孤立分散到几乎连成一片 A B. C. D. 19.右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20.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后来建立的“新机构”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政府C工农苏维埃政府 D人民委员会21.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22.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23.20世纪初,有人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今日海内,有如下党派:曰变法党,专与阻变法者为仇;保皇党者,爱其能变法之君,舍君而外,皆其仇敌也;革命党者,恶其不能变法之政府也,欲破坏之,别立政府也;惟逐满党专与满人为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党实为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先锋 B保皇党从本质上与变法党无异C革命党与变法党没有历史继承关系 D逐满党在历史上无任何进步性24.右图为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注重近代思想启蒙重在培养翻译人才体现中体西用思想要求学生文理兼修A B C D25.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宣传新三民主义26.xx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27.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28.xx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29.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反转的主要表现是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30.1956年,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说各种意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任何议论都可以自由发表在报刊上C思想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 D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道小题,第31题26分,第32题24分,第33题20分,共70分)3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材料三、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顾炎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入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12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32.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七八世纪这两个世纪应该是欧洲文明进入资本主义的前期,这两个世纪是西欧发展的关键。这个时期是一个很复杂的时期。要按我们中国人非黑即白的看法呢,那这个十七八世纪就没有光明可言。君主专制这四个字就解释了。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內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材料三、1991年十集电视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外来妹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六个从穷山沟来到广东打工的女性的不同命运。外来妹是最早反映广东地区外来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外来妹”一词也由此走出广东,成为全国通用的词汇。改革开放三十年央视特别节目我们的三十年-我们身边的三十个细节(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与科技的角度,简要分析17、18世纪西欧历史是如何体现发展的“关键”和“光明”的。这一时代的末期兴起了何种文学潮流?(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外来妹”(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涌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背景。(8分)33.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二、17世纪末期,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对英国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1599年至1603年)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摘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1)结合材料一的所述导致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改变”的主要历史事件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战胜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8分)试卷答案1.C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九卿”、“六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D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当时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A项表述错误,二者均从属于官僚政治(二者官职都不能够世袭)。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2.D国会是由雅典和罗马的公民大会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独立行使行政的权利是从英国的首相演变而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体现了对雅典和英国的继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民主制中不能体系中央集权,因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B宗法制。由“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宗法制仍然存在,故A错误;“姬戏即位”意味着姬戏是鲁国的大宗,则姬括就应该是鲁国的小宗,故B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宗法制下的鲁国国君产生方式,即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故C错误;材料所述史实是个个例,而不是普遍的现象,故D错误。 4.B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5.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说明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年终再给少许”说明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说明正确;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D。6.D依据材料关键语句如“陈恒弑其君”,“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的实权”“遭拒绝”等,表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但还不是全面崩溃,故A项错误;季孙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坏者,拒绝出兵不是维护宗法制,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时间破坏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孔子出兵请求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7.B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8.D9.B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生活中,首相和内阁行使行政权,而内阁是由下议院选举中多数党领袖首相组织的,可见,在内阁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找到了连接点。 10.C考查英国责任制内阁。依据所学,英国在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体制后,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从题干材料的含义可知,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而是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了英国内阁集体责任制的基本成形成,故C符合题意。11.C殖民扩张的加剧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错误;英国圈地运动出现在14、15世纪,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虽对两种投资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都不是主要的,不符合题意。17611770年英国还是农业国,农业投资自然超过了工商业的投资,而1851-1860年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工商业经济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工商业投资也就成为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主体,从而远远超过农业投资量,故C项正确;对外贸易的扩大也不是主要的原因,故D项错误。12.D表格中1900年英国的份额不如美国,领跑世界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促进美国工业发展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只是造成中国工业落后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美国的发展,相反,中国没有把握住工业革命的契机,导致落后,故D项正确。13.C中西启蒙的差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先促进思想解放然后又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而中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等因素推动的,所以中西方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14.A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从而看出其反对轮番而治。故A符合题意。B项是对材料的误解;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专门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而不应该抽签选举,并未涉及到人文精神。所以应选A。15.C依据材料光的波动理论,联系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提出,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是黑体辐射与“ 紫外灾难”,说明第二片乌云诞生了量子力学,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6.B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天津条约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可知主要是彰显中国政体的落后,没有强调领土主权的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清政体的腐败,并未要求向日本学习,故D项错误。17.B18.C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革命形势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抗战爆发后演变为皖南抗日根据地。正确,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表述错误。从斗争对象看:因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正确。从分布状态看:因为国共由对抗到合作,革命力量壮大。正确。所以C项正确。 19.D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运动。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应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发生在1831年和1834年;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19世纪3040 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指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所以应选D。20.A考查俄国的二月革命和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依据所学,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的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新的机构”建立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二月革命沙皇政府已被推翻;C、D建立于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故应选A。21.D材料反映杨宗濂投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说为了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大量购买田产,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九十年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置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故D项正确。22.D 。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而且思想的产生总是在经济与政治变化的基础上出现的,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先天不足指的是中国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本土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正常成长,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据材料所述,“好景”主要发生于19111921年之间,此时一战发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入侵,所以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萎缩,故D项正确。23.B24.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入是在 19 世纪 70、80 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过程中,并非是洋务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25.C考查孙中山与毛泽东的思想。材料内容说明中共革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性。而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故C正确。26.C罗斯福新政。现在中国的发展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进行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的首要背景也是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是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也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极其相似;综合上述两点,故选C。27.A苏联经济建设。苏联时期是典型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最后导致了苏联的衰落,现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也是畸形的。漫画内容明白易懂。本题答案为A28.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面临的困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可知,要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有困难的,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反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更没有和欧盟相比较,故D项错误。29.A多极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反转指的是世界发展出现了与多极化相反额趋势,即指单极化,故A符合题意;BC指的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30.D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合题干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A、B说法错误,C不够全面。31.(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改变(任意一点得2分)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转翻车。(6分,任意三点得6分)(2)内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辉煌;话本出现;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10分,任意五点得10分)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2分)(3)(6分)更注重: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形式主义严重,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而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才。更注重: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吏,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尚的形成;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从选拔标准上看,择优录用。更注重: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式严整,思维缜密。32.(1)经济: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或工业革命发生,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宣扬人文精神,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科技: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科学形成(或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形式;(每点2分,共8分。答案要点要有简要分析)(2)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思想: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每点2分,共4分)绘画艺术: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同意“停滞”: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不同意“停滞” :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1980年国家在广东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每点2分,共8分)33.(1)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是如何崛起的。(6分)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日心说”、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6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1个或以上都只给1分,如“日心说”、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进化论观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们天圆地方的观念等。)评卷:这一问的第一个问题有4分,但有的只写出3个点,为何?中国的崛起:人心的改变: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了“左”倾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开放。政治制度的改变: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和器物的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6分,每个改变举1个例子得2分。只答史实不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总分只给3分。)评卷:第二问很多没有“结合材料一的观点”,从“人心改变”、“政治制度的改变”、“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三个方面答题,或者没有上述三个“小标题”。很多同学回答“政治制度的改变”时,错答了“经济体制”、“责任制”等经济制度的变革。(2)推行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力发展海军力量;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荷兰;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辟世界市场;根源: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答对其中3点得6分。答国会颁布航海法也可给2分,但与航海条例不重复给分。)评卷:很多没有注意题干的“17世纪”,将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写上去了。(3)控制联合国实现对世界的控制;与苏联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通过北约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美国主导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展开,推动了世界科技的进步。(答对4点给8分)评卷:此题两个问题:第一,很多没有注意题干的“二战后初期”,错写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中、苏联解体等内容。第二,很多没有从“怎样形成的”(即过程)而是从“为何会形成”(即原因)去答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