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9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163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9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9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9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9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 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若不是一帮读者 ,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老人家有耽佳句的 ,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 ,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A.备受 爱不释手 癖好 谈笑自若 B.倍受 爱不释手 爱好 谈笑风生C.备受 爱屋及乌 癖好 谈笑风生 D.倍受 爱屋及乌 爱好 谈笑自若1.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本书以翔实的史料、鞭辟入里的分析、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复现了这一由于种种原因曾被人为地遮蔽在历史烟尘中的伟大时代的光华。B在这项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国际马拉松大赛中,越来越多的绿色出行、文明观赛、志愿服务践行者,展示了义乌市民素养不断提升,触碰了义乌用文明塑造的城市灵魂。C围绕“知识改变世界,文化创造中国”的办刊理念,秉承“新文化、新图书、新生活、新方向”为办刊宗旨,书摘杂志力求以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貌,成为读书界的新航标。D鲁迅的最后十年是林贤治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的笔墨重在描摹作为思想家而非文学家的鲁迅,其中包含了他对人权、国家等一系列理论的冷静思考,以及他对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构建与申诉。2A ( B.成分残缺,应是“展示风貌”C.句式杂糅,“秉承为宗旨”应改为“秉承的宗旨” D. 表意不明,“他”指代有歧义)3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次数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学习成绩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B学习初期,学生成绩提高的效果非常明显 C学习后期学生成绩的提高幅度不如初期D学习成绩反复出现“停止上升停止上升”的现象3.【答案】D【当练习增加到一定量后,学习成绩才会反复出现“停止上升停止上升”的现象。】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A. B. C. D.5用简明语言概括下面则新闻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研究人员担心,xx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一个“热点”。A.海德堡大学公布最新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B.xx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C.叙利亚、中国东海成危机地区D.德发布“全球冲突晴雨表”,中国东海成战争“热点”5.D ( A不全面,B不具体,C不完整)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过:探访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C.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易:轻视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不决6.(3分)C(易:容易)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贪禄仕以养亲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B.惟恐不悦于时人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C.学成而身辱蟹六跪而二螯(劝学)D.在易之困曰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7.(3分)D(之:结构助词,的。A.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凭借,凭借的身份;B.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在;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8.(3分)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句意,1分;“穷贱”、“切切”各1分。若译文句末缺失了问号,在照常赋分基础上,扣1分。) (2)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3分) (3)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4分) 9.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参考译文: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书(送给我),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绝交往,但是您又送给我信。为什么(您)这样殷勤呢!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似乎有超越过往听闻(之嫌)。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相关部门(任职),为作诗写赋而学习,以之备战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我从小孤苦贫穷,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空闲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来(全面)学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但是相关部门过采,多次因为先生夸赞读书人。等到中进士以来,从以前所写文章的不足来适合有司的举荐并且担当长者的了解,这才大大改进了我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语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学业成但是身心受辱,为彼就能获誉,为此就要受祸,这就是明显的后效。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欢但勉强去写文章,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乐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申敕(命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大改变。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西汉东汉)的文风了。先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说那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惭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9(1)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1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3)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2)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4)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 说)(6)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昆琶行)(7) ,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賦)(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1(1)不以言废人 (2)三餐而反 (3)夕揽洲之宿莽 (4)则素湍绿潭(5)君子不齿 (6)冰泉冷涩弦凝绝 (7)架梁之椽 (8)右擎苍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光阴陆蠡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12文章第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动作的细节描写,运用了“迎着”“背着”“踩着”等动词细致刻画出了我散步时的专注。心理描写。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拟人手法,把“思想”人格化,如“羞怯”“躲”等词,赋予“思想”与作者同等的地位,引人注意。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任意两点给3分)13文章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写“我”儿时对光阴的挥霍与祖父对光阴的爱惜,形成对比(2分);结构上,运用插叙的手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我”回忆自己是光阴富有者的情节,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我”对自己驱遣光阴浪费时光的悲哀与感叹(1分)。凸显了不同阶段的人们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光阴有不同的认识,警示人们要珍惜光阴的主旨(1分)。14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4分)14幼时,对时间无知觉,文中提到“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1分)后来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文中写到“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1分)再后来开始在意、计算时间,感觉时间不够;(1分)最后意识到生命会耗蚀,时间会流逝,终无可挽回。如“我感到有点迟暮了。”(1分)15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15“树叶”无法回到“枝上”|,说明生命形态一旦发生变化便无法重现。(1分)叶上无形的“秋”象征着生命的秋天到了,象征逝去的光阴。(1分)与前文第三段形成呼应,由初次感知到秋的来临到文末的重新审视这片叶子表明了作者经历的时间的沉淀与思想的洗礼之后对光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分)表达了虚掷光阴就是在浪费生命的主旨。(1分)人生有限,天地无穷,每一个人,在有限的光阴里,应当去追求,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与志向,也为自己充实的生命负责。(2分)(文本分析4分,谈自己的认识2分,大意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16. 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16. 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看似受重视,也须替统治者担责。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每点3分。共6分)17.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17. 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观点,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最后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意义。(每点2分。共6分)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18. 每个人都要自我珍惜;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在群体和个体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六作文(7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1.选择其中的某一句话立意即可;也可结合多人的观点,分出何时“言”、何时“不言”、如何“善言”。无论是一还是选多,只要能结合材料的观点来立意,就无优劣之分。2.扣住关键词:“痛”和“言”,不能漫谈“痛”。务必紧扣我们面对“痛”,采取何种方式来表达,或不言,以体现责任、包容;以体现坚强、奋起-或善言,以智慧言痛,以诗文言痛,以献爱心言痛。语文附加题(40分 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陵 夷 至 于 中 唐 法 度 森 然 大 备 怒 张 挺 勃 之 气 亦 已 露 矣 唐 初 诸 贤 去 古 未 远 故 犹 有 晋 宋 遗 风 观 禇 公 所 书 哀 册 岂 后 人 所 可 仿 佛 哉。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墨迹)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禇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6分。每对一处得1分;多于六处,每多答一处倒扣1分)21. “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答: 、 颜真卿、柳公权(2分。每点1分)22唐初与中唐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 唐初书法超凡脱俗,中唐书法法度气势兼备。(2分。每点1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红楼梦中,宝钗“藏拙守愚,安分随时”,不喜争风出头、涉及是非,王熙凤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C.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中女孩们忙着祭饯花神,黛玉却独自跑到沁芳闸桥畔掩埋残花落瓣,并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而大恸。D.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E.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抢夺了黛玉的位置,并最终出走。CE(C.黛玉的大恸并非因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E. 宝玉后来也基本认可了这桩婚姻,后来决意出走有更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痛恨宝钗。)24. 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5分)答: (1)“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1分)。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1分);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1分),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2)凤姐越想越气,歪在枕头上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叫:“平儿来。”平儿连忙答应过来。凤姐道:“我想这件事竟该这么着才好。”(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凤姐口中的“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此后,她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5分)(2)贾琏偷娶尤二姐。(2分,姓名书写有误,不得分)【情节要点】赚尤二姐入大观园居住;派汪儿送银给张华,唆使他状告贾琏。用借刀杀人计,逼尤二姐吞金自杀。(3分,各1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如果以故事长度与曲折程度来衡量小说文体成熟与否,那么,笔记体小说与传奇体小说 自然就分出了高下,传奇体小说成了文言小说中最为成熟的文体。此说大概亦与鲁迅相关。鲁迅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送宛转,文辞华艳,与六 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鲁迅的总结是精确的, “粗陈梗概”与“叙述宛转”很好地概括了两者故事形态的特性。而对两者之优劣比较, 鲁 迅则比较审慎,仅以“演进之迹甚明”加以表述.今人则又一次放大了鲁迅的判断, 将“故 事”及其长度、曲折视为判定文体高下的准则,认定传奇乃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最早的成熟形 态,而将以往的小说文体统统归入尚在孕育中的小说文体胚胎。 20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用 西方的“短篇”,“中篇”和“长篇”来为古代小说分类,据此, 那些“丛残小语”、“粗陈梗 概”式的笔记体小说則难以归入。如何对待“故事”,不同小说文体有不同规范。古代小说大 致形成了两种故事观。一种以笔记体为代表,其“故事”其实是某种“事件”,或是历史人物 的逸闻轶事、言语行为,或是得之传闻的神怪之事;事件叙述方式是“记录”。一一随笔栽录, 不作点染。 因而笔记体小说的“故事”不求完整曲折,往往是一个片段,一段言行,一则传 闻。另一种則以传奇,话本和章回体小说为代表, 其“故事”就是有首尾、有波澜的完整情 节。两者之差异可谓大矣,难作相互比照,更不能强分轩轾,以彼律此,谁能说世说新语 在文体上还不成熟而仍处于孕育状态呢?2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笔记体小说的特点。(5分)25记述历史人物、神怪传说;记录梗概,不作点染;篇幅短小,不求情节的曲折完整。【评分建议】共5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26.画线句中的“相关” 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4分)26传奇体是最成熟文体得观点是由鲁迅的论述引起的;鲁迅的论述是审慎的,后来的研究者放大了鲁迅的判断。【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2分。27.这段文字中,作者指出了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中的什么问题?(6分)27片面地以故事长度与曲折程度衡量小说文体是否成熟;套用西方理论来为古代小说分类;对笔记体的“故事”特点缺少深入研究。【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