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035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基础部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 (深奥/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 (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憧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诚恳 (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 (驱逐/放逐)。(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灼(zhu)伤 B偌(nu)大 C怆(chung)然 D憧(chng)憬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B C D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深奥 诀别 淡然 驱逐B深沉 告别 坦然 放逐C. 深沉 诀别 坦然 驱逐D. 深奥 告别 淡然 放逐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注释:涅:刺字涂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蔡京以宫僚之旧 以:凭借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 B C 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做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皇帝下令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1-2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释:蔡家亲:指表亲。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冷寂悲怆的气氛。B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情怀。D诗歌题目虽有“喜”字,但全诗却喜里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诗人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 2阅读下面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谢榛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简要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诗“优”在何处。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1-3题。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 严维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 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3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双溪种花(其一) (宋)王炎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到一回。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到老不归来。注释: 筇(qing):竹做的手杖。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菩萨蛮起写平林寒山皆在黄昏时呈现出凄黯之色,烘托出苍茫哀愁的氛围。B.“宿鸟归飞急”写宿鸟归巢之急切,反衬出游人无归,增添了全词的“愁”味。C.双溪种花前两句说园中春花正好,因此诗人每天扶杖到此观赏,有闲适之感。D.双溪种花后两句写这里胜似名园别墅,后悔自己宦游直到年老才能归来赏园。2两首诗中“空”字有炼字之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中“空”字的妙处。3. 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创作者常常无数次改动作品中的字词,来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推敲”之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文学家炼字炼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实用类科技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京剧“男旦”是历史的产物。导致这种并非常态的“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当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关。照数千年男性本位社会的文化预设,女性是次等公民;男性是首等公民。在此观念支配下,任何事物,任何文化形态,只要一跟女性沾边,就有贬值、降格、掉价的危险,就有被视为“另类”而遭到主流排斥的危险。相反,某种东西一旦跟男性挂钩,就有可能成为增值、升格、提价的对象。男旦作为封建文化背景下生长出的一种奇特社会现象,透露出跑江湖的戏曲艺人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尤其是饰演女角的艺人)。当年,曾有人问梅兰芳先生,京剧男旦是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后者仅仅回答了四个字:“这是艺术。”梅先生的回答耐人寻味。的确,“男旦”是艺术,对此我们必须有立足艺术学的审视和理解。这里,有两点务必明确。首先,“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成现实”,在写意化心理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中国戏曲,更是如此。譬如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借符号学的说法,其作为孤立的“能指”什么也不是,但随着剧中人出场,在表演者的唱做念舞中被赋予规定情景中的“所指”,时而是桥,时而是山,魔术般地变幻出审美时空的气象万千。离开表演者的唱做念打,舞台上就只剩下一块仅有长、宽、高空间三维却没有任何审美意义的空白场地。舞台时空处理如此,人物扮演也是这样。正如观赏传统目连戏中会缘桥一折的观众不会去斤斤计较那舞台上设置的是桥还是桌一样,他们也不会去莫名其妙地责问这女角戏中的扮演者是女还是男。此外,还须看到,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花朵,起自人类对自然物的不满足,它是体现着人类能动创造意志的产物。 “男旦”技艺,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人类渴望超越自然局限而走向创造自由的内心愿望,因而得人赞赏。相对于以女演女出自本色的“坤旦”,以男演女的“乾旦”(男旦)首先就多了一道克服生理性别差异的难关。正如梅派传人自述学艺经历所言:“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学习过程。我很清楚,男人演女人比女人演女人要困难得多,要辛苦十倍。比如发音的部位,女人的假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嗓,与她的真声相差就不大。而男生的假声,与他的真声相差得很明显。乾旦的说话与演唱完全像两个人,可见差距之大。”差距越大,突破越难。男旦表演技巧中分明凝聚着一代代艺术家努力挣脱生理局限而不懈创造的精神,这种创造精神是任何艺术都永远需要的。 (取材于李祥林华夏戏曲中的男旦艺术之我见)1.关于“男旦”艺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男旦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其诞生跟性别歧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有关。B.男旦艺术符合中国戏曲的假定性原则,与写意化心理化的戏曲特质相合。C.男旦艺术于不可能中寻可能,束缚中争自由,体现出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D.作者借梅派传人之口表明艺术创造精神固然可贵,但男旦艺术不应再提倡。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过去伶人地位卑下,一直和流寇、盗贼等相提并论,男扮女角的“男旦”更容易被视为“不入流”而遭人鄙视。B.“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明了戏曲舞台时空处理不求写实的特征,演员的表演起着点缀性作用。C.梅兰芳把男旦定性为一种艺术,意味着随着性别歧视色彩的淡化,演员的舞台表演技艺和功夫会更值得珍视。D.观众明明晓得台上演员是男,但就是要看作戏中的女,这是规定情境中由演员和观众之间默认的虚拟审美使然。3.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三国演义中写到,在五丈原魏、蜀两军对阵,相持不下。魏军首领司马懿按兵不动,蜀汉丞相诸葛亮粮草不够难于久撑。形势危急之下,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穿戴的凤冠霞帔和一道战表。战表上说:是大将,就堂堂正正领兵出战,决一胜负;是女人,就穿戴上这风冠霞帔,缩在营中这段故事,后来被搬演在京剧胭粉记里,为观众所熟悉。材料中的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用的是激将法,此手法渗透着明显的 这种观念。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者生活实际,另外举一个同样体现了“这种观念”的事例或现象。并做简要分析,字数不超过60个字。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按要求完成1-3题。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 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C. 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D. 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E.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文章第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3作者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高三年级在学校礼堂举办庆新年联欢会,老师和同学精心准备了很多节目,唱歌, 跳舞,玩游戏,观看同学录制的视频等,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思考(1)请描述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活动场景。要求:注意描写对象和特定氛围,语言精练,200字左右。(2)年级评选此次活动中的优秀节目,请你写出评选优秀节目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并对此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精练,200字左右。(3)请给你的爸爸或妈妈拟一条新年短信,表达情感。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精练,200字左右。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你在图书馆里阅读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其中有让人紧张、兴奋的故事情节,可是,书籍中有些地方被同学涂鸦了。(1)请写一段话,向读者发出爱护公开图书的倡议。要求:理由充分,语言精练,200字左右。(2)请介绍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断。要求:注意介绍对象,条理清晰,语言精练,200字左右。(3)书中人物的命运或精神给你以触动。请写一个片段,与他(她)进行交流、对话,表达你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精练,200字左右。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参考答案 语 文 xx.5语基答案:1B 2B 3C 4D 5B 6C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1B2A3D4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5略。诗歌鉴赏参考答案一、1C (2分)2 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只要是白居易的作品即可)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二、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送别诗2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3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三、1.D。这两句是说: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无人赏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是山野之人,没有名园别墅,但日日赏花,胜似那至老不归的富贵园主。 2. “空”是一个副词,即空空、白白、徒劳的意思。李诗写楼中人在玉阶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却盼不来归人,加强了因空候而无归期的深深离愁。王诗强调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只有自己日日来赏,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喜爱乡村恬淡生活的心境。 3.观点: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实用类科学类文本阅读:1. D 2. B3.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贵女贱。(任择其一即可,考查提炼、概括文意的能力)例一:现实生活中,有阳刚气的女子往往被看作“女强人”“女英雄”,受到社会褒扬;带阴柔气的男子则难免被视为“娘娘腔”“变态者”,遭到世人唾弃。例二:西周亡国,昏庸的周幽王是罪魁祸首,褒姒不过是此事的导火索,却承担了大部分的骂名,成为众矢之的,号为红颜祸水。(考查理解文意并实际运用的能力,以上两例仅供参考)文学作品阅读参考答案:1A D(A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D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D项表述为“作品”的特点,不准确。)2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徐渭在困顿中持有操守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俗风气的嘲讽。 因为在作者看来,穷困潦倒不是后人悲悯徐渭的理由。相反,在命运的残酷与生活的不幸面前,能够拥有自己精神领地和自信精神的徐渭,比照出了作者的缺失与不足,甚至不幸,所以作者说,“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3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说他生长在历史中,就强调了徐渭精神品格的永世流传,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这样收束全文,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同时照应了文题。微写作与大作文评分标准与海淀区二模考试相同。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被选拔举荐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今越南),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舒亶听说他的名声,将举荐他为御史,徐绩不齿他的为人,拒绝不回应。徐绩担任通州通判,海边有防护大堤,废弃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泛滥成灾,百姓以此为苦。徐绩亲自督促防卒防护筑修,堤成,百姓依赖徐绩的功绩而得到好处。徽宗即位,升迁为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当时绍圣年间结党结盟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帝对徐绩说:“我每次听百官进谏回答,不是欺诈就是谄媚,只有你是骨鲠之臣,是我所倚赖的。”诏令与蔡京共同校订五朝宝训。徐绩不愿与京共事,坚决拒绝。迁任翰林学士。国史长时间未能修成,绩说:“编修神宗正史,已经历14年了,未能成书。这是因为元佑绍圣年间的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门主管依靠司马光的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乎采用王安石的日录,各自著述,所以评议一片杂乱。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哪一家能没有呢?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验修订是非,集成大典。”帝认为言之有理,命徐绩起草诏书警戒史官,使他们尽心选取剔除,不要使史书失实。徐绩与何执申一起在宫中随侍皇上,蔡京用皇上旧宫僚的身份,常常曲意逢迎两人,徐绩未曾稍稍降低节操。请求归省看望生病的亲人,有人进言说翰林学士未有出京的,帝说:“绩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大观三年,为太平州知州。应召觐见,极力阐述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帝说: “因为财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盐法)。”绩回答道:“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现在国库空虚,只要陛下明确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行事就可解决。”帝说:“长时间没见你,今日一见才听到美芹之献。”蔡京从钱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绩,说:“您的功绩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绩笑道:“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我怎么能因为利禄而改变呢?”京惭愧不能对答,绩也始终未被重用。因病辞世,年79岁。绩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礼遇推崇,却未被重用,当时的议论为他感到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