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282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试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xx1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影片选取了xx年、xx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B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C山河故人是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动人心弦。D虽然影片中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但山河故人并不是一部艺术片。2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时代感”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材料二北青艺评:我看完影片后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有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从早期的“故乡三部曲”到世界三峡好人海上传奇,“乡愁”可以说是您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山河故人的创作初衷也是有意追求“乡愁”的表达吗?贾樟柯: 拍摄山河故人一开始捕捉到的是漂泊,是移动。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漂泊者,最初在汾阳这个县城,然后喜欢上电影,开始进入到大城市学习工作。这种背井离乡寻找生活可能性的命运是具有普遍性的。最近这两年,移民的情况又特别多,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移民出国了。所以漂泊感是萦绕在我的创作初衷里面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漂泊感?是因为我们都有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从故乡讲起,这样就把故事的开端放在20世纪90年代的山西。北青艺评:和您的上一部电影天注定相比,山河故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尖锐地描写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个是温情地表现个体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变化?贾樟柯: 我觉得写感情的时候很难不温情。不过情感之间的暴力性在山河故人里还是存在的。比如影片中涛和儿子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一种互相冷战、抵触、折磨的关系,这种感情关系里面不顺畅的东西也延续到了未来。在现在这个社会,打一个电话、买一张飞机票是多容易的事情,但两人处于情感冷战里,谁先去迈出这一步,反而是很难很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北青艺评:山河故人中出现了汾阳话、上海话、普通话、英语等各色语言,可见影片非常注重表达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您为何如此强调语言问题?贾樟柯: 这两年方言的没落是让我挺吃惊的事情。我现在回太原,遇到好多年轻人都不会讲太原话。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例如我老家山西汾阳的方言称“走路”为“簸颠”,“扔”叫“搏力”,多形象呀,这里面酝酿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但最近这两年方言的消失非常快。另外,我到国外的移民家庭做资料收集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讲中文张不开嘴。这个问题今天也许还没有那么突出和明显,但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北青艺评:影片里的怀旧情绪似乎契合了当下中国弥漫的“集体怀旧”的社会情绪。现在像同桌的你港囧等电影中怀旧叙事大行其道,您怎么看这种怀旧风潮?贾樟柯: 我有时和朋友开玩笑,说等我老了写回忆录,分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叫“互联网之前”,下半部叫“互联网之后”。互联网之后,传统的生活方法形态确实改变得很厉害,它消解了我们情感相处的方式,比如思念带来的想象。我小时候觉得思念这个东西是很浓烈的,你只要隔了50公里,真是就像千山万水,只能通过写信交流了。而现在,交流的简单化却让人的情感反而淡了许多。北青艺评:所以说山河故人根本上表现了互联网和科技时代个体的孤独感以及个体之间的情感疏离。贾樟柯: 是的。我自己开始有这种感觉是坐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从高速公路上看村庄和城市,好像一切都冷下来了。小武表现的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充满抱怨、矛盾,但是人际关系是热的。可21世纪以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逐渐有一种疏离。这种感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几年互联网全面渗透之后,感触就更深了。(取材于北青艺评对贾樟柯的采访)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一”,与“一以贯之”的“一”,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一心一意 B一败涂地 C一技之长 D一失足成千古恨4文中画线的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5贾樟柯说“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请结合“材料二”中所举的例子,并另举一个你知道的方言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6下面是电影山河故人中多次播放的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电影通过这首主题曲表达的情感。(4分)他乡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珍重,珍重,即使山河有分离,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材料三山河故人肯定是贾樟柯最有野心的电影,他几乎是用更大的投资、更完美的技术、更新鲜的影像语言重拍了自己的成名作站台,并试图囊括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从三峡好人开始,贾樟柯就变成了两个贾樟柯,一个是外国媒体还大喊“Bravo”(精彩)的贾樟柯,一个是被国内媒体指责太过迎合西方人胃口,并且已经才华逝去的贾樟柯。这一次,这种分裂注定更为明显。一直以来,贾樟柯最善于捕捉并且描述当代中国,从站台走出来以后,这似乎就是贾樟柯每一部电影乐此不疲要干的事情。可是在山河故人中,我们却“只见山河,未见故人”。或许迷失是种必然,因为谁有能力描述这个被现代化裹挟前进的瞬息变化的中国?谁能说得清,这个国家13亿人当下的爱恨是什么,更遑论未来?时代跑得太快,我们没赶上,贾樟柯也没赶上。于是在这个中国电影的光辉盛世里,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中,把自己弄丢了。用电影拍摄一个当代中国的现实寓言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当电影里的一切都沦为符号与棋子,都在为这个寓言服务,甚至被寓言的寓意所摆布时,这个寓言就是荒诞的,那么电影当然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能够理解贾樟柯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他自己说得很明白:“社会发展已经那么快了,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了生活中最基础的情感。”可是当他试图用三种不同的画幅展示xx年、xx年和2025年时,创作野心和形式感却盖过了一切,以致于电影人物更加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更多、故事的连续性更强,可是比起同样是讲述县城小人物志的电影站台,山河故人却失去了原本的穿透力。(取材于非罗别了山河,哪有故人)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影片囊括了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山河故人赢得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B贾樟柯的所有电影都是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的,但山河故人却没有表现这一主题。C若电影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即便有再大的投资、再完美的技术和艺术手法,也无法成为上乘佳作。D作者认为,人物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多、故事连续性强,是导致山河故人失败的主要原因。8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影山河故人着力表现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故乡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复杂纠葛。B有评论者认为,电影山河故人里,人物使用的语言标志着人物身份和情感的文化认同。C山河故人中流露出的浓浓怀旧情绪,源于互联网时代生命个体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疏离。D贾樟柯试图在山河故人中捕捉并描述当代中国以迎合西方人胃口,注定了电影的失败。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B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C乃以事中君 中:中伤D大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3分)A犹可伸于地下B以文章有名C已而锁其厅去D所会客皆一时贤俊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1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15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1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17分)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注】槎:读ch,指小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下列诗歌的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两项是(4分)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B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隋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C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D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唐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E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简要分析。(4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诗的第二联写“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其中“芳草”“落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之句,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中写“ ,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也有“ , ”的描写。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静默卢沟桥概念中的卢沟桥在每个有知有识的中国人心中,真实的卢沟桥此时就静静地伫立在我们面前。只是,这个名字从少年历史课堂上走进我们心灵的时候,便因为那特殊的历史含义牢驻每个少年梦境。也想像过千百回它该有的悲壮与凝重,于是,当“卢沟桥”从三个汉字变成一座桥呈现在面前时,就有些惊惶失措了:它怎么就从梦里走出来了呢?正午的阳光温柔而祥和地覆盖了京城南面这片空旷的原野,干涸的永定河以流动的姿态畅畅快快地将大地一分为两岸,于是,河上便架起了这座名气太盛的桥卢沟桥。这里根本不是什么景色佳绝的胜地,只不过是北方偏僻的荒郊而已。可是它,却招徕了那么多从繁华的京城里来的客人,把这片本来荒凉僻静的原野变得人声沸腾。桥若有心,是不是也会有一点骄傲的感觉呢?然而桥是不会骄傲的。桥,永远是静默的。尽管有那么多喧闹的笑声在桥上回荡,尽管有那么多响亮的脚步声过去过来,北方旷野的风呼啸的间隙,卢沟桥却始终静默着。各种声音从它身旁淌过就像永定河水从它身下流过一样。它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永定河古称卢沟,又名桑干河,至清康熙年间始称永定河。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而过,从而成为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对于王朝的将领们来说,这里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对于一般的仕宦商贾,这里是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不知有多少人,在日暮时分,停下劳累的双腿,住进卢沟桥边的客栈,修补着他们未圆的人生梦;又在凌晨晓月未落时,再次匆匆踏上去路。如今,我们已无法完全领略号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是什么情景了,只在明人王跋留下的卢沟晓月图中还可窥得几分况味:一声金鸡长啼,将西山从清冷的月光下唤醒,迷迷糊糊地露出深一片浅一片的阴影,永定河淙淙的流水声里,己夹杂着细碎的马蹄声和车轱辘的吱吱呀呀。凉凉的晓风,也在这时送来了疏远的钟声,听在早行人耳里,又多了一分奔波的沧桑。走过卢沟桥的石板路,或者回头依恋地看一眼京城模糊的背影,再继续向前赶路;或者抬头一眼望见雄壮的京城轮廓,长途追寻的梦里又添了几分豪气与自信。依恋也好,自信也好,卢沟晓月从此便作为人生历程中一个新的起点而成了永恒的景色。晓月无数次美丽,来去过客也有过无数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画,只有桥上四百多个精雕细琢的石狮子不变地保持了最初的姿势,或嗔或喜,或怒或悲。假如没有七十多年前又一个晓月浅浮的早晨蓦然响起的枪声,假如没有随后那场震动历史长空的战争,卢沟桥也许将会永远以充满诗情画意的形象为人们所铭记。可是,人世的变幻决定了这里有座桥,也决定了它将承担起历史的命运。1937年7月7日,从这一天开始,战火与硝烟便取代了明月与晨钟。有多少人从此开始辗转流徙,有多少人将血泪抛洒在此,有多少悲壮残酷的故事发生,都只能去想像了。时间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民族如何呐喊、如何为生存而反抗的思考。当我站在宛平城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对那一幅幅无声诉说的照片时,我深深地被前人脸上那深切的渴望所震撼了,那是无声的呐喊:我要活着!所有关于人生的意义在这呐喊中得到了永恒的诠释。生命是那么偶然地降临于你我头上,让我们感激之下无言以对,惟有备加爱护而已。活着就要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就要高高地昂起头颅!他们为追求生命而失去了生命,活着的是我们。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着?作为个体,我们实在显得渺小,宇宙有无你我的存在和悲欢离合都无所谓;只有完全面对自己时,才明白为什么要固执地去追寻每一次人生际遇,哭着笑着,深深地从心底喊一声:我活着!人世间的生生死死,岁月的风雨沧桑,只不过让桥上的石头多出几道斑驳裂纹而已。尽管许多人带着另一种心情前来看望它,它也仍只是静默的供人通行的桥而已。沿着桥向东走百米左右,就进了与桥同有名气的宛平城。宛平城太小,当地人称作“斗城”。没有大街小巷,没有钟楼鼓楼,没有集市广场。站在唯一一条街道上东西一望,就看到了顺治城门和威武城门。见惯了世事的当地居民,背靠着灰砖墙,在下午的阳光里闲散地坐着,眯着眼睛看我们走过。宛平就这么大。这么偏僻的地方本来就不会吸引多少人前来盘桓,也就不需要一座宏伟的城池。明人要费事地在此建个小宛平,仅仅为了守住前面这座桥而已。城中那几十户小小的人家,就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静默地守着小城;小城就站在朔风和黄沙里,静默地守着静默的桥。(取材于李季的散文)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眼中真实的卢沟桥偏僻、荒凉、静默,并没有想象中应有的那份悲壮与凝重。B其实“卢沟晓月”自然风景并不美,只因是来往过客人生历程的新起点而被铭记。C作者领悟到宇宙间个体的生命实在是渺小,因而流露出一种旷达豁然的人生态度。D文中多次写到卢沟桥的“静默”,以此表现了卢沟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18根据文意,下列对联中不适合题写在卢沟桥的一项是(2分)A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B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C大河曾流泪和血;长桥犹记恨与愁D把酒凌风,古往今来皆过客;凭栏远望,水色山光尽乡情19卢沟桥为什么会“名气太盛”?它的名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7分)20文中画线的句子:“我要活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内涵?(4分)21本文最后两段描写宛平城有何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近期因“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市教委多次发出中小学停课通知。有一些家长表示反对,理由有“停课会耽误孩子学习”“家长上班没人照看孩子”等等。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陈述观点和理由。请从下列文学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她)写一则小传,介绍他(她)的主要生平经历、思想性格,表达你对他(她)的认识和感情。贾宝玉(红楼梦) 江姐(红岩)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请以“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哲理小诗。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在不久前举行的“xx年汉语盘点”活动中,“创”(chun)字作为最能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的汉字之一,入选十大“年度汉字”。打开网络、电视、报纸,与“创”有关的话题随处可见:创新、创造、创业、创意、创作、开创“创”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是“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人生之路上,能陪伴我们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只能相伴一段,终将离你而去。哪些人、事、物曾经陪伴过你?陪伴时是怎样的情形?又为何分离?分离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北京市朝阳区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xx1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1(3分)D(“并不是一部艺术片”于文无据)2(4分)影片选取了xx年、xx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1分),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1分)。影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2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3(2分)C(A表示专一,B表示整个,C数词,D一旦)4(3分)山河故人中表现了情感之间的暴力性。【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5(5分)方言往往更形象,包含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1分)。例如,山西汾阳方言称“走路”为“簸颠”,形象地表现出走路时上下起伏的样子(或“称扔为搏力,形象地表现出扔东西时需要用力的样子”)(2分)。(另举一例略)(2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6(4分)乡愁(或“漂泊感”“移动感”)(2分),离情(或“惜别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2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7(3分)C(A“由于”表示的因果关系于原文无据,“囊括了”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试图囊括”,“一致好评”于原文无据;B“没有表现这一主题”与文意不符;D“是导致山河故人失败的主要原因”与文意不符)8(3分)D(“迎合西方人胃口”是评论者的观点,不是贾樟柯的拍摄意图,“注定了电影的失败”因果不成立)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9(3分)D10(3分)A(诮:讽喻)11(3分)B12(2分)C(论语应为春秋)13(3分)B(“三四大臣”不包括苏舜钦)14(6分)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彰显他的大节(3分,“集次”“序之”“著”各1分)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3分,“以”、倒装句式、“有以”各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15(4分)丈夫死后,勤俭持家(或“甘守贫困”)。奔走呼告,为丈夫伸冤。收集丈夫遗作,结集刊印。操持丈夫的丧葬事务,通过父亲和儿子向作者求墓志铭。【评分参考】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不分条扣2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16(17分)(3分)B(“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4分)B、D(A、C古体诗,B、D律诗,E绝句)【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4分)第二联写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径,但诗人依旧走入了山中,表明这是诗人曾经熟识的道路,隐含着“还”的意思。第三联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诗人太久没有还家,不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第五联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评分参考】任选两联,每联2分。意思对即可。(6分)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桃花落 闲池阁【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17(3分)D(A“并没有”在文中没有提及,无法确定;B“自然风景并不美”与文意不符;C“旷达豁然的人生态度”与文章主旨不符)【评分参考】选D得3分,选A得1分。18(2分)B(“越水”“吴歌”与卢沟桥不符)19(7分)因为卢沟桥是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和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1分);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美景中有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画(1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抗日战争的枪声(1分),所以它“名气太盛”。卢沟桥的名气体现在:是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1分),是著名的美景(或“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1分),是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1分)和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的象征(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20(4分)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2分),对民族尊严(或“生命尊严”“尊严”)的捍卫(2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21(6分)最后两段描写了宛平城的特点:小,不繁华,地处偏僻,为守护卢沟桥而修建,居民生活宁静平淡(1分)。以宛平城的狭小朴素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对比(1分),以当下宛平城宁静平淡的生活场景与前文抗日战争的残酷场景作对比(1分),凸显了和平和生命的可贵(1分);以宛平城对卢沟桥的静默守护的描写(1分),表达了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永葆和平的坚定信念(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2(10分)【评分参考】(1)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2)超过字数不扣分。23(50分)作文评分参考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可得46分以上。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可得37分以上。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可得29分以上。四类卷(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已故的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从苏君去世,(她就)穿布衣吃粗粮。(这样)过了几年,携带着苏君的孤子,收集他平生的文章,奔波到南京,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活着时受屈,还可以在死后伸张。”她的父亲太子太师把(这些)告诉我,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彰显苏君的大节,(表明)他受屈的遭遇,从而督促当朝官员们应当乐于为国家培养贤德之才,并且为苏君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他的妻子卜问(之后)在嘉祐元年十月某日,将苏君埋葬在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之后,她)又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在人间受屈,还可以在地下伸张。”于是(她父亲)杜公和苏君的儿子苏泌,都写信来,(向我)求(一篇)墓志铭来安葬(苏君)。苏君名舜钦,字子美。苏君的祖父名叫易简,因为文章(而)有了名气,官至礼部侍郎。(苏君的)父亲叫耆,官至工部郎中。苏君少年时凭借父亲的恩荫补任太庙斋郎,调任荥阳县尉。(但这并)不是(苏君)喜欢的(职位),不久(就)封门离职了。(后来苏君)考中进士,做了蒙城知县。(父亲去世后)为父守孝,期满(后),调任大理评事。苏君长得奇特不凡,性格豪爽有大志。少年时喜好古文,擅长写文章。(做官)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举。在京城做官,职位虽低,多次上奏折谈论朝廷大事,敢说别人难说的话。范文正公举荐苏君,(皇上)召试,得到集贤校理的职位。自从元昊反叛,(朝廷)出兵无功而返,天下由于长期安定而懈怠,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很困难。皇帝振作,重用三四位大臣,想彻底革除各种弊端,来缓解老百姓(的负担)。在这个时候,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施行很多改革措施,却(遭到)小人阻挠。只是(因为)皇帝正信任和重用(他们),(小人)想有用来撼动(他们的把柄),(还)没找到(从)根本(上动摇之处)。因为苏君(是)范文正公举荐的,又是宰相杜公的女婿,于是(小人)借事中伤苏君,(苏君)因为掌管监进奏院祠神,(被小人)奏告(苏君)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是监守自盗(使苏君被)除去官籍。苏君天下闻名,所宴请的宾客都是当时的贤俊之士,全都因这件事被贬逐。这之后那些中伤苏君的人高兴地说:“我一举网(将)他们(打)尽了!”之后(被皇帝重用的)三四位大臣相继被罢官离开,天下(改革的)大事最终不再施行。苏君携妻带子居住在苏州,购买木石修建了沧浪亭。每天读书,潜心竭力在(钻研)六经(上)。时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人争相传阅。天下的读书人,听到他的名字而仰慕,看见他的流传作品而喜悦,去拜见他(见到)他的容貌而恭敬,听到他的谈论而震惊佩服,和他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不忍离去。过了几年之后,他又做了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因疾病死在苏州,享年四十一岁。当初,苏君获罪时,因为被控告用公款是监守自盗,没有敢(替)他辩白冤屈的人。自从苏君去世之后,天子感悟了,所有被贬逐的大臣又(被)召回任用,都(以)显赫(的官位)列于朝堂之上。然而到现在(仍然)没有为苏君说话的人,他在地下应该(也会)想要求得伸张,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