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41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217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41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41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41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41含答案 孙震据武汉晨报1月5日报道,近日武汉一名女硕士因求职碰壁,索性将简历上学历改为本科,“冒充”本科生求职,引发全社会对硕士生就业困境的关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xx年开始,一直到xx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xx年和xx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表明,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6.6%,本科生为90.3%,专科生为94.10%,硕士生就业率比专科生低近8个百分点,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这似乎在表明,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理想工作的“通行证”。对比xx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和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数从220 007人增长到517 200人,10年间扩张了1.35倍。就业紧张也随之而来。根据人社部最新劳动统计年鉴,xx年城镇失业人口中2529岁男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28.7%,硕士为53.3%,同一年龄区间的女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37.8%,硕士为57.1%。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有约160万研究生在校等待就业,每年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硕士毕业生。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岗位对口新增毕业生。研究生就业之所以出现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研究生扩招后,部分高校软件和硬件不相配套,培养质量没有跟上;二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辛苦多读了几年书,都希望获得更好的职位薪水,宁肯待业在家也不愿“屈就”;三是在很多用人单位看来,招用研究生既要支付高薪酬,又要担心他们“眼高手低”,权衡之下,显然本科生“性价比”更高。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扩招严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产学研”链条断裂,缺乏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导师”等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据新华网报道,目前高校或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是以教授和研究员为主体,大多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给予的帮助有限,更无法提供训练平台。研究生在实际培养中,过分强调理论研究水平,出校门时空有一套见解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却无视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和企业都消化不了,只能“贬值”。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就业岗位提供者,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一方面,产业结构影响了企业用人方向;另一方面,较小的发展空间和不规范的用工标准,也让研究生顾虑颇多。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xx年上半年辽宁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由于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熟练工要求较多,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只是高职生的21%。由此可见,想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三方面入手。高校转变培养观念,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硕士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求职心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会从根本上缓解高水平人才的就业压力。“建议高校建立一个就业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表示,我们的研究生扩招缺乏整体设计,招生没有和就业联系,没有和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联系。我们应该根据出口调整研究生招生,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反馈机制。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哈佛大学长期与校友保持联系,并进行系统、完善的跟踪调查,根据校友和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始终保持了就业和招生、专业设置的动态平衡。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眼前的就业尴尬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成功就业的一大原因。”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研究生要想更好就业,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职业期待值。由于学校课程已经全部修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小王,正准备搬出学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利用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创业。这个过程中,他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也从理论模型转向了具体的技术层面。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即便最终不能创业成功,在探索中也能发现新的方向和兴趣点,好过躺在所谓金字招牌上,迎接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他说。(选自中国青年报,xx年1月10日)1第2、3段引用了大量统计数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答案:通过引用数据,印证“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为下文分析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的原因及分析对策提供依据;引用大量权威数据,更能客观地反映具体的情况,增加了可信度和说服力。2结合文本,说说当前研究生教育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_ _答案:高校的软件和硬件配置要与研究生培养相配套,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需要转变培养观念,要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高校需要建立就业数据库;高校要帮助研究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适当调整职业期望值。3这篇调查报告有什么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_ _答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的原因,提醒人们要理性看待“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的现象。提醒研究生要理性对待就业难。正确认识自己,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启示学校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醒人们既要重视研究生就业难的事实,多方积极主动寻找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途径。二、(xx广州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宣纸,中国书画的千年密码 王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离不开文房四宝,在众多的手工纸中宣纸堪称“文房之首”。吴冠中大师亦说过:“我国历代书画家对于宣纸的溺爱是令人吃惊的。”并感叹道:“如果没有宣纸,中国书画将是怎样的面目呢?”西方绘画注重用光影、色彩等手段,倾向于写实,而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则是以线为主、点皴为辅,特别注重用墨,虽只是黑白,却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利用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共同建构出中国画的神奇世界,这一切都建立在“纸上调墨”的基础上,宣纸神奇的润墨性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宣纸的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在显微镜下可见宣纸青檀韧皮纤维纤长且均匀,细胞壁密布着特有的皱纹,纤维横向可滞留笔痕、墨粒,纵向又导引水墨沿着皱纹沟槽向外渗扩成浓淡递减的墨阶。晚清画家松年在颐园论画中便称“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在这个意义上,宣纸也是艺术品的创作者。燎草的细纤维与檀皮交织成网状的协调结构,受水墨后不发翘、不起毛,画笔与这样的纸碰撞真是风生水起,而其他纤维如棉、桑皮、构皮等则没有皱纹或皱纹较少,且纤维分布规律性差,一经挥毫即可判别优劣。宣纸与中国书画血肉相融,是绘画风格演变的“幕后推手”。东汉末年书法艺术开始兴起,粗笨的简和昂贵的丝帛并不适用,纸品质的提高成为社会迫切的需求。及至南北朝,纸已逐步成为文人墨客的密友,梁武帝还写下了咏纸之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唐朝盛世更是强力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在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出现宣纸的说法,“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一次的亮相意味深长,它标志着宣州所造之纸作为当时最好的艺术用纸之一步入了历史殿堂。宋代以降文人写意画开始流行,并在以后数百年间日益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类画风对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渗透润化都极其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被时代青睐,得到大量生产及应用。明清传承,浙派、吴门派、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等一大批书画大师将宣纸和书画的血脉进一步紧密相连,宣纸声名大振,逐渐形成“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的局面。可以说,到了清朝,宣纸在漫长的竞争中占据了几乎全部的书画舞台,皇帝也喜欢用它挥毫泼墨,朝廷修四库全书用的也是宣纸。这一切都让宣纸在清乾隆时期达到了今天“只能继承而难以超越”的巅峰成就。宣纸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而且其寿命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其百折不损、历千年而如新的品质实在让人惊叹欧洲几个世纪前的一些壁画已开始龟裂脱色甚至破旧不堪,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早已产生了“图书自毁”危机,而我国许多珍贵资料和书画因用宣纸而安然无恙,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南宋张即之写经册距今已有约800年历史,细观纸面仍是光滑洁白,完好如初。传统手工宣纸的制作复杂繁琐,足有一百多道手工工序。且耗时漫长,有“片纸两年得”之说,堪称传统手工纸中制作最为繁复严格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宣纸制造也曾引入化学漂白和机械制浆加工等工艺,将部分工序生产周期缩短为几天。特别改用化学漂白剂后只需百十小时即可得到“白皮”。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化学漂白使纸张呈酸性,极易早衰,而机械打浆对纤维的损伤更大,有研究者认为化学漂白和机械制浆可能会使“千年纸”只能“健康存活”几十年,润墨性也差了许多。正因如此,今天用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传统宣纸虽其价格比普通书画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仍供不应求,而一些质量更为优秀的明清古宣更是价格不菲。4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说明了宣纸的什么特点?_答案:说明了宣纸纯熟细腻、润墨性强的特点。说明了宣纸轻、薄、白、软的特点。5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发展有何作用?请分点概述。_答案:宣纸具有神奇的润墨性,可以使书画创作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宣纸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催生了一批书画大师。宣纸品质百折不损,利于书画作品的长久保存。6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高度评价宣纸,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从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离不开优良的物质载体。拥有出众独特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达到巅峰成就。传统工艺复杂繁琐,耗时漫长,却能保证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需要审时度势,否则往往得不偿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假如世界上没有蚊子全世界每年约有2.47亿人感染疟疾,其中近百万人因此丧命。蚊子还传播黄热病、登革热、乙脑、裂谷热、基孔肯雅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造成了巨大的医疗和财政负担。再有就是虫灾:密密麻麻的蚊群,甚至可以让阿拉斯加的驯鹿群窒息。要是这世界没有蚊子,会有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怀念它们吗?目前,已经命名的蚊子超过3 500种,其中只有一两百种会叮咬人类或者在你旁边嗡嗡乱飞。它们在几乎每一片大陆的每一种生态环境里繁衍生息,并在多种生态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消灭一种蚊子可能会让某种捕食者失去食物,或者某种植物没了传授粉者。虽然人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去研究彻底消灭这一万恶的疾病传播物种的方法,但是,科学家们也承认,多数情况下,蚊子消失而空出的生态位很快就会被其它生物填充,因消灭它们而造成的生态创伤很快就能恢复。对于消灭蚊子的后果,科学家们的意见不尽相同。消灭蚊子可能造成的最大生态变化是出现在北极苔原。昆虫学家布鲁斯哈里森估计,如果没有蚊子作为食物,在苔原筑巢的候鸟数量可能会下降50%以上。但野生生物学家凯西克比却表示,在鸟类的胃容物样本里,蠓是更主要的食物来源。另外,蚊子每天会从每只驯鹿身上吸取多达300毫升的血液。驯鹿群因而被认为会有意选择迎风的行进路线以逃离蚊群。而行进路线中的小小变化,都可能在北极河谷造成极大影响,鉴于成千上万的驯鹿会通过这一路线迁移,它们践踏地面、啃食地衣、运输营养物质、外加喂狼,继而通常会改变沿途生态。又如,灭蚊高手食蚊鱼,它通常被养在稻田或者游泳池里来防治害虫,要是没有了蚊子就有可能灭绝。而食蚊鱼或者其它鱼类的灭绝,可能对食物链的上下游都产生重大影响。还有青蛙、蜘蛛、蝾螈、蜥蜴和很多种类的昆虫,也将失去一种主要食物。但大多数以蚊子为食的鸟类,很可能会转而食用其它在“后蚊虫时代”大量繁衍并占据其生态位的昆虫。至于其它食虫动物,大概不会怀念蚊子:蝙蝠的主食是飞蛾,在它的消化道内容物里,蚊子只占了不到2%。看来,在一个无蚊世界里,大多数食虫物种也不至于忍饥挨饿。此外蚊子成虫是靠吸食花蜜获取维生所需的能量的(只有部分种类的雌蚊要靠偶尔吸血来摄取产卵所需的蛋白质),要是没有了蚊子,数以千计的植物物种会失去一类授粉者。不过,昆虫学家珍妮特麦卡林斯特表示:蚊子的授粉作用对人类生存所需的作物倒谈不上至关重要。最后看来,蚊子能做到而其它生物做不到的事儿还真没几样可能只有一个例外:它们从一个动物身上吸血、再把口器扎入另一个动物体内,这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理想途径。因此,消灭蚊子将拯救许多人的生命,并使更多人免受疾病折磨。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年因为疾病需要花费1.3%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没有了蚊子,就可能省下这笔钱用于加速发展。但生态学家菲尔朗尼博斯认为“消灭蚊子只能暂时缓解人类的痛苦”,他的研究表明,想要根除某种病菌携带者多半会徒劳无功,因为它的生态位会很快被别的携菌生物填充。鉴于蚊子传播疾病所导致的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和经济损失,科学家基本认同消灭蚊子带来的好处还是要高过人口增加的代价,而其它生态系统的“附带损失”也不会为蚊子赢得太多同情。“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位置”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概念,不足以为蚊子提供辩护。世界至今还有蚊子,实在是人类能力有限,而非无意于此也。因此,虽然从鲔鱼到珊瑚,许多有益的物种接连被人类在无意中推到了灭绝的边缘;但一种几乎毫无可取之处的小虫子,却任由人类费尽千般努力,也不曾被危及生存。(摘自科学大观园xx年12期)7作者认为,“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位置”这种概念“带有浪漫色彩”,“不足以为蚊子提供辩护”,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_答案:示例一:不同意。蚊子在几乎每一片大陆的每一种生态环境里繁衍生息,并在多种生态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蚊子作为食物,在苔原筑巢的候鸟数量可能会下降50%以上。蚊子可能会对驯鹿迁移的路线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环境。食蚊鱼等以蚊子为食物的动物可能会灭绝,对食物链的上下游都产生重大影响。要是没有了蚊子,数以千计的植物物种会失去一类授粉者。示例二:同意。因为蚊子在生态环境中所占据的位置并非无可替代,假使将来我们成功地消灭了它们,蚊子留下的空当自有生物接替。同时,蚊子传播疾病会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和经济损失,消灭蚊子将拯救许多人的生命,并使更多人免受疾病折磨,还可以省下一笔钱用于加速发展。8科学小品文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读者对它的语言有一定的要求。请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_答案: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数据来证明观点,如“蝙蝠的主食是飞蛾,在它的消化道内容物里,蚊子只占了不到2%”等,使观点更有说服力;二是用词恰当,如文章里许多表示推测的地方都用了“可能”一词,避免了认识与结论绝对化。生动性。如“在一个无蚊世界里,大多数食虫物种也不至于忍饥挨饿”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9文章中说,“虽然人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去研究彻底消灭这一万恶的疾病传播物种的方法”,但是蚊子“却任由人类费尽千般努力,也不曾被危及生存”。在这场人蚊大战中,你认为谁是最终的胜利者,为什么?请结合实际说说理由。_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是蚊子。因为蚊子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如今,人类灭蚊的方式是往往采用方便快捷有效的“杀虫剂”,为生存,蚊子的抗药性增强,最终蚊子的数量不但没减少,反而更“毒”,人类甚至可能落入“谈蚊色变”的恶性循环中。示例二:我认为是人类。几千年的进化,让人类这一物种变得强大无比,为拯救人的生命,并使更多人免受疾病折磨,将钱用于“发展经济”,人类将不遗余力的“灭蚊”,直到蚊子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为止。示例三:我认为两者都是胜利者,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人类通过研究熟悉了蚊子的生活习性,明白了蚊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再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让蚊子彻底改变“害虫”的角色不是不可能,最终达到人与蚊子和谐共处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