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不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1216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不全)一、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1.本段中的肖像描写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是_,其中,最传神的是对_的描写,因为 (3分)2.“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是_句式,运用这种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 3.“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一句含义是什么?(4分)答: 4.这段肖像描写揭示的内容是什么?(4分)答: 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既:既然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难:发难C.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将:率领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余威震于殊俗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A.相同,不同 B.不同,也不同C.相同,也相同 D.不同,相同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8.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3分)译文: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10分)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0.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答: 11.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青泥何盘盘,_。(蜀道难)(2)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3)东船西舫悄无言,_。(琵琶行)(4)同是天涯沦落人,_!(琵琶行)(5)此情可待成追忆,_。(锦瑟)(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7)_,善假于物也。(劝学)(8)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_。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3)、四(14)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2)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诱?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性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盆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任,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雷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屨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xx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天同一个人,大姆指和小姆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 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宜传决策的重 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 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 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5分)答: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5分)答: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巉岩(chn) 藩篱(fn) 牲醴(l ) 执拗( ni ) B马嵬(wi) 嘲哳(zh) 中绳(zhng) 镂刻(lu)C逡巡(qn) 瓮牗(yng) 衣帛(b) 氓隶(mng)D孝悌(t) 句读(du) 锋镝(d) 恬然(tin)16.下列多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寒暄 凋敝 骐骥 针贬时弊B. 舟楫 戕害 膏腴 以手抚膺C. 纰缪 撕打 窈陷 低眉信手D. 谛听 备懒 谪戍 度长絜大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等,真是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B东方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栏目,确实办得非常成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是有点乐不思蜀。C今年清明节,许多墓园增加了提供水桶和抹布的服务内容,这些微不足道的措施,却让扫墓者感到格外温馨。D. 伦敦奥运会期间,大多游客都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各大酒店白天常常是十室九空。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近来,中国内陆多个省份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B. 记者从煤矿事故调查组了解到,这起特大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企业管理混乱、超强度组织生产引起的,此外还存在有关部门监管缺位的问题。C今年高考艺术类考生报名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术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D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为期三天的访俄行程,中俄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俄关心的稳定向前发展。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太阳刚下山了,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A B C D2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迅许多小说都有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封建礼教,也源于人性的弱点,鲁迅将之归结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祝福中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就是很好的范例。B李白创作的蜀道难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该诗袭用乐府古题,以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C师说作者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D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6、 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xx年央视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到了千家万户,更唱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也引用到这首歌曲,这更引发人们对这首歌的关注。这首歌曲是否也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人或什么事,联想到了自己的什么经历?是否也引发了你对生活的感慨、生命的感悟或是对规划人生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现代文阅读(14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10分)10.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11.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3(1)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C项,文章叙述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的形象,从他往车顶吐痰可知,他并不是一个比较讲究卫生的人。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无多大关系,两者没有形成对比。A项,“情节曲折、紧张”错。(3)【答案】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5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4)(6分)【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方法点拨】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如“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 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等)中去概括原因。 (3)【答案示例】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方法点拨】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4)(6分)【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方法点拨】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诚”,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18. A解析:B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C项搭配不当,“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两面对一面,应该为“为自己文化课的成绩感到担忧”。D项语序不当,“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改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19. D解析: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致,交代月亮升起,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20. D解析:高老头作者为巴尔扎克。7、 写作(60)分 21. 【知识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考查能力】E级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思路方法】本题可以采用“多向发散法”审题立意。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素歌词,简单的旋律,唱出了亲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最温暖的回忆。所以考生可以从亲情的角度写父爱、母爱,写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然而这首歌还可以引发人们更多的感想,也可以让人联想到生活中其他的人或事,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对生命的感悟或是对规划人生的思考所以说本作文题目对考生来说,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又有相当的区分度。考生在写作时可结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认识提取观点,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写作中应做到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切勿生搬硬套堆砌词语。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记叙文要注重细节描写,以情感人【易错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范文】 子养趁亲待“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音乐的旋律,如此令人心酸,电视机前的父母怎么有了皱纹?无所不能的父亲为何驼背了?终是明白了,他们在用青春换我们长大时间去哪里了,流走的那么快却又那么残忍,儿女还没有为你们做什么,你们怎么就苍老了?年华易逝,古人曾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须趁早,子养趁亲待,我们不要等到追悔莫及才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亲,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肩膀上一代代传承。”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一个“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的颁奖词。“老人其实并不在意给他们多少钱、多少礼物。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抽空多陪陪父母。”这是陈斌强朴实的表达。很多人还知道另一位孝子,他只为了老母亲的一句“想去更多地方看看”,已经62岁的他就开着自己改装的“房车”,载着101岁的母亲全国旅游,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他就是陈录雪。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曾经是处级干部的陈录雪做过一件令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那就是他为了多陪陪母亲40岁时就申请了退休。他说,“我忽然觉得如果不多陪陪母亲,好像就来不及了”。他只为不给自己和母亲留遗憾。想想我们,曾几何时,母亲乌黑的秀发中增添了银丝,清秀的脸颊也爬上了岁月无情的痕迹。我们也许已经不记得小时候在母亲背上的时光,不记得在父亲肩上尽情玩耍的岁月,我们只知道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有了与父母所谓的“代沟”,我们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变得不耐烦,有时还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发脾气,我们可曾静静想过,我们是否太过自私了呢?孔子曾经说过“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羊尚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懂反哺之义,我们为人,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行孝须趁早,子养趁亲待,莫给父母留感伤。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歌里唱“老人不需要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我们只需要“常回家看看”。行动起来吧,别再去感慨岁月的无情,别去责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要因命运的不公而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再出现,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敬父母,父母为了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们却把时间放在应酬、网络、玩乐上多久不曾静下心听他们唠叨家里的琐事了?多久不曾在他们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了?是否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是否为他们打扫过一次房间?记得毕淑敏曾说过: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