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年级学情调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11096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年级学情调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年级学情调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年级学情调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年级学情调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A不公平 B不具备选才功能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D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 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4、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A、否定君主专制 B、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C、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5、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6、“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古希腊A、民主政治发达 B、商品经济发达 C、受东方文化影响 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7、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教会压迫 B反世俗专制政权 C反殖民侵略 D反封建礼教8、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整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君主 B、议会 C、最高法院 D、内阁10、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D.1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1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 B、弘扬传统文化 C、提倡自由平等 D、否定西方文化14、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5、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6、“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1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 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 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C、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18、“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B C D19、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20、右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时间茶叶生丝1840年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4年14122628961871年1022159126000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4分)(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2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发刊词【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3分)23(14分)“主义”表示对事物的主导,往往被国家或国家集团等用于表达其强烈推行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 以后这个中东政策纳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百度百科艾森豪威尔主义【材料二】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袁征“非友即敌”美国推出“布什主义”【材料三】 奥巴马主义 注:“轻轻的走,慢慢来,好好想,建立联盟并带上一根大点儿但别太大的棒子。”【材料四】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它在区域间主义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跑者”角色。由它所主导的区域主义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区域之间更为紧密的交流与联系,而且由此催生了全球政治经济中“一种新的互动层次”,并对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郑先武欧盟与区域间主义:区域效用与全球意义注:区域间主义指的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各种行为体(国家或非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它是美国二战后什么政策的延伸?(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推行“布什主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杜鲁门主义”和“布什主义”产生的催化剂分别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从“杜鲁门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到 “布什主义”的变化指出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区域间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5)综上所述分析,为了应对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措施?(2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 (1分)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1分)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分)(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2分) 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2分)(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1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1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分)宿迁市三校xx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xx.09一、选择题12345678910BDDDADABDA11121314151617181920DCBBACCCBC21(13分)(1)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1分) 影响:短期内实现了自我保护;(1分)长期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2)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2分 ,1点1分)(3)表现: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分)背景:xx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列。(2分)22(13分)(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1分)(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1分) 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3分)(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1分); 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分)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23(14分)(1)实质:遏制共产主义,谋取地区霸权,进而称霸世界;(2分)政策: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2分)(2)主要目的:借反恐谋求单极霸权;(1分)催化剂:二战后美国实力的膨胀和911事件;(2分)(3)变化:由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从独霸世界到以其为首称霸世界);(1分)立足点:美国国家利益;(1分)(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1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2分)(5)措施: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2分,任答两点)24(10分)(1)方式:托古改制。(1分)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分)(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3分)结果:遭到大多教官员的抵制。(1分)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树敌过多,阻力过大。1分(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任答两点,共2分) 25(10分)(1)功: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1分) 过:实行暴政(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1分)一、 含义:选举(1分)和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1分) 原则。 “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实行种族歧视(黑人、印第安人不具有同等选举权)。(1分)二、 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原因: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帝国主义的干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4)共同功绩:创立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政权。(1分) 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