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90681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公平与效率”考点总结,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考点:“公平与效率”考点总结,2、实现公平的措施: 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调高保低、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保制度等。,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1、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B C D,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如图2所示, 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B. C. D. ,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11山东】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B C D 【12山东】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 B C D,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09江苏】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08海南】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扩大财产性收入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B C D,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12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考点:“公平与效率”高考演练,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考点总结,参考答案: 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1、按劳分配 (表现为公有制经济的劳动所得) (1)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表现为个体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所有非劳动所得以及外资、私营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考点检测,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2、 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 B C D,考点:“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考点:“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12北京】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11浙江】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11重庆】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调控重庆市商品房价的重要手段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 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A B C D,考点:“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考点:“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10天津】.图1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1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 B. C. D. ,考点:“征税与纳税”,【12全国】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B. C. D. 【12海南】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A.流转税、流转税 B. 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 D. 所得税、流转税,考点:“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11江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 B. C. 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