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第一章 供应链及其发展过程,第一节 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及组成 第三节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本章要点,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掌握供应链的概念及结构模型; 了解供应链的类型; 掌握供应链的推/拉分析法,第一节 供应链产生的背景,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企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又要应对怎样严峻的挑战呢?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经济全球化(国际化) 2. 科技高新化 3. 社会需求复杂化 4. 信息高价化 5. 物质资源紧缺化 6. 人才需求紧迫化和国际化 7. 厂商趋向全面合作化,一、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二、供应链产生的大背景,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市场日渐成熟,无国界化的企业经营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顾客消费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加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增加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 三是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切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关外围环境的不断完善,以网上商品购销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 在企业活动中,供应链以“链”的形式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不可分割的、能共享技术和资源的业务流程。 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整合业务流程, 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21世纪企业间竞争的特点,1. 产品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2.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3.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4. 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常态,四、企业管理模式所受的冲击,(一)传统管理模式 (二)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内在因素 1.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4.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5. 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三)管理模式的发展 1. 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 (1)成组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 (3)减少零件变化。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 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发展的最佳管理模式,1.人治模式,2.法治模式,3.文治模式,1.人治模式,一般来说,人治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创业时期,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创业时主要靠家族、朋友、同学等起家。 在人治模式下,维持企业运转的人缘、情面,管理凭经验、人际关系,控制靠随机和自觉,领导靠威信,员工训练靠师傅带徒弟等等。 此时的企业员工少,部门少,没有健全的制度与流程,执行主要依靠领导推动,领导强势,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当领导弱势或领导不在公司时,效率就低。 在人治模式下,企业高层与员工交往频繁,领导甚至能直接喊出每一个员工的名字,一双眼睛便可照看整个公司,员工做些什么事,公司存在什么问题,领导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人治模式的主要特点。,2.法治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部门和员工增多,管理层级增多,老板一双眼睛越来越难照看整个企业了。于是,我们想到了建立制度,淡化人治,通过制度化管理来提高效率,这就是法治。 法律、制度具有刚性、公平性、公开性、稳定性,它不同于人治那样有很大弹性,法律弹性很小,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 对企业管理来讲,建立制度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执行,谁去执行。,3.文治模式,当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壮大,部门和员工进一步增多,法治的弊端也就暴露出来。因为即使法律、制度多如牛毛,总有管不着的地方,就算法律、制度非常健全,没人钻空子,但执法者人数有限,时间有限,非常容易出现执法缺位。 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意识、思维来引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文治,以文化来管理企业,以文化来治理国家。 对于企业来说,文治强调以人为管理的核心,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靠教育培训来引导员工,对员工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人治是依赖领导的影响力来管理员工,一旦领导不在或领导变换,管理的难度就加大,而且新领导很难复制这种管理方法,必须重塑影响力才能有效管理。 法治是依赖法律、制度的刚性来约束员工、堵塞漏洞,但法律和制度需要依赖强有力的队伍去执行才能见效,一旦遭遇法律、制度真空或执法缺位,管理就会出现漏洞。 文治就不同,它依赖的是强大的文化,文化的范畴非常广,它是无形的,不处不在,无孔不入,伴随人的一生,影响深远。 企业要实施文治,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员工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一致的价值观。,无论是人治、法治,还是文治,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选用何种管理模式,完全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企业就如同一汽车,领导如同司机,如果是新手驾车,安全性主要取决于驾驶员,驾驶技术高,安全性就高。 一个新企业,能否管理好,管理层的驾驭能力非常重要,这属于人治。,第二节 供应链基础,我国于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 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关于物流供应链较为科学的定义是: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例 题-1,1.下列有关供应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有权威的界定 B“大而全,小而全”的概念属于供应链的范畴 C信息在供应链上可以向下流动,也可以向上流动 D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迅速准确地了解顾客需求,答案 C,例 题-2,2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梳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 ) 结构模式。 A 网络; B.节点; C 整体; D共享,答案 A,二、供应链研究领域,供应链的很多研究是针对企业的物质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存货管理和运输优化上。 主要原因是存货和运输是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且现代制造环境所要求的成本降低和及时交货的压力,也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存货和运输的管理模式。,1.资源,2.信息,供应链中关于信息的研究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 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存储(企业数据库)。 (2) 确保供应链中各组织单元及时交付的信息共享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持系统, 它包含各种功能和供应链中各组织单元的信息。,3.知识,4. 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关于知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向。 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是个人能力、组织能力和网络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奈特曾考察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于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与供应链效率之间联系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各组织单元协同的合作关系,一切对于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都失去了基础。 对合作关系的研究是从市场的宏观角度和企业组织的微观角度展开的。 宏观角度的研究始于科斯(Coase) 的企业理论以及威廉姆森(Williamson) 的交易成本理论。有时这一领域的学者用网络组织关系来代替供应链的概念,而把供应链视为一体化和完全市场中的不同概念。 微观角度的组织注意到了与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一种价值增值活动。,三、供应链的基本特征, 增值性。 竞争性。 快速响应性。 复杂性。 动态性。 市场性。 交叉性。,例 题-3,3以下哪一项不是供应链的基本特征 ( ) A复杂性 ; B. 动态性 C增值性; D交换性,答案 D,四、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图1-1所示的模型。,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 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的逻辑“流”组成 价值是由市场需求定义的,只有当产品能够售出,增值才有意义。 积压在仓库里的产品,即使其技术含量很高,或者是制造代价高昂,如果不是市场需要的,不能被市场接受,其价值也是不能体现的。 靠成本或生产效率的优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还要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这才是企业竞争的真正出路。 供应链上的各种流从根本上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存在的。 只有当企业的5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和价值流)保持一体化的管理时,才真正地实现了节点企业和供应链管理的最高境界。,五、供应链的主要功能,供应链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体现形式,其内涵和外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得到扩展。但无论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如何被时代发扬光大,由其定义蕴涵的主要功能基本有以下3个。 1转换的功能 2资源整合的功能 3同步协调的功能,例 题-4,4.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并且是一条 ( )。 A运输链 B产销链 C增值链 D服务链,答案 C,六、供应链的类型,(一)按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划分 (二) 按产品类别划分 (三) 按分布范围划分 (四) 按其他标准划分,(一)按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划分,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供应链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企业供应链 2产品供应链 3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1企业供应链 企业供应链是就单个企业所提出的含有多个产品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不仅考虑该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成员的合作,也较多地关注企业多种产品在原料购买、生产、分销和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并且拥有主导权。 这里的单个企业通常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Focal Company),它是对整个供应链起关键作用的企业。 从核心企业来看,供应链包括其上游的供应商及其下游的分销商。供应链管理包括对信息系统、采购、生产调度、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客户服务、包装物及废料的回收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供应商网络包括所有为核心企业直接或间接提供投入的企业。,2产品供应链 产品供应链是与某一特定产品或某一特定项日相关的供应链。 例如,某汽车整车生产商的供应链网络包括上千家企业,这些企业为其供应从钢材、塑料等原材料到变速器、刹车等复杂装配件的多样产品。 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是对由特定产品的客户需求所拉动的整个产品供应链运作全过程的系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产品供应链运作绩效,实现新产品开发,以及完善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上,仅仅在物流运输、分销领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改进是收效甚微的,而行业发展和系统的广告效应则会引导对该产品的需求。,3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对这些职能成员间的合作进行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组成的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本流)进行管理的过程。 供应链的成员可以定义为广义的买方和卖方,只有当买卖双方组成的节点之间产生正常的交易时,才发生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成本流) 的流动和交换。 表达这种流动和交换的方式之就是契约关系,供应链上的成员通过建立契约关系来协调买方和卖方的利益。 另一种形式是建立在与竞争者结成的战略合作基础上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二) 按产品类别划分,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需求稳定程度及可预测程度可将产品分为两大类: 功能性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 ; 创新性产品 (Innovative Products)。,这两种产品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其分别对应的供应链: 1功能型供应链 2创新型供应链,1功能型供应链 功能型产品由于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因此这类产品的供应链比较容易实现供求平衡。 对各成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供应链上的信息,协调它们之间的活动,以使整个供应链的费用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效率。 重点在于降低其生产、运输和库存等方面的费用,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产成品。,2创新型供应链 对创新型产品而言,市场的不确定性是问题的关键。 为了避免供大于求造成的损失,或供小于求而失去的机会收益,管理者应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市场的调解及费用上,既需要利用供应链中的信息,还需要特别关注来自市场的信息。 这类产品的供应链应该考虑的是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柔性,只有响应速度快、柔性程度高的供应链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实现速度和柔性的费用则退为其次。,(三) 按分布范围划分,从供应链的分布范围来看,有: 1企业内部供应链 2集团供应链 3扩展供应链 4全球网络供应链,1企业内部供应链 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在每个公司,不同的部门在物流中都参与了增值活动。 例如,采购部门是资源的来源部门,制造部门直接增加产品价值,配送部门管理客户订单和送货,工程设计部门完成一般产品或个性化产品的设计。 这些部门都参与了增值活动,都被视作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内部客户和供应商。,2集团供应链 一个集团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制造产品并对过程实现集中控制,然后通过自有区域和本地仓库网络配送产品。由于其业务活动涉及许多企业(或部门),因而成为一种形式上的集团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物流流向下游的客户供应链,以及从上游开始的供应商供应链。 因此,供应链上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快速地传递,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也必须采用集成方式。,3扩展供应链 扩展供应链和集团供应链又称产业供应链,其表现为: 参与从原材料到最终客户物流活动的企业日益增多,这种趋势在生产最终商品企业的供应和配送活动中尤为明显;其复杂的网络包含着几层供应商节点,这些供应商在供应链中从事着增值活动;同样地,分销商网络能够把产品带到更远的客户手中。 扩展的供应链是在个性化生产、提前期的缩短和业务量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促使企业实现物流同步,成为一个连接着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复杂供应链。,4全球网络供应链 Internet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商业方式,也改变了现有的供应链结构。它转换和削减了在传统销售、交易方面投资的实体资产; 在全球网络供应链中,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将取代传统的电子订单,供应商与客户间信息交流层次的沟通与协调将是一种交互式的协同工作。此时,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组织模式,即虚拟企业。 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个市场机会的优势而组成的暂时的经营实体,即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机会一旦消失,虚拟企业即告解散。 它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而是各成员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源动态组合而成的一种组织,是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也是全球网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一种形式。,(四) 按其他标准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4.敏捷性供应链 5.简单明了的供应链类型,1.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 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例题5,5. 下列属于动态联盟供应链特征的是 ( )。 A贯穿整个行业: B结构较为稳固 C没有稳固的结构 D有明确的上下游供应链划分,答案 C,2.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一个供应链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 但客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客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 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图1-2 所示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例题6,6.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关系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 ) A平衡的供应链 B有效性供应链 C. 动态性供应链 D. 反应性供应链 E倾斜的供应链,答案 AE,3. 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 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 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表1-2 两种类型的供应链的比较,4.敏捷性供应链,有效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的划分主要是从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出发的,重点是供应链如何处理市场需求不确定的运作问题。 在实际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处理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处理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性问题。 在有些情况下,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影响。,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对某些典型行业影响的示意图。,不确定性对供应链 类型,5简单明了的供应链类型,例 题7,7.以下供应链的几种基本类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B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C有效性供应链和无效性的供应链 D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答案 C,第三节 供应链结构模型设计与优化,一、供应链结构模型I与II:链状模型 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复杂以及客户的要求更加严格的今天,原料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被组织起来,形成了供应生产销售的供应链。 实际上,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常常有多家,分销商也有多家,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战略、任务、资源和能力方面相互依赖,构成了较复杂的供应生产销售网,这就是供应链网。因此,供应链实质上应该是个网链结构。,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考查了几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模型。,1. 供应链结构模型I:链状模型,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型,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1-6所示),称为模型I。 模型I清楚地表明了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 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 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2. 供应链结构模型:链状模型,模型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进一步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II(如图1-7所示)。 模型是对模型I的进一步抽象,它把个个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节点以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形上的供应链。 直线型供应链是最简单的一种供应链结构,即每个节点成员只与一个上游成员和一个下游成员相连接,这样连接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直线型的供应链,故称直线型供应链。,模型II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1)供应链的方向 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资金流。 物流的方向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亡述方向相反。 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义的产品,将不予考虑。 因此可以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 模型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2)供应链的级 在模型中,定义C为制造商时,可以相应地认为B为级供应商,A为二级供应商,而且还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 同样地,可以认为D为一级分销商,E为二级分销商,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 一般地讲,一个企业应尽可能考虑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例 题8,8. ( )是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A供应链成员关系 B供应链伙伴关系 C. 现代企业关系 D传统企业关系,答案 B,二、供应链结构模型:网状模型,在模型中,制造商C的供应商可能不止一家,而是有B1,B2,Bn。等N家,分销商也可能有D1,D2,Dm。等M家。 动态地考虑,制造商C也可能有C1,C2,Ck等K家,这样模型II就转变为一个网状模型,即供应链的模型(如图1-8所示)。 网状型供应链多存在于产业供应链和个球网络供应链中,这种结构中的每个节点成员至少与一个上游成员和个下游成员相连接,这样连接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网状型的供应链。,例 题9,9. 企业下游供应链上以 ( ) 为战略中心点。 A双赢 B资源优化 C效率 D使顾客满意,答案 D,1. 入点和出点 在网状模型中,物流做有向流动,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 这些物流从某些节点补充流入,从某些节点分流流出。 人们把这些物流进入的节点称为入点,把物流流出的节点称为出点。入点相当于矿山、油田、种植园等原始材料提供商,山点相当于客户。图1-9中的A,B,D节点为入点,F节点为出点。,对于有的企业既为入点又为出点的情况,为了网链表达的简化,可将代表该企业的节点变成两个节点:一个为入点,一个为出点,并用实线将其框起来。如图1-10所示,A1为入点,A2为出点。,如有的企业对于另家企业既为供应商又为分销商,也可将这家企业变成两个节点: 一个节点表示供应商, 一个节点表示分销商,也用实线将其框起来。 如图1-11所示, B1是C的供应商,B2是C的分销商。,2. 子网 有些企业规模非常大,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与其他企业相联系的只是其中一个部门,而且内部也存在着产品供应关系,用一个节点来表示这些复杂关系显然不行,这就需要将表示这家企业的节点分解成很多相互联系的小节点,这些小节点构成一个网,称为子网(如图1-12所示)。,3. 虚拟企业 借助以上对子网模型过程的描述,可以把供应链网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以及为了实现整个产业效率的最优化并实现各自利益的一些企业形象地看成是家企业,这就是虚拟企业(如图1-13所示)。,虚拟企业的节点用虚线框起来,它是在经济交往中一些独立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定时间内结成的相互协作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和发展了价值网络。在这个网中的虚拟企业本身可能就是个小型网络,它进步融合其他网络和没有形成供应链体系的单个企业,共同构成价值创造的综合网络体系。 虚拟企业组建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互协作而产生的效益,旦这个目的己完成或利益不存在,虚拟企业即不复存在。这种价值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能有效地对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做出反映,小型网络之间或者小型网络与单个企业之间有时是一种竞争关系,有时又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始终保证着种灵活、动态的联盟关系。,三、供应链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1. 供应链设计与供应链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2. 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 3. 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的考虑 4. 供应链设计与业务流程重构 5. 供应链设计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1. 供应链设计与供应链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企业作为一个多层次多部门的机构,信息是企业各部门和成员间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粘合剂”。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实现纵向的上下沟通交流,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 另一方面实现横向的交流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工具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 因此,企业本身存在一个信息集成的问题。,例 题10,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统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 ) A注重企业内部的业务过程管理 B强调局部或个体管理 C主要关心本企业和本部门利益 D强调集成管理,答案 D,供应链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 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 (2) 建立统一的信息描述规则和结构; (3) 定义、设计和实施供应链信息系统平台的方法; (4) 供应链上各类信息的集成方法; (5) 供应链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的技术和方法; (6) 关键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四、供应链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一)供应链设计的基本原则 1沟通原则 2简洁性原则 3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 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 7战略性原则,例 题11,11. 在供应链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不对的是( )。 A.集优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双赢原则 D.创新性原则,答案 C,(二)供应链设计的步骤,五、供应链的优化方法,供应链优化即“在有约束条件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的决策方案”。 它主要有: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两种类型。 整体优化是从大量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 局部优化是在一定量的类似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供应链的优化方法,优化问题由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 决策变量是需要做的决策,如何时、何地从供应商中订购原材料;何时生产;何时把产品交给客户、交多少。 目标函数是经济上或其他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利润最大;供应链成本最低、生命周期最短;客户服务质量最高;延误最短;产量最大;满足所有客户需求等。 约束条件是变量必须满足的条件,如供应商生产材料、零件的能力;生产线每天工作的时间、负荷;配送中心的处理收据等能力。,1供应链优化目标,优化目标从企业和公共组织两个角度来考虑 (1) 企业目标 优化目标必须能转换成明确的、可以衡量的目标。更具体的目标通常是利润及其衍生物成本和收入。 成本因素(最低)和客户服务质量(最大)通常是矛盾的,为了能相互比较,必须转换成同一量纲,把所有的目标转成一个总目标。 成本最低包含许多不同的成本因素,客户服务通常用收入来表达,这样它可以和成本一起用利润最大来衡量。,(2) 公共组织目标 主要有3方面的因素:经济、环境和社会。每一方面都能对供应链设计产生影响。 环境。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对人类身体和下一代有影响,主要包括:当地空气质量(对人有影响,威胁健康);区域空气质量(对庄稼、树木不利);噪声;长期危害(能量危机、臭氧层变薄、温室效应)等。 经济。主要和经济系统的改进有关,包括:提高国家竞争力(包括减少工业运输成本);支援不发达地区;增强区域联系,扩大外延;市场标准化 (标准的、开放的);提高就业、改革和出口的经济绩效。 社会。主要和居民、员工有关,包括:工作场地和运输中的活动安全;经营工作条件;关注残疾人;社会资产的改变(收入分配的影响)。,例 题12,13. 影响供应链设计的环境因素有 ( ) A客户的需求变化 B竞争环境 C经济 D政府法规 E人口,答案 ABCD,例 题13,14. 供应链优化目标要从企业和公共组织两个角度来考虑,其中,公共组织主要有如下那几个( )方面的因素目标 能对供应链设计产生影响。 A、政治 B、经济 C、社会 D、文化 E、环境,答案 BCE,2优化方法,(1) 基于规则的系统。 它不是优化工具,但是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基于规则的系统能控制几百甚至几千个规则。规则系统与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如果系统改变而规则没有改变,系统不能保证所求出的解最优。 (2) 线性规划。 在供应链中应用最广泛的优化工具,通常用于资源分配问题。任何有决策变量、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的问题都属于线性规划。 (3) 约束传播。 受约束条件的影响,每一约束都有一定的变量范围。变量域的减少会引起与约束条件相关的变量数目减少。此法在大网络约束条件时尤其有效。 (4) 进化类算法。 通过改进已有的解找出最优解,如遗传算法等。它求解过程简单,运行速度很快,特别适合那些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比较复杂的问题,如非线性函数。,3供应链中的不同优化层次,供应链有3个优化层次: 战略层,即高层规划,周期通常为长期,主要用于分析获取资源和其他决策,如新设施的建立,新产品供应链的设计,决策公司整个供应链的供应制造配送库存计划; 战术层,即中层规划,周期通常为一季或一月; 经营层,即底层规划(规划、再次规划和实施),周期通常为1周、1天或1班。,优化问题也分为:战略决策、战术优化和经营规划三类: 战略决策:主要根据链的网络设计来决定车间、配送中心和供应商的地点、规模和数目。 一般认为,库存管理是战术优化,而仓库选址属于战略决策。 战术优化:是在给定供应链结构的基础上对供应计划、物流设施的优化。 经营规划: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的分配,运输路线的规划等。经营规划实施频率高,需要定期规划以适应机器失效、物料库存、其他延误等。 战略决策优化通常假定战术和经营规划最优。,六、不同主体的供应链形态结构,1、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2、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3、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1、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链,2、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链,消费品批发供应链结构,2.1工业品批发供应链结构,3、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便利店的供应链,时装店的供应链,【实训项目】,实训目标 1. 培养学生调查设计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供应链结构的全面认识; 3. 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统揽调查全局的能力。 实训目的 1. 直接到快速消费品行业某类产品(如饮料、服装、化妆品等)的销售终端(专卖店、柜台等)进行了解、跟踪、调查(有条件的可到生产厂家进行调查)。 2. 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分析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一直到销售终端整个过程,设计出该类产品的供应链。,实训内容 1. 每组同学自行选择产品,进行调查设计; 2. 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厂家设计出不同的供应链,并对比分析; 3. 分析所设计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要求 1. 每组提交一份不少于15钟对该类产品供应链分析的PPT报告 ,要求图表丰富,数据真实。 2. 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课,分析学生所提交的PPT报告。由学生讲解所写报告,教师点评分析。 成果与检验 3. 每组同学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课堂对PPT讲解成绩(40) 和对该类产品供应链分析内容成绩(60)。,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