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804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CD2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27.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28.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其意义不应包括()A促使中国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促使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变化C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29.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30.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 )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 B CD31.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3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对当时的世界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中苏关系缓和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D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33.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国际性组织的成立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4.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课题()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35.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BCD40.(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材料二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4分)(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5分)4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 中苏签约后,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原则?图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反映了我国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4分)(2) 图二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请问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的提出有何伟大意义?(6分)(3) 图三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发言反映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4) 图四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0分)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伸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背景。(6分)(2) 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并说明原因。(9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40年春,德军在欧洲战场有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日本进一步确定了北守南进的政策,企图通过南进切断滇越、滇缅等外国援蒋交通线;但美国不久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又于1940年7月2日宣布对武器、军需物资和飞机零件等实行输出许可证;日军在上述张鼓峰和诺门坎对苏武装挑衅失败后,北进计划受到沉重打击;而苏联又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无力单独对苏作战;欧洲战局急变,日本以为英国危在旦夕,德国必胜,应乘机南进,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此,1941年10月日本海军统帅部联合制定了南方作战计划,其作战方案以海空精锐组成机动部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和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之上的。同时,他们盲目迷信德国法西斯的叫嚣,相信已经确保乌克兰宝库的德国,今后将掌握高加索油田,进一步攻略近东、苏伊士运河,从而称霸欧洲大陆,而且过高估计自己力量,以为能在东方确立战略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战争指导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摘自吴廷缪日本史材料二日本的政府要人们从未希望要真正征服美国,他们是希望用大量击沉美国舰艇的方式促使美国分崩离析,就像他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那样,最后同意谈判,把他们夺取的领土让给日本。山本五十六虽然袭击了珍珠港,杀死2400个美国人,但是,他却立刻使美国人民团结一心。从那时起,他们从未动摇过,决心战斗到彻底的胜利。摘自(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军制定北守南进政策的背景,并分析日军南方作战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的依据。(9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图14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 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