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月考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89622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月考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月考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月考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姓名考号初二语文月考试题(2005-10-10)一、古诗文(30分)1填空(10分)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水落雁南度, ,我家襄水曲, 。写出两句书写友情的诗句 。 。写出两句借月书怀的诗句 。 。2文言阅读(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在文中空白处填上原文句子。(2分)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 )A.豁然hu 浔阳xn 桑竹sng 郡下jn B.叹惋wn 问津jng 阡陌m 骥j C.怡然y 俨然rn 东晋jn 邑人y D.缤纷bn 垂髫tio 诣太守y 狭xa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处处志之(作标记)B.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咸来问讯(都)C.欲穷其林(穷尽) 无人问津(探问)D.便要还家(同“邀” 邀请) 未果,寻病终(实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意思不同,试作解释。(4分)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绝境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选出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2分)()A.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B. 见/渔人,乃/大惊C.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D.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本文作者 ,浔阳柴桑人, (代)著名诗人。(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班级姓名考号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班级姓名考号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 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2分)()、 ()、 ()、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 (不超过4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2分) 3.文中加点的“此种情况”是指 。(1分)4.在文中画出发表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3分) 。5.文中“突破”一词可以用“越过”代替吗?为什么?(2分) 。6.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2分) 。7.本则新闻导语的作用是(2分) (二)芦花荡(10分)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老头子是真的张皇失措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选文中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2分) 。4.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又写到“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请你模仿这句话也写一个句子 (三)那条河流(18分) 我怀念那条河。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班级姓名考号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1.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请你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认为理所当然 明白 。(3分)2.第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3分) 3 .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4.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4分)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三、作文(30分)绚丽的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我们的心理、情绪乃至思想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蓝色,或淡如轻烟,或深如碧海。让人们想起天空和海洋,给人以宇宙无垠之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当然,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因而对各种颜色的感觉也不一样,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吧,也一定有很多理由吧。请以“给我感受最深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3.500字以上。一、文言文 1 (1)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2)徙倚欲何依 山山为落辉 (3)北风江上寒 遥隔楚云端 (4)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5)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A (3)C (4)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足:不值得(5)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6)对桃花源外面对生活不满,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环的宁静祥和。(7)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存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8)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向往。(9)C (10)陶渊明 东晋二、现代文阅读(一)1A占领 B控制 C封锁 D切断 2 神勇 嘲讽 3 当面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4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议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交待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深化新闻主题)。 5“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则表现不出战斗。 6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7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从渡江区域、战役全局,概括了新闻的内容)(二)1老头子用智谋消灭敌人,为受伤女孩报仇。 2不是,因为他已经看见鬼子叫他,他还是继续剥莲蓬。目的是诱敌深入好消灭他们。 3机智、勇敢、沉着 4环境描写,烘托人物胜利的喜悦心情,给作品增添诗情画意,引出下文。(仿写略)(三)1.愕然 珍惜 怀念(反思) (共3分,每空1分,顺序不可颠倒) 2.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共4分,答出第点得2分,、两点答出任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3 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共4分,答出第点得2分,两点任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4指家乡的那条河;指心灵的河流;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象征;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全文的感情线索。(共4分,其中“线索”1分,其他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5.B(3分)(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