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章节测试(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2.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3.胡适看到右面这部书后,愤然指责书上“专门表扬太平天国”为不当。如果你赞同胡适的观点,可选用的论据不应该包括()A.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B.其教义、教规、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C.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D.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4. “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5.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6.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7.“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8.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总统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0.以下卡片资料摘自中国近代某文件,该文件的颁布()A.为结束专制独裁统治扫清了障碍B.正式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预示了中国帝制时代的终结D.为共和政体提供了法律保障1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12.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习俗,不同时期的对联无不打上了那个时期的印记。以下对联能反映民国初期历史情景的是()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帝制休共和昙花一现,军阀乱民主风起云涌”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杨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26分)(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失败原因的分析。并举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它(中国)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9分)(2)根据材料,概括其对该事件失败原因分析的主要观点。(9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观点。(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的平等与现实中的等级森严形成鲜明对比,这使贫民极其失望。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选A。2.【解析】选C。1861年曾国藩的湘军全力围剿太平天国。材料中“贼”是对其诬蔑的称呼。为了振兴太平天国,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相符合。A是海国图志,B是天朝田亩制度,D是康梁维新思想,故答案为C。【加固训练】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取消一切私有财产绝对平均主义理想A.B.C.D.【解析】选D。要立足题目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回答,指的是“圣库”制度,与这一要求不符。3.【解题提示】本题实际上涉及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要明确两点,(1)胡适的观点是太平天国史纲“专门表扬太平天国”是不对的;(2)结合所学太平天国的史实和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分析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表扬”,即选。【解析】选C。照胡适看来,“太平天国之乱”使中国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是应该谴责的。A、B、D都是对其负面的评价,能够支持胡适的观点;C是对太平天国的“表扬”,与胡适观点相左,符合题意。4.【解析】选C。题干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重在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C正确。题干虽然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性,但并没有认为阻碍了近代化发展,A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反抗斗争,B“加速”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D“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说法错误,与题干观点也不一致。【加固训练】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选B。本题以历史事件背景分析立意,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能力。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5.【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题干中孙中山的话语的逻辑关系:造成楚材推翻清王朝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湖北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A“第一推手”的说法并不是孙中山的观点;B“全民革命”说法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并不希望革命推翻清王朝,反而是要维护清王朝统治。但张之洞通过洋务运动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C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所说的历史现象。【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D。主要是对材料没有全面分析理解,只是抓住“张之洞”这一信息,认为他是洋务派代表,当然选D。本题实际上要分析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期间的活动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6.【解析】选B。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7.【解析】选B。孙中山“革命”含义应从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来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民族、民权、民生。民族即以暴力方式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民权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平等的共和国,民生即要消除贫富不均。而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加固训练】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解析】选C。观察图片,可知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理解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行政权力。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内阁,形式上虽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9.【解析】选C。陈旭麓认为袁世凯的上台,反映了社会民众要求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需要。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袁世凯通过合法的途径上台,可见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A袁世凯上台也符合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不够全面。B、D与题意无关,故C正确。【名师指津】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并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2)影响革命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民主性: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0.【解析】选C。关键信息:隆裕皇太后、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题干反映的是清帝退位的历史事实,C正确,排除A、B、D。11.【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的过程。其中第一到四部分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先后经历3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应该是辛亥革命,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A对应五四运动,C对应国民革命运动,D对应工农武装割据,故答案为B。12.【解析】选B。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意在考查调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共和制度昙花一现,军阀成为权力中心,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故B符合题意。13.【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以学术观点为切入点,考查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等能力。答题时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分)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20分)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分)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20分)14.【解析】第(1)题,考查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关键信息:19世纪后半叶、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第(2)题,考查观点的归纳能力,关键信息: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第(3)题,题干材料主要是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其观点应辩证看待,既要肯定其分析合理之处,也需认清不足之处。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3分)举例:19世纪后半叶,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分)(2)产生于中国内地的官僚阶层思想传统,顽固保守。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与思想文化。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9分)(3)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8分)
展开阅读全文